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华编著的《从金融危机读解经济法总论》是在认真了解和分析金融危机这种客观经济现象的基础上,从经济法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矛盾入手,依经济法独特的发展轨迹与学术生态,介绍和比较了大量学者对经济法的理解与认识,回顾与整理了学术发展的脉络与成绩,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与总结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提出了经济法在经济现象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及使命等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书中还系统地读解了经济法学总论,并作出了从金融危机与经济法总论关系角度对经济法学总论学术现状、正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的思考。《从金融危机读解经济法总论》具有专著、研究生教材和本科生拓展阅读材料的多重属性,适合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有关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参考。
《经济法》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贯彻*《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精神,本教材在总结高职高专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則,从培养和锻炼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为着力点,设计和确定课程体系和教材內容。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的法律知识。本教材十分重视前沿法律的修订,井在编写中充分体现,吸纳了截至20n年的*法律法规。如专利法、反垄断法等。 2.实用性强,內容科学合理。本教材精心选择与经济管理岗位*为密切的主要法律,极具实用性。 3.体例新颖、独特。本教材突出了 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理念,通过任务导入、学习目标、知识拓展、案
法条注释——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对重点法条所规范的基本问题进行阐释,突出基础学习。 理论关联——重视法学理论、背景知识与法条规范的关联,对重要理论常识予以精辟讲解,将商法理论与实际立法相联系。 考点提示——重视法条中的细枝末节,将容易混淆、忽视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为整个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应试指导——重视易混知识点及学习难点的辨析,将这些内容予以总结、分类,便于轻松应对考试。 真题自测——重视司法考试与日常教学的关联,以历年司考真题作为验收学习成果的手段,并辅以答案解析。
本书围绕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理念一风险隔离,详细阐述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主体、客体、效果等基本理论知识,具体分析我国国内和国际上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足,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上的修正意见:作为资产证券化主体之一的特定目的机构,应采取特定目的信托而非特定目的公司的形式;应赋予将来债权可转让性并适度放宽对其的法定限制;对“真实销售”应采取形式主义而非实质主义的司法审查标准,以达到“破产隔离”的效果,从而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应以已有的国际公约为蓝本,构建资产证券化资产国际转让的统一实体法等。 读者对象:法学教学研究人员、立法者等。
《新编经济法系列教材:涉外经济法新编(第二版)》已被全国各地的财经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师生广泛选用,受到好评。《新编经济法系列教材:涉外经济法新编(第二版)》共分14章,即导论、涉外经济法律关系、涉外代理法律制度、涉外合同法律制度、涉外货物买卖法、涉外支付工具的法律制定等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章为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等。第二章为价格宏观调控与价格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界定。第三章为价格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第四章为发达国家价格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及其启示。第五章为我国价格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为完善我国价格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思考。第七章为结语,是对全书思路、观点及对策的概括和总结。
本书是冯宪芬的专著《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法保障研究》 综合应用法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理论和比较法、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保障方式及内容等一般理论,后对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实体保障和程序保障制度进行了探析,指出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是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明确提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民主原则、平衡协调原则和权责利统一原则。全面揭示了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有内容是国民经济的整体安全、社会经济秩序、实质正义和社会性责任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等观点。其中关于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论述,富有开拓性和探索精神。 《社会公共利益
本书是以*制定的调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原则为依据而编写的。内容上力求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介绍非法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全书共十三章。章介绍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二到十二章阐释了内、外资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第十三章介绍经济促裁和经济司法的基础知识。 为便于学习,各章都提出了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章后附有丰富的复习思考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本书是专门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编写的。本书以物流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每一业务环节的法律风险和管理对策。本书旨在从法律角度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实务操作技巧,帮助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书是为非法律界读者而写,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物流界管理人员的工具书。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合作社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也越来越重视合作社的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并且国际上也已形成有关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共识。