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高等院校海商法专业 海商法导论 海商法总论 等课程编写的教科书,专门讲解海商法入门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涵盖海商法的概念、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特性、体系、法源、法律关系、沿革等基本问题,旨在为学生后续学习海上货物运输法、海事法、海上保险法等海商法具体制度的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法理基础。同时,本书基于中国法的立场较为详细地讲解了海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则。 本书具有较为鲜明的比较法色彩,注重与通行教材、经典著作保持有益的互动探讨、真诚的学术对话,目的是展示争议、廓清理论,尽量为读者提供经过思辨而形成的较为合理的学理观点。同时,本书强调教科书与学术专著应有的体例差异,除介绍知识点的基础内容之外,设有采用不同版式编排的 理论探讨 立法资料 司法实践 等专题版块,意在加深层次、辅助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海商法概述、海商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海商法的概念、海商法的主要内容、海商法的历史发展、海商法的萌芽时期、中世纪三大海法、海商法的国内化时期、海商法的国际统一立法时期、海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等。
本次修改,一是增加了对海关实施稽查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基础性措施;二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海关稽查程序;三是完善海关稽查职权和措施;四是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
本书突破了现有海商法教材的写作模式。全书以我国《海商法》为主线,共设16章,每一章由两部分组成:*部分系统介绍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专题研讨,全书共论述了101个专题,这些专题是作者多年来教学、科研和海事司法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涉及海商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涉及海商法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可作为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科,特别是海商法方向的研究生教材,同时也适合于有一定海商法理论基础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海事司法实践的法官、律师以及其他航运界、海上保险界业内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开设海商法案例教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培养学生对海商法知识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提炼法律争议点的能力;在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思考问题,介绍有关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本书在每章节后还有相关法规的条文,以方便课堂讨论时学生对有关法条的掌握。本书在体例上设置了“本章知识要点”、“基础知识介绍”、“案情介绍”、“事实提炼”、“争议问题提炼”、“案件分析”、“相关评论和理论争议、分歧介绍”、“思考问题”、“阅读延伸”、“本案涉及法条”等多个栏目。这或许是本创新的地方,是否成功有待实践检验。在此,我们恳请使用本的高等院校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修改、完善。
本书是海商法领域的经典教材,连续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规划教材,集结专家学者、行业律师与海事仲裁员,合力展现海商法学理之精义和实务之要领。 在内容上,全书从海商法基本概念及原理出发,以我国《海商法》为核心脉络,将 海事公约及规则有机融入,深入讲解,言之有物;处处紧扣法律条文,详细阐释繁杂技术标准,表述精准,分析透彻。在形式上,章前设“学习目的”,章后设“案例练习”,以帮助读者巩固知识和拓展阅读。 本次新版,吸纳学界中坚力量,作者阵容 显强大。全书根据海商法领域 公约、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重大变化、新近指导性案例以及海事海商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作出全面修订。 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既可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之教材,亦可作为海事司法工作人员和航
本书共分为六章,在梳理中国和欧美 主要航运公法规范制度的基础上,提炼出船舶登记和船舶国籍、船级社检验、 货运代理人和无船承运人、船舶管理人和船舶经营人四项具体航运公法规范制度,分别从概念、主要法律渊源、经营资质取得以及外资监管等方面详细分析,并结合海商法等私法规范,阐释航运公法领域沿海捎带运输、 船舶登记等特殊航运公法监管制度,深入论证航运公法主体在私法中的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法律责任。 本书内容结合航运公法与航运私法,引导航运法、海商法领域的学生、学者准确把握航运公、私法规范制度的衔接,同时为我国航运公法领域若干法律规范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其他船舶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并对于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颇为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该法施行以来我国航运经济与航运政策、 相关立法和航运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该法通过修改实现现代化。本书对于《海商法》修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海商法》修改的基本理论,包括该法修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以及该法的性质定位、调整对象、适用范围等基础理论问题;二是《海商法》修改涉及的主要制度,包括对于除海上拖航合同以外的现行其他各项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该法修改时应当创设的 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船员权益保障和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等
本书是海商法领域的经典教材,连续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规划教材,集结专家学者、行业律师与海事仲裁员,合力展现海商法学理之精义和实务之要领。 在内容上,全书从海商法基本概念及原理出发,以我国《海商法》为核心脉络,将 海事公约及规则有机融入,深入讲解,言之有物;处处紧扣法律条文,详细阐释繁杂技术标准,表述精准,分析透彻。在形式上,章前设“学习目的”,章后设“案例练习”,以帮助读者巩固知识和拓展阅读。 本次新版,吸纳学界中坚力量,作者阵容 显强大。全书根据海商法领域 公约、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重大变化、新近指导性案例以及海事海商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作出全面修订。 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既可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之教材,亦可作为海事司法工作人员和航
屈广清等专著的《海事冲突法新论》以海事冲突法为研究视角,以国际海事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理论与司法实践,重点研究了船舶物权、海事债权、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领域存在的法律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海事冲突法立法总体模式是专章式立法,内容集中体现在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4章中,该章只有9条内容,且真正属于海事冲突法的只有6条。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理解与适用法律,维护国家、集体、公民法人的利益,《海事冲突法新论》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海商法的理解、适用与完善,海事诉讼程序与审判实践,国际公约与外国法,国际货运代理人专题研究,海事强制令专题研究,法官随笔,案例选登,案例评析,案例精粹,以及司法文件等。本书可供海事法院、航运管理、船公司以及相关院校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海商法的未来 中国的方向和方法》从中国《海商法》修订入手,探讨海商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起过什么作用,应起什么作用,并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探索中国海商法的发展方向。《海商法的未来 中国的方向和方法》对中国海商法的发展历史、调整对象、法律地位等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应如何确定海商法的性质和范围,如何摆脱法系之争对国际海商法的束缚,如何应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挑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建议。
访谈录“口述中国海商法史”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第二课堂”项目的成果。访谈工作由北京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由吴焕宁、尹东年、张永坚、孟于群等知名海商法专家担任顾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 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具体进行采写。访谈录中包括了30余位海商法专家学者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世纪50年代即参加《海商法》初次起草的学者、80年代初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北京帮助《海商法》起草的外国专家、 代海商法教授、 代海事法官和律师、在航运相关公司从业几十年的商业人士,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采访秉持“去中心化”的理念,通过这些人士从不同角度的讲述,追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商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艰苦历程。目的是聚集群体智慧,打造属于中国海商法的社会记忆,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