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根据我国 八五 普法工作规划, 突出宣传民法典是 其重要内容。《民法典法律适用与案例指引系列》紧随民法典规定,旨在聚焦民法典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等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本书结合我国立法背景、学理研究、司法解释和判例规则,以及近年发布的典型指导案例,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作了 简洁、明了、实用 的适用解析。主要涵盖民法中关于婚姻家庭的一般规定、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等。
专业:由中国人民大学民事法律专家整理编写。 全面:涵盖婚姻法典、继承法典、收养法典及所有主要相关规定。 易查:以法典条文为主干,以相关规定为注解,逐一对应。 指引明确:逐条归纳法条主旨。 内涵专业,编排精当,开本轻巧,易翻便携。 课堂学习、司法考试、专业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便利工具。 公民查阅、运用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便携途径。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种有关婚姻、家庭、继承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对涉外婚姻中“结婚法律冲突与适用”,“离婚法律冲突与适用”。“夫妻关系法律冲突与适用”,“收养关系法律冲突与适用”,“涉外继承”等问题的探讨。 该书的特点有三: 稿件在写作的时候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以案说法,增加了本书的阅读性。 比较早地涉足涉外婚姻家庭继承等敏感话题。随着中国对外程度越来越高,涉外婚姻家庭继承等问题会遇到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在这个领域系统研究人员凤毛麟角。 对司法实践有的参考作用。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单靠司法自身力量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还需要学界强有力的呼吁和呐喊。
制定法与习惯法的融合历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用手资料,解析了当前婚姻家庭、继承领域中习惯法的发展变化,为婚姻家庭、继承领域中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的互补、相互融合迈出了重要的步,而且到目前为止,作者所做的工作也是的。
本书是一次对中国人婚姻状态的深度探访,讲述的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本书深刻剖析了三对夫妻的情感和他们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过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婚姻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关系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和睦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法律。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产生了婚姻家庭的制度和规范。据史料记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礼记·昏义》日:“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我国古代在周朝时期就制定了娉娶六礼,其后各个朝代的立法中,如《九章律》、《北齐律》、《开皇律》、《永徽律》、《宋刑统》、《大元通制》、《大明律》、《大清律》等,不仅都有户婚的内容,而且以刑罚手段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保障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婚姻法也在不断的修改变化之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婚姻法从其产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和解篇和诉讼篇。和解篇主要是通过案例帮助受到家事困惑的人士学会“自救”和如何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下篇是诉讼篇,涉及的纠纷包括:婚约财产、离婚、探望权、赡养、继承、子女抚养、分家析产、涉外离婚纠纷程序性问题等。 本书以案例和评析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学会通过“和解”或“诉讼”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解决婚姻中常见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婚姻法前沿问题研究》作者徐静莉、王坤通过研究认为,尽管2001年《婚姻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作为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立法措施,其制度性的缺失以及内容的过于简单,难于操作,使其仍然有很大的修改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存在着重大的制度性、体系性缺失。婚姻家庭法的制度体系尚未全面确立。缺失之一是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专门法律,缺乏有关亲属制度的一般规定。缺失之二是未设立亲权制度,使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过于简单,不利于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二是有些规定未能达到与时俱进,缺少新意。结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修法,对结婚条件未作任何修订。三是现有的制度规定中存在内容失之过简、规定过于抽象、难以操作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导致司法实践中,由于法条过于简略、无法操作、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