我社曾经出版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指导丛书》,内含《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要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案例剖析》《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医药及卫生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与审查》等,是分别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并结合一些案例给予解读说明,对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指导规范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套丛书中引用的一些案例不够全面和代表性。在实践中,常有读者,如专利申请人、代理人常常遇到与申请文件撰写、答复审查意见的问题,希望能够出版带有案例剖析的指导书籍。
本书以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定位为起点,梳理了犯罪现场勘查的发展,并针对主要法治国家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进行研究,对当前中国犯罪现场勘查的各个程序环节进行讨论,并选择了几类重要的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分析。本书对犯罪现场勘查的主要原理进行阐述,结合现场勘查学界和实践部门遇到的现实障碍进行分析。
本书以反映犯罪学研究新成果和理论创新为基本目标。一方面,本书开阔视野,力求反映近期国内外犯罪学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另一方面,在充分消化和吸收犯罪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对犯罪现象提出新解释和新对策。本书以综述性和学术性兼备为基本特色,即以犯罪学的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专题形式述评犯罪学理论研究成果,并对犯罪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各个专题依据性质的不同,或在介绍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简要介绍犯罪问题的发展脉络,梳理出理论研究的发展规律,确立发展的基本方向;或介绍并评析域外的犯罪防控经验,为中国犯罪对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参照和借鉴,等等。虽然各个专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从不同的侧
秘密侦查是一种有效的犯罪侦查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往往会侵犯有关人员的合法权利,如隐私权、通信自由权等。由于其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做出明确规定。我国修改以后的《刑事诉讼法》对秘密侦查进行了必要规范,这有利于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本书在阐述秘密侦查原理的基础上,首次对内线型秘密侦查、外线型秘密侦查、技术型秘密侦查以及其他类型的秘密侦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概念准确,论证充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必将有助于侦查人员对《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正确理解和执行,推动我国秘密侦查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是一部探讨犯罪定量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学术著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犯罪因素空间理论,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定量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创新。也就是说,将犯罪研究建立在因素空间基础上,从犯罪因素发现到犯罪因素分析,通过犯罪背景空间得到犯罪大数据挖掘的基本路径,为犯罪研究的人工智能奠定了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方法。因此,从学术上来看,《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应用意义。 《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适用于犯罪学研究者与学习者,特别适用于热衷定量犯罪学的读者研究与使用,也适用于
杨兰臣编著的《常见职务犯罪解析与预防》分为四章。 *章介绍刑法基础知识,以帮助非法律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本书后面三章的内容。 第二章是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类犯罪,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等。 第三章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例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 第四章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权犯罪,例如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等。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对常见的职务犯罪进行详细介绍,并注意尽量用通俗易懂 的表述方式,对每一个罪名都详细地解释其含义,介绍其构成要件、立案追诉标准、量刑标、见问题、典型案例及评析、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等。
《实质出罪论》穿越法律理性主义的法哲学长廊所建立的实质刑法观,基于新康德主义哲学基础而建立的实质犯罪论体系,均是为了实现以形式正义为前提、以处罚值得处罚的法益侵害行为为内容的实质正义之基本目标。实质出罪论是对实质刑法理念的贯彻,对实质犯罪论的实证运用,从而将刑法虽有明文规定但尚未达到可罚程度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通过建立 有罪不一定罚 的出罪机制,以弥补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人权保障机能及出罪机能的先天缺失。在积极预防性刑法观不断扩大刑事犯罪圈的大背景下,应以实质出罪事由体系的建构为基本着力点,在我国刑法法定出罪事由 但书 之外,从理念到要素、从实体到程序等不同维度增补法定出罪事由的类型,坚守罪刑法定原则之法治底线,真正做到形式入罪实质出罪,入罪合法出罪合理。 《实质刑法观(第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有许多都涉及犯罪数额 较大 、 巨大 、 特别巨大 和情节 严重 、 特别严重 等规定。这些规定,是我们认定犯罪的依据,也是量刑的依据。可是这些规定发布的时间跨度大,十分零散,不便查阅。 本书对《刑法修正案(九)》公布后,我国《刑法》规定的468个罪名一一介绍。对于有关的犯罪数额与情节的司法解释,按照《刑法》规定罪名的顺序,逐个介绍,无一遗漏,并且标明出处及公布的时间,便于读者从网络上查阅。 本书准确性高,实用性强,是公检法人员和律师办案的工具书,也是打刑事官司者的法律武器。
