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处理机制的协调一直游离在法律调整之外,与此相对应,国内法律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甚少。本书对我国现行国家公务员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调解、仲裁、诉讼程序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制度设计构想及实现路径,以力图弥补这一领域法律理论研究的空白和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后导致的大量人事争议处理无法可依的尴尬,为人事争议的法律解决提供依据。
本书的选编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基层司法制度及其运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并且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支持。 本书收集了美国的中国法学者以及中国大陆的学者关于近代以来中国调解制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展现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所达到的总体水平。
鲜明特点。无可替代: 1.出版权威。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所属的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我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注释专业、权威。本书中的注释主要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人民法院等对条文的权威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涵盖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纠纷与难题。 4.案例典型指引。本书收录数件典型案例,均来自人民法院公报、各地方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5.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如损害赔偿金额标准)等内容
在信息社会形成过程中,信息进入公法和私法之中,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围绕这一复杂而崭新客体所形成的法律为信息法。信息法发端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成熟于政府信息公开法。信息财产法是其难以解密的“魔盒”,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信息安全法则是事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大立法举措。本书立足于国内外典型信息法理论和实践,从大陆法系传统出发,构建了体系完整、内容科学真实、有逻辑自治性的科学信息法体系和核心制度。本书首次对大陆法系信息法进行了全面而具有深度的阐释,是信息法的奠基之作。
本书主要以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公安及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对象,在介绍信息安全和法律相关基础上,重点分三部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系统讲授了我国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详细介绍了国际国内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主要标准。 本书除了适合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外,对于从事信息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也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拍卖法案例指南》、《拍卖法案例指南·续编》及《拍卖法案例指南·三编》是彼此衔接的、具有延续性的一套丛书,选编了从2001年至2010年的两百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其权威性使其成为各相关方面办理与拍卖有关案件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是我国目前少有的研究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的专著。以常驻外交使团即外交使馆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为主线,同时兼顾到其他各种类型的驻外使团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通过考察多边公约、双边协定、国际习惯法、国内立法、国际与国内司法判例及学者学说,对现代外交特权与豁免及其相关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若干问题得出了规律性结论。外交法是国际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核心是外交特权与豁免,本书力图在理论上有所发展。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1章,第1章至第7章为上篇,主要论述现代外资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考察外交特权与豁免主要载体的各种驻外使团的类型、人员与活动,阐明职务需要说和代表性说共同构成现代外资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通过探讨现代外交特权与豁免的适用范围及其与国家有关机关及第三国的关系,说
这是一本让普通人了解正确处理法律纠纷原则和步骤的法律普及书。 本书脉络清楚、语言平实,就日常生活中的婚姻、家庭纠纷,消费维权纠纷,劳动、房产合同纠纷,交通、医疗事故纠纷,常见民事纠纷,行政纠纷等法律纠纷个案,做了详细解读。一步一步教你学会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把责任分清楚,既能让读者从个案中了解生硬的法律条文,也能指导读者在真正打官司时避免走弯路。
市场经注是法制经济,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与法律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广告法律法规是广告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广告法》制定于1994年,到今天已有20多年。这期间,国务院、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制定了一系列与广告有关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广告法律制度体系。本书力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的宏观背景出发,较为系统地介绍和阐述我国广告法律制度体系,既强调政府行政监管的基本职能,更突出广告活动主体应当具有的基本权利。本书既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是广告实务界人士了解广告法律制度的参考资料。
