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突破了现有海商法教材的写作模式。全书以我国《海商法》为主线,共设16章,每一章由两部分组成:*部分系统介绍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专题研讨,全书共论述了101个专题,这些专题是作者多年来教学、科研和海事司法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涉及海商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涉及海商法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可作为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科,特别是海商法方向的研究生教材,同时也适合于有一定海商法理论基础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海事司法实践的法官、律师以及其他航运界、海上保险界业内人士阅读、参考。
袁发强编著的《海事诉讼法学(海商法系列教材)》的目的在于编写一本适合本科和研究生法学课程设置的海事诉讼法教材,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海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能够为从事海事诉讼的实务界人士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达到推进海事诉讼法教学和研究的目的。本书的特色在于:一、体例适合教学需要;二、内容较为全面,涵盖了海事诉讼法的主要制度,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海事诉讼法律制度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三、比较研究,在介绍我国海事诉讼法制度的同时,还对一些航运大国的海事诉讼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四、增加案例教学的分析和应用;五、针对中国海事诉讼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性问题,展开论述,引导学生思考海事诉讼法在未来的发展和完善。
本书要目:海关同盟与海关、俄白哈海关同盟对我海关国际合作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海关、经济一体化下区域海关法的兴起和发展、海关法专题研究、论中国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海商法概述、海商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海商法的概念、海商法的主要内容、海商法的历史发展、海商法的萌芽时期、中世纪三大海法、海商法的国内化时期、海商法的国际统一立法时期、海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等。
本次修改,一是增加了对海关实施稽查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基础性措施;二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海关稽查程序;三是完善海关稽查职权和措施;四是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
本书系依1999年修正后之台湾地区“海商法”写作而成。海商法之研究如对海运实务、国际贸易及国际公约不加涉猎,辄感扑朔迷离、不得要领。本书除对海商法之规范作学理上探讨外,并于相关规定中辅以海运经营之实务、国际贸易之动作及国际公约之规定,可谓理论与实务兼顾,当可使读者对台湾地区“海商法”规范有更清晰体认。
《国际海商法》是国际著名海商法学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资深教授William Tetlery先生的*力作。该书不仅全面介绍了海商法领域的所有重要国际公约,还对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航运大国的海商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对北欧4国、欧洲大陆国家和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海商法进行了重点介绍,是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海商法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佳作。本书浓缩了作者从事国际海事海商法律诉讼,立法、教学和写作工作50余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提供了研究各主要航运国家海商法的珍贵线索,展示了从国外学者看中国海商法的全新视角,适合做法学院校学生的海商法教材或教辅材料,也适合做海事法官、律师或其他海商、外贸、保险等领域及其各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及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船舶与海工程系列:海商法》编写特色在于打破了我国传统《海商法》教材的编写体系,按照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分为海商法基本理论、海商合同、海事侵权、特殊海上风险与制度和海事争议解决五部分,体系和内容完整,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书以纪念我国《保险法》颁布20周年为主题,选取了40余位学者、保险实务人员、法官、保险监管干部等科研成果,既肯定了《保险法》对规范调整保险市场的价值,又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我国《保险法》的建议,有利于我国保险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全书总共24章,内容涉及我国内河航运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全书重点对内河航运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合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方面对《内河货物运输合同》、《内河船舶保险合同》、《内河船舶拖带合同》和《内河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等传统合同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力求在系统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合同形式中的新问题、新思路作更为全面的介绍。