我国合作社的历史虽然比较悠久,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并未将合作社作为经济主体或法律主体对待,而是将其作为推行政策的政治工具,因此导致了我国合作社的发展陷入低迷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销声匿迹,仅存的“合作社”也因严重异化而背离了合作社的本质。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彼此间相互联合以增强经济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愿望促使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村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但在产生并发展起来后的很长时间内,这种自发的农民合作社都是在法律的边缘生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直到2006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本书的研究以产权经济学以科斯等的产权经济学为代表的理论为重点,较多地分析了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本书研究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并不意味着只解析他们的观点,不意味着以他们的观点作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也不是依据他们的理论逻辑来安排本书的研究框架。而是基于自己的认识,选择出一部分属于“基本理论问题”的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研究,有评述、有分析、有综合,也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是建立在分析、比较和批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相应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全书分为十章,分别研究产权经济学的10个基本理论问题。章分析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和基本假设。第二章主要研究“产权”范畴。第三章主要界定“制度”、“经济制度”、“产权制度”,并揭示相互间的关系。第
本书分别从外资的投资方式、企业组织及管理机制、产业导向、税收优惠、企业并购、国民待遇、外商投资国有化补偿、外资法重构等八个方面,对我国外资法的理论和实践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讨论,深入探讨了实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外资法体系的具体原则和思路。 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外商投资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原来非常表浅和零碎的阶段走了出来,正在进入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研究阶段。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法学界专家同仁对中国外资法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阶段。
《经济法精神之展开》这本书,收录了我本人撰写的论文10篇,以及我与我的学生等合著的论文6篇。这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均是我们对经济法精神进行探索的浅薄之见,但从中也凝结了我们的一点心血。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率先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出了法学思考,而且提出了剩余权冲突的法律对策就是经济法的观点。我们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虽然不喜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但它们却从中有所获益,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理解了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根源,并以经济法来调整剩余关系,缓和剩余权冲突,也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成效。相反,东方国家的人民群众及其领导者们相当赞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并从中找到了“造反有理”的依据,很快解决了夺取政权和财产权的问题;但是,人们怎样在掌握了政权和财产权的条件下,使公
法条注释——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对重点法条所规范的基本问题进行阐释,突出基础学习。 理论关联——重视法学理论、背景知识与法条规范的关联,对重要理论常识予以精辟讲解,将民法理论与实际立法相联系。 特别提醒——重视法条中的细枝末节,将容易混淆、忽视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为整个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应试指导——重视易混知识点及学习难点的辨析,将这些内容予以总结、分类,便于轻松应对考试。 真题自测——重视司法考试与日常教学的关联,以历年司考真题作为验收学习成果的手段,并辅以答案解析。
本书析古洞今,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美两国广播电视及电信产业经济的历史、现状、经营发展模式和相应的政策、法律制度等。通过系统地考察、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广播电视及电信产业发展的对策,是从经济与法律视角对中国广播电视及电信发展率先进行系统研究的抛砖引玉之作。
本书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为框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为7章,内容包括经济法概述、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经济纠纷解决的法律制度,此外还在附录中列出各类合同范本,以供参考。本书吸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经济法的理论认识和从事经济法实务的能力,培养运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从边疆地区入手,立足有清一代全局,放眼当时整个全球潮流,史料断限为1644-1911,理论框架廷展到当今现实。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部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史地不发展的三次理论视角的转变。第二部分清代边疆地区经济法律的渊源体系。第三部分通古今这变。第四部分清代边疆地区盐法研究。第五部分清代边疆地区税法研究。第六部分中国经济法学。
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制度。由无限责任制度变迁为有限责任制度,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取代原有制度或对一种更有效的生产过程,是制度主体解决制度短缺,从而扩大制度供给以获得潜在收益的行为。 当今企业形态中,有限责任制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以有限责任界定企业形态,成为所有企业形态中为核心的依据,深入对其研究,提高该制度运营绩效,对我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有限责任这一公司法上的重要制度进行了法学和俄经济学的比较分析。本书的特点在于,通过法经济学的比较分析,将有限责任制度看作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或者政治交易领域中博弈过程的稳定结果,通过理性分析而不是“工具论”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