本书基于新的背景下,对DNA检验和DNA证据的法庭应用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剖析,试图从DNA遗传标记的作用和限制、DNA鉴定档案记录、生物检材的证据链、结果解释与分析、DNA实验室标准化的要求、DNA实验室认证认可、DNA证据的质证、审查和认证等技术和司法的全景视角,审视DNA证据形成的客观科学性,梳理DNA科学证据制度发展的脉络,归纳DNA证据科学研究的成果,总结审查DNA证据的理论成果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国DNA检验和法律实务界进一步开展证据科学研究、创新我国证据制度,做一些基础性、资料性和评价性的工作。
当前,GIS在警务业务和犯罪预防中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作为一个工具,GIS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用于警务业务管理、警务战术制图以及宏观策略分析等多个方面。随着GIS在犯罪制图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一本综合性和可读性较强的资料供人们参考,《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作者Spencer Chainey、Jerry Ratcliffe)就是适应这一需求而写。
本书是公安实务界和学术界鼎力合作的成果,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安侦查基础工作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成果。
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 , 实现科学立法 。在当今的法治建设阶段如何 科学立法 ,提高立法质量,成为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突出的重要法律门类,事关生杀予夺,关涉公民基本权利,便尤其需要科学的立法标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夏勇教授,长期从事刑法、刑事立法和刑事政策方面的专业研究,本书致力于为我国刑法立法的 犯罪化 与 非犯罪化 提供科学的标准,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和学术价值,尤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中的国家反拐行动研究/公安院校青年学者学术文库》主要运用国际第四代政策评估技术,使用了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通盘考虑政策执行者、政策受益者与政策牺牲者三方面的利益,重视政策利害相关者内心感受,基于 以受害者为中心 的方法,依据人口贩运市场的供需理论,对反拐官员、被拐妇女儿童、买主、专家、志愿者等各方面的深度访谈及数据分析,评估中国国家反拐行动计划。
《警察的政治学分析》一书付梓之后大受欢迎、广受赞誉。现在这本书的第四版已经完成修订,并根据*近法律、政策和警务组织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更新。在这本书中,作者罗伯特 赖纳旁征博引,从好莱坞传奇巨星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领衔主演的《肮脏的哈里》讲到《火星生活》,深入探讨了多个关于警务工作的争论激烈、火药味十足的论点,其中包括了多项使公众对警方的看法为之一变的争议,并分析了警务改革主张。本书还论述了人们对警察及其警务部门的看法,大众媒体对警察在公众心中形象的影响,以及根据对本书中有关警察工作实践与改革建议的研究,可以期待今后出现的变化。
《人性与犯罪:宋浩波犯罪学论文选编》作者宋浩波曾先后参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研究项目、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部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国家学会项目1项。科学成果获国家、省级、部级、校级和国际学术研究会优秀成果奖15项。 主要理论著作: 《犯罪学原理》《经济法学》《犯罪社会学论要》 主要获奖作品: 《犯罪动力论》《试论犯罪概念的科学化》《西方犯罪学研究发展历程评述》《犯罪学学科之考辩》《试论犯罪学的数学化问题》《略论犯罪经济学及其发展历程》《市场经济与新型犯罪》
《被害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从学科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角度对被害人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在完善被害人学的理论体系。《被害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学科理论体系较完善,内容全面,范围广泛。二是立足现实,大胆创新。不少问题有新见解,有理论深度。三是重视实地调研,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内容上颇为系统,既有丰富的实践资料,又有精辟的理论概括。《被害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对于被害要因,被害人过错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外,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不同类型的被害人现象。
《侦查心理研究/公安院校青年学者学术文库》分为两大部分:侦查主体心理研究和侦查过程心理研究,共十四章内容。侦查主体心理研究主要是侦查人员为完成侦查工作所需要的专业心理素质和基本心理状况;侦查过程心理研究主要是在侦查工作的具体环节或流程中体现的深层心理机制。
《侦查取证规范化研究/*院校青年学者学术文库》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是侦查取证总论。这部分主要探讨侦查取证的理论问题,包括侦查取证的概念、对象,侦查取证与证明理论、证据规则,侦查取证的思路、过程等,并对实践中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体扫描和原因剖析,为后面的具体问题探讨做铺垫。 di二部分是侦查取证分论。这部分以侦查工作的一般流程为主线,以侦查取证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分别探讨了对立案阶段的侦查取证、现场勘查取证、询问取证、视频侦查取证、侦查讯问取证、侦查辨认取证、搜查扣押取证、鉴定取证和数字化侦查取证的理性认识,梳理了这些侦查取证行为在实施中常见、多发、易发和反复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提炼和应对策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侦查取证行为的规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