另一方面又对金融危机后导致的《内河船舶建造合同》、《内河船舶买卖合同》以及《内河船舶融资租赁合同》等焦点、热点合同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介绍,希望能够为人们解决现实中的各类纠纷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参考。同时,我们对直接关系内河船员和内河航运单位利益的《内河船员劳动合同》、《内河船舶经营管理合同》等合同形式也作了较为广泛的分析和介绍。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出身于海运企业,且从事相同的海事理赔工作(即从事海商法实践)。由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与中国的海商法学者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深感中国海商法研究不仅严重脱离了民法基本理论,而且远远脱离了海运实务。这就导致中国的海商法学者,以及其著作,很难解决海上货物运输中现实存在的诸多法律问题。基于这种思考,本书特点在于是用民法基本理论指导海商法;第二是与海运实践紧密结合。例如,本书第五章涉及了许多其他海商法著作中从来都没有涉及的海商法问题,诸如“港口作业费”、“船期表要约”、“集装箱铅封费”“提单的套单风险及违法性”和“提单债权是否随提单转移”等一系列现今海运市场上经常发生的海事纠纷。本书共引用了近50余个中外案例,其中有50%是作者亲自承办的海事案件,其他外国案例均摘自几本英国著名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海商法专业 海商法导论 海商法总论 等课程编写的教科书,专门讲解海商法入门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涵盖海商法的概念、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特性、体系、法源、法律关系、沿革等基本问题,旨在为学生后续学习海上货物运输法、海事法、海上保险法等海商法具体制度的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法理基础。同时,本书基于中国法的立场较为详细地讲解了海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则。 本书具有较为鲜明的比较法色彩,注重与通行教材、经典著作保持有益的互动探讨、真诚的学术对话,目的是展示争议、廓清理论,尽量为读者提供经过思辨而形成的较为合理的学理观点。同时,本书强调教科书与学术专著应有的体例差异,除介绍知识点的基础内容之外,设有采用不同版式编排的 理论探讨 立法资料 司法实践 等专题版块,意在加深层次、辅助
《中国近代海商法》以1840年以后中国海商法的近代化为研究主题,从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19世纪后半期、清末修律、民国初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等四个阶段海商法近代化的历程。除对法史学界熟知的《海船法草案》、《*海商法》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之外,还对19世纪后半期华洋船舶碰撞诉讼和各种轮船章程中的海商法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对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在海商立法方面的努力和大理院海商法判决例的研究在法史学界也属首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中国海商法近代化的独特路径。作为一部以部门法近代化为主题的实证研究作品,《中国近代海商法》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法律近代化理论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本书突破了现有海商法教材的写作模式。全书以我国《海商法》为主线,共设16章,每一章由两部分组成:部分系统介绍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专题研讨,全书共论述了101个专题,这些专题是作者近年来教学、科研和海事司法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涉及海商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涉及海商法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可作为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科,特别是海商法方向的研究生教材,同时也适合于有一定海商法理论基础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海事司法实践的法官、律师以及其他航运界、海上保险界业内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海事审判(2012)》由广州海事法院主办,其前身是《海事审判》季刊,创刊于1989年,1999年改为年刊。刊物以其务实和探索精神,致力于总结海事审判经验,交流海事审判信息,探索海商法理论和海事审判实践中的问题,深受海商法界的欢迎,成为国内较有影响的海事诉讼专业刊物。
我国海商法事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冷僻和令人感到陌生的领域,对我国海商法领域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的时机已经成熟。本书是我国首次对《海商法》进行的大规模系统的注释。 本书编著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广泛地吸收本法实施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对已经审结和裁决的海事海商案例进行比较全面筛选的基础上,为各相关条款选取典型案例;收集与本法各条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本法每一个条款在《海商法》制定过程中经历过的不同版本草案的变化情况。 本书的内容结构包括“条款释义”“条款沿革”“相关规定”和“典型案例”四个组成部分。这样的编排有助于读者通过了解各条款的历史沿革和具体适用的情况,加深对本法的立法过程、立法目的和各条款规定含义和应当如何适用的理解。同时也有利
