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近代银行组织法律制度加以梳理,从资本组织法律制度、内部组织法律制度、分支行法律制度三个层面,对银行法的内容、立法意义、立法缺陷、实施绩效等问题进行解析;同时,将银行的资本构成及产权演变、内部治理机制、分支行设置等法律问题纳入考察视野,试图概括、归纳近代银行组织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特征。 本书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导论介绍了本书的选题缘由,回顾近现代银行法制研究的成绩与不足,阐述研究脉络与探索创新之处。后,针对书中“银行组织法律制度”、“银行法”等概念作出界定,以便使研究规范化。
征信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本书以征信过程为线索,围绕征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共享与控制这一主题,分析我国征信产业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原理,消除人们对于征信的疑虑,进而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信息共享,促使市场主体关注自身信用,避免失信行为。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审判与风险防范 总结审理中遇到的常见热点纠纷问题,对贷款办理、发放、监管和催收等环节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个人住房贷款审判与风险防范 着重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提示贷款风险,分析风险成因,提出防范对策。 信用卡审判与风险防范 通过翔实的数据从多角度总结信用卡案件特点,探讨银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商誉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法律指引 精选收录了个人消费贷款最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为银行、监管机构及个人提供法律指引。
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法和银行法律实务,介绍了有关银行业务的法律知识,同时作为一本参考书,能方便大家在工作遇到难题时作为查阅的资料之一。本书对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贷款担保、银行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结算、银行信用证等具体银行实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书结合我国的银行业现状,还对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做了阐发,为将来正确运用WTO规则做准备。本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供各个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以及金融、法律工作者参考及实务操作之用。
票据对各家商业银行拓展存款业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会交存比例的保证金,这就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极为稳定的存款。银行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并对持票人办理贴现,可以关联营销上下游,银行获得可观的贴现利息收入。《银行客户经理法律实物培训——票据篇》针对初级银行客户经理,收集了的金融产品,客户经理应知应会的要点等。
该书是目前我国本系统论述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和法律问题的专著。它对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所可能遇到风险进行了归纳,大致分为业务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以及电子支付风险等。业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系统性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等。本书针对每一类风险分析了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防范措施以及所涉法律问题。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对解决网络银行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所裨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创。随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形势的向好,在后危机时代下国际社会已从采取短期政策措施以遏制危机蔓延转向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重塑,金融监管的边界问题受到广泛重视。 《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研究》一书以银行监管权边界为切入点,对国际社会银行监管权边界调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研究,并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分析了银行监管权边界的结构性缺陷,着重对中国银监会监管权纵横向边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历史的实证考察,洞悉了银行监管权边界变动趋势和规律,为我国银行监管实践提供指导。 第二,本书对银行监管权纵向边界的讨论和研究,是立足于解决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存在
本书研究信用主要是从法学角度进行探讨的,但并不孤立地进行。本书既重视信用的法学层面的研究,又积极联系经济、社会层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探讨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理论基础,掌握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借鉴国外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经验,洞悉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发展与启示;通过总结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情况,明晰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我国实现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对策,并分析实施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难点。
为确保我行的各项业务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根据总得提出的依法治行和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自1999年底,总行法律部在总行各部门和有关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对全行历年来的业务合同文本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在总结经验和认真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制作了我行新的业务合同文休,共八大类七十余种。这一项规模浩大、艰巨繁杂的文本修订工作,凝聚了我行法律工作人员的心血也是全行业务人员共同实践活动的结晶。综们的推特,必将对我行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同志们艰辛的工作和努力,目的是为我行的各项业知活动筑起一首法律民间障,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但是,仅有一个好的合同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所有业务人员能够提高认识,掌握要领,正确使用,自觉维护合同文本的严肃性。
法律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重要的风险之一,对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主要从贷款合同、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按揭贷款、贷款债权的实现等银行信贷业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入手,全面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并结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银行业的规章制度,对银行如何防范、控制风险给予特别提示,以求提升银行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水平。
该书从法学的角度对存款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进行了研究,吸收了美国的成功经验,设计了我国未来的存款保险制度。该书中还研究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影响,提出了新的银行监管架构。为重要的是,该书研究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影响,针对我国银行破产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新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本书的新颖之处,信手拈来,可见如下诸端: 其一,按保险标的对各类保险进行分类,认为存款保险当属责任保险中的保证保险; 其二,突破现有通说,认为存款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是银行所负有的向存款人返不存款的责任; 其三,否定国外存款保险法研究中通行的代位权说,认为存款保险机构向存款人赔付之后享有的是民法上的追偿权; 其四,强调存款保险机构的金融监管权,提出
现代经济的发展证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的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在金融的庞大体系中,商业银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Bank的意译,是指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特殊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核心问题
监管套利是商业银行谋求超额收益的“金融炼金术”,常常与金融创新同步进行,在形式上契合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的要义,体现了资本权利自由化扩张的逻辑。然而,监管套利会弱化监管的有效性,促进影子银行的发展而积累系统性风险,造成“逐底”式的监管竞争,加剧商业银行的负外部性,甚至被认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重要因素。实践中,比较典型的如通过资产证券化、影子银行、利用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差异、通过资本的跨境转移实现监管套利等。而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改革金融软法标准,有力地抑制了监管套利的消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套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成为监管套利的重灾区。我国应该坚持实质重于形式、激励相容、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金融监管体系,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外的银行破产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先介绍国外危机后的银行监管体系的变革,为理解监管责任制度提供背景知识。本书吸收和借鉴了国外银行破产制度的发展,比较国外 的存款保险制度、早期干预、管理和清算等制度,以期对我国建立有效地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提供借鉴。由于国家机关在银行破产程序中享有大量的权限,本书梳理国家机关如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和法院在破 产程序中的角色,以期合理界定各自角色。监管机构行使权力将对银行破产利益关联方银行股东、董事和债权人利益构成重大影响。本书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监管责任制度平衡银行破产所涉及的公共利 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避免监管机构的权力滥用又能让其有效地处置陷入困境之银行。
本书由浙江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系列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律风险会严重危及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其防范和控制已经越来越为商业银行自身所重视。全书围绕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凸显出来的各类常见及典型之法律风险与问题,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各种可行之法律解决方案,以期能对商业银行法律顾问乃至所有银行从业人员的实务操作有所裨益。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近年来出台的金融法律和法规为主线,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和金融活动的实践,对法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金融监察院管法律制度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对与金融有关的法律制度,如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也作了深入的讲解。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中国人人银行系统“四五”普法的推荐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各累人士了解金融法律知识的普及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