随着人类空间技术和空间活动的飞速发展,21世纪必将是空间活动方兴未艾的世纪。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在探索与利用空间技术领域奠定了世界主要空间大国的地位。21世纪必将是中国从空间大国跻身空间强国的世纪! 然而,中国无论是空间立法还是空间法研究都远远滞后于空间技术的发展。在国家作为空间活动主要主体的过去50年中,国家通过政策、行政指令足以调整空间活动中的各类关系。在空间活动私营化、商业化发展的今天,加强空间立法成为了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备的空间法律制度是推动中国空间事业深远、稳健发展的制度保障。 空间法作为20世纪后半期形成的新兴法律部门,随着空间活动的发展在欧美得到了飞速发展。欧美空间法学者对空间法的研究促进了空间立法的完善和国家空间活动的有序发展。当今世界主要空间
《现代信托法》一书,是日本东京大学能见善久名誉教授长期学术积累的结晶。能见教授师承日本信托法集大成者四宫和夫教授,专注于民法和信托法的研究和立法工作,为当今日本信托法研究之执牛耳者。他一直长期担任日本信托法学会理事长,也曾担任日本私法学会的理事长,日本法制审议会信托部会的部会长,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本书的书稿为能见教授在东京大学为学生和信托实务工作者(信托银行的专家、律师等)开设课程的授课之母本,经过多年的讨论、磨砺和修改,颇见真知。他以日本信托法为依托,以其深厚的民商法功底对信托制度进行十分细致、全面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全书语言平易而简练,观点敏锐而周正。此书堪称经典,是研习日本信托法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必各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同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恐怖主义危害加大,各种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发生,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跨国犯罪日益猖獗,单边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能源、市场、知识产权、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经济、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各种热点问题所涉及的国际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在外交上、法律上动辄采取强势做法的态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存在。作为国际关系的产物,国际法面临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航空航天法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重点特色学科。为推动航空航天法研究,并为我国航空航天立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北航法学院召集本领域内的各位青年专家、学者合力编写了这套航空法与外层空间法丛书。丛书共分十册、《中国空间政策与法律文件汇编(1997-2008)》是丛书中的~本,为中国空间政策与法律文件汇编、外层空间立法是国家重点管制领域,与航空立法一同构成国家航空航天法律的基本方面。相关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就外层空间的法律及管理等大小事项颁发了千余件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国空间政策与法律文件汇编(1997-2008)》内容重点不在“求全”,而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全面而准确的外层空间法“概貌”。便于教学研究参考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0年8月28日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配合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和实施,使社会各界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原意,参与人民调解法起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和司法部法制司、基层司的同志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解读》,对人民调解法逐条作了解释和说明,以求准确、详尽、通俗地阐释人民调解法的内容。
乞讨已不再是一个社会个体的遭遇,而是人类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当下,乞讨行为的规制和乞讨权之诉讼必然成为拷问法制建设智慧、公共政策理念、社会管理水平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棘手难题。 该著作客观且系统地描摹了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法律是如何面对乞讨现象的,从视为犯罪、道德瘟疫到确认为宪法权利,从立法上的全面禁止到有条件的规制……该著作理性而创建性地提炼出现代社会面对乞讨问题所应具备的三个理念或者三大心态:其一,当政府无法持续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时,完全禁止乞讨将是违反人权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乞讨应当被作为一种权利加以认真对待。其二,有效的、可持续的乞讨规制立法或者政策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利益和乞讨者个人利益的适度平衡之上。其三,政府对乞讨行为的规制仅仅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早在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许多根据地就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4年3月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宪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然而,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提高,盲目推崇诉讼的作用和法院的权威,人民调解工作曾一度被弱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日益萎缩,调处纠纷的数量逐年下降,一些民间纠纷因处置不当而激化,产生了大量的民转刑案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为了宣传贯彻修订后的《邮政法》,帮助各方面更好地理解这部法律规定的内容,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会同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组织编写了本书。全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逐条解释其含义,深刻阐述该法的立法目的、实质,并将该法以及立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法律文件作为本书的附录。
本书为 郑成思教授逝世三周年纪念会暨《商标法》修订研讨会 所征集论文的遴选汇编,内容涉及商标与《商标法》修订,商标与商誉,、商业外观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与商标侵权四个方面,有助于立法者、司法者和学术界更深入地认识《商标法》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