本书无论在体例结构上,还是在内容设置上都有较多创新之处,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海商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本书借鉴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成果,在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和实践问题上也不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力求观点新颖,努力做到观点准确。全书共十五章,分别是海商法概述、海事法律关系、船舶、船员、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旅客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上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海上保险合同、海事纠纷的解决等。 本书适合法学专业、航海专业、海事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使用,同时也适用从事海事海运、海事审判实务的工作者和海商法爱好者参阅。本书由曹胜亮、冯梅、黄学里任主编,高四、马迪、苏剑任副主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海商法的理解、适用与完善,海事诉讼程序与审判实践,国际公约与外国法,国际货运代理人专题研究,海事强制令专题研究,法官随笔,案例选登,案例评析,案例精粹,以及司法文件等。本书可供海事法院、航运管理、船公司以及相关院校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编排体例合理 本书以法律关系为线索将案例分类,在目录以法律争议点为大标题,以争诉双方及案由为小标题。如此安排既方便读者有目的性的检索,又能生动勾勒中国海事司法20余年演进历程。 二、资料来源权威 本书收录的案例来自1993年《海商法》颁布以来《*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经典海事案例、*人民法院颁布的7批指导性案例中的海事案例以及*人民法院于海事法院成立30周年之际通报的"海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浓缩海商法发展20年之精华。 三、写作形式创新 本书并非对案例的简单收集整理,而在此基础性上梳理对案例所涉理论争议观点,且对司法动态予以研究,提出作者的观点,形成理论与实践、案例与法规、过往与当下的良性互动。 四、内容丰富充实
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海事审判工作科学发展,2013年6月,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海事海商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以“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与海事司法服务保障”为主题在上海召开年度学术研讨会。全国海事海商理论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汇聚一堂,围绕“航运交易创新与海事司法规则”、“海洋生态建设与海事司法保护”、“海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完善”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就是这次年会所征集论文的精选之作。
本书内容基本上围绕着海商法的理念、原则与制度展开。 《海商法》在我国被界定为民法的特别法,在海商立法和司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法的基本原则自不待言。但是,就全球范围而言,海商法乃是由商人习惯法发展而来,在长期的国际贸易运输实践中,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和商业习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许多共同或相似的规则,并通过国际立法的层面形成了具体的制度。基于这一原因,研究海商法不仅要以民法理论为指导,更要站在国际的视野内,深入探究海商法制度的渊源,力求准确地把握制度建构的内涵。
《中国海事审判(2013)》以务实和探索的精神,专事于总结还是审判经验,交流审判信息,内容详尽精彩,观点新颖正确。全书分为:名家之言、涉外民事法律适用问题等版块。《中国海事审判(2013)》以务实和探索的精神,专事于总结还是审判经验,交流审判信息,内容详尽精彩,观点新颖正确。全书分为:名家之言、涉外民事法律适用问题等版块。
本书主要以英国法为基础,通过对世界通用的船舶买卖格式合同的逐条分析,详细论述讲解了二手船舶买卖交易模式、买卖双方应当特别关注的合同要点等相关问题。本书共有七章,分别为:章 二手船买卖 、第二章 船舶买卖经纪人 、第三章 船级社 、第四章 合同的订立 、第五章 挪威船舶买卖格式合同 、第六章 附加条款 ,以及第七章 支付方式和替代性的担保安排 。此外,本书还包含有附录,全文附录了船舶买卖格式合同,及主要机构的规则等。本书以二手船舶买卖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手船买卖方面的适用法律及案例的分析,以及对船舶买卖主要标准格式合同的逐条论述,详细讨论了英国发下二手船舶买卖的法律关系。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均颇高,不仅可作为法律教材,更能为实践作出详细的指导,对船舶买卖交易的达成、纠纷的解决等,均不失为一本
本书连续入选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 十一五 和 十二五 规划教材,由权威学者联袂资深律师及海事仲裁员,合力展现海商法学理之精义、实务之要领。 作者从海商法基本概念及原理出发,以我国《海商法》为主线,深入讲解,言之有物;处处紧扣法律条文,表述精准、分析透彻。国内商法和国际海事公约及规则相互对照、有序穿插,令读者印象深刻、领会充分。繁杂技术标准解析详细,令读者一目了然、运用自如。 新版中,作者除对章节做适度合理调整、在理论和制度上大量吐故纳新外,在写作形式上也加以改进:章前增设 学习目的 ,章后增设 案例练习 ,书后若干 网络资源 ,以帮助读者巩固知识和拓展阅读。 本书既可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之教材,亦可作为海事司法工作人员和航运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