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信用担保的广泛应用。本书在详尽研究我国及国际商会、联合国有关保函和备用信用证法律、惯例、公约的基础上,对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的含义、分类、法律属性、运作程序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于我国银行及其他担保机构开展保函和备用信用证业务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未来完善相关立法提供了参考。
《信托法专题研究》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托法的基本原理、信托法律关系的构造、信托制度在民商事领域的运用、公益信托的法律问题、信托公司的法律规制等专题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信托法强行性与任意性之界定、信托财产权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信托公示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诉讼信托的正当性与立法构建、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受托人违反信托的民事赔偿责任、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知识产权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环境信托、教育信托、公益信托监察人法律制度等问题。通过考察、评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托立法以及相关学术观点,对完善我溺的信托立法和信托法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供立法者、学术界与实务界参考。
银行法研究银行监管机构、银行、银行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随着金融产品的变化、创新而不断更新。无论进行何种更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银行消费者权益是银行法不变的主旨,监管机构法、审慎监管法和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设计的。但是,法律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银行法存在着滞后性,对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只能作出被动的反应,影响了其主旨的实现。本书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研究了银行法从理念和具体制度安排上如何减少滞后性,从而能够在程度上能动地应对银行失败。
信用卡持卡人作为个体、分散的金融消费者,其与发卡机构、收单机构等在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持卡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以信用卡领用协议中的不平等条款为焦点,信用卡投诉个案始终占有较高的比例,但持卡人大多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随着信用卡功能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技术的持续升级,信用卡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问题,如联名卡与认同卡的无疾而终、信用卡消费积分、信用卡非法套现等等,需要运用新的法律视野来观察和分析。在实务中,因信用卡侵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还是刑事法律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需要拨乱反正,其背后潜伏的正是银行部门立法的不当行为。随着持卡人队伍的不断扩大,持卡人整体作为一个数量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法律权益理应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多个维度来加以
侯福宁主编的《商业银行法律合规手册》以我国目前有效的金融监管法规为依据,以商业银行从成立到业务运作涉及的问题类型为主线,以合规支持和促进业务发展为指导,在吸收和借鉴目前市场上银行业法律、法规汇编书籍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尝试采取新的编写体例,将法规嵌入业务,在介绍具体业务或问题的同时,尽量将我国现行有效的、支持此业务的法律法规列于其后作支撑,使读者在学习银行业务的同时了解业务背后的法律法规支持,对银行业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商业银行法律合规手册》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涉及商业银行具体业务问题时,阅读本书后即可对银行业务有一个系统和细致的了解。 为便于读者对银行设置和业务的了解,在编写体例上以商业银行涉及的问题为章节依据,本书共分公司治理、监管准入、存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