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共分四编十七章,全书体例和各章结构皆根据全新的立法规范予以安排,在精炼的阐述中论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制度,亦兼顾国内与国外的竞争法律制度。 内容上,《竞争法》注重学理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吸收竞争法全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也评析大量争议或典型的案例,还回应网络经济时代对竞争法的影响和挑战,如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免费模式下的相关市场、平台经济的反垄断问题等。形式上,本教材设置"讨论""知识拓展""案例""思考题"等模块,并在必要处辅以图表。同时,本教材特设思维导图折页,以助广大读者学习研究之用。 《竞争法》主要为高等院校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用书,同时也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竞争法学(第三版)》是对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系统介绍。其特点大致如下:首先,在兼顾体系性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分析(因为该领域的法律实践时间不长,国外相关经济理论非常多,需要有效的内化到国内的法律框架中)。第二,内容的创新。包括探讨了同类教材中未曾涉及的竞合问题,互联网不正当竞争问题等;法律不足问题的探讨,例如俄罗斯法对行政垄断规制的借鉴。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表述中以简要案例的方式加以说明。另外,结合国内外并以中国法律文中心展开相关表述。 此次改版主要是因为今年底《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要修订推出,这次是自1993年颁布以来的首次修改。而反不正当竞争是竞争法两个重要部分之一。而反垄断方面也会根据理论研究和案例的一些发展作出更新。
《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公约以及国际组织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概况、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及其制度完善、我国不正当竞争法律控制模式的选择与制度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私法救济制度比较等。
黄晋编著的《合并与收购(理解反垄断问题第3版)》是一部全面讨论美国合并与收购反垄断实体法的著作。《合并与收购(理解反垄断问题第3版)》内容翔实和具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为美国律师协会反垄断分会隆重推荐,书中对合营企业、纵向合并、混合合并、潜在竞争理论、司法救济和救济措施以及美国反垄断法对跨国交易的适用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评述。此外,本书还谈到美国联邦执法机构的合并审查过程与程序,并简要讨论了州一级的合并执法活动。本书囊括了对美困反垄断执法全面和*的分析,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涉及美国反垄断执法的所有要发展,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律师和法学:工作者深入理解美国反垄断执法提供了有效路径。
本书逐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每条都包括立法目的、条文解读、理论分析、立法例比较、典型案例几个部分,是一本全面对反垄断法典进行纵深解读的权威图书。本书既可以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学习反垄断法典基本内容的读物,也可以成为研究、探讨反垄断法理论和实务的工具书。
本书根据纠纷类型划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先精选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的典型判例,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该专题所涉及的审判依据、法律要义、裁判思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十五大”报告中的这一句话,可以说概括出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的必要性及修改与完善的必要性。而这些内容,又确像是孔祥俊博士在“十五大”之前已经写入其专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中了,只是不及“十五大”报告那样高度概括。 这部书是作者阅读参考了大量外国及国际组织的*资料(很可惜目前不少学术专著的撰写恰恰缺少这必要的一步),结合自己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成果。作者提出的不少建议是值得参考的,提出的不少问题是值得广泛讨论的。纯理论的专著往往呈现出灰色。而以生动的实例去支持及说明自己的
本书采取逐条释义的形式对此次新修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精神、立法背景、含义以及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解读。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增加行业组织在预防和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方面的作用条款、对混淆商品来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对商业贿赂对象的界定、对于遏制电子商务领域虚假宣传的条款进行充实完善等。
本书(十二卷)是2012年由北京市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大型律师业务指导丛书。丛书旨在充分发挥北京律协所属61个专业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作用,通过制定业务操作指引、撰写业务操作指南、推荐业务示范文本、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以指导全行业律师业务,提升律师业务水平,增强律师业务能力,防范律师业务风险,保证律师服务质量,严守律师职业操守。 本书是北京律师展示专业水平、交流业务心得的开放性平台。通过本套丛书,在律师业务的众多领域,汇集了北京律师的业务成果,总结了北京律师的执业经验,反映了北京律师的专业钻研,体现了北京律师的职业精神。 本书的出版,是北京律协业务指导工作的*尝试,这将推动律师实务界的业务总结和经验交流,推进法制进步和社会文明。
为了同步反映近几年我国竞争法制建设的突出成就和竞争法学术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规划教材的科学、严谨和高品质,今在《竞争法教程》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推出《竞争法教程》第二版。增加了“知识产权垄断控制制度”一章。增加了我国2008年以来竞争法方面所出台的新规则。增加了一批新的竞争法典型案例。增加了近几年竞争法领域推出的*研究成果。在增加前述诸方面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到教材篇幅的限制和优质教材的精炼要求,此次修改以“增加内容但保持教材原有体量”为原则,主要从时效性出发,对版相关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压缩和精简。
《竞争法原论》由孙晋、李胜利编著。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竞争法是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石。没有竞争法,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没有良好的竞争法制,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就会出现严重问题。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国家先后颁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我国竞争法律体系基本确立。《竞争法原论》立足干我国经济转型和制厦变迁的宏大时代背景,从微观上阐释和论述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企业行为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各项竞争法律制度,并结台国外相关制度的*演进探讨了我国竞争法律制度完善的路径。
本书针对我国竞争法基本范畴研究的不深入、不系统现状,采用语义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竞争法基本范畴体系的建构及分析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从总结、借鉴哲学范畴体系建构的方法与步骤入手,推导出法学范畴体系建构应遵循的基本方法,指出法学范畴要重点融合法学特色,考察法律实践,反映法律现象的本质。其次,提炼出竞争法的基本范畴:市场、竞争、垄断,并进一步分析这三者在竞争法基本范畴体系中的层次及关系。再次,比较研究法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对他们的界定,并采纳、吸收其对竞争法有借鉴意义的合理部分,从竞争法的角度归纳和分析它们各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基本分类;再通过考察相关的立法,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内涵与外延。后,作者对中国的竞争立法中范畴的确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该书有利于初学竞争法的读者
本书是一部探讨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基础理论问题的专著。本书剖析了反垄断法实施指南的地位、效力、功能和本质,分析了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构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耦合性,梳理了典型国家或地区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的建构历程,探讨了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建构理论,包括框架体系、建构主体、建构周期、建构程序、建构技术、相关关系处理等,并提出了我国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建构的对策建议,包括基本原则、指南体系和建构方法等。本书可作为反垄断法理论研究者、反垄断法实施机关工作人员、反垄断法律师等从业人员以及法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的参考用书。
反垄断法被市场经济国家誉为“经济基本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反垄断法的出台对于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由商务部条法司组织编写,商务部法司不但全程参与了反垄断法的立法过程,而且在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以《反垄断法》条文顺序为主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反垄断法》内容。每条的内容包括〔法条理解〕、〔条文理解〕、〔阐释评论〕、〔相关立法〕四个部分。对制度设计、立法原意、具体条款的理解以及国外相关立法和执法经验有着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于理解、探讨反垄断法的基本问题和解决将来法律适用的难题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立法过程及颁布实施后中的疑难问题为中心,结合国外反垄断立法、执法和司法经验,重点对我国反垄断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专题式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反垄断法总论、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行政垄断、垄断的法律责任六个专题的疑难问题探讨。
该书以反垄断法执行制度为视角,探讨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经验,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执法机构的体制、执行机构的职权、公共执行、私人执行、制裁制度、宽恕制度、域外执行、竞争文化与反垄断执法的关系、执法的国际经验、影响执法的因素、中国反垄断执法中的特殊问题等等,内容丰富,研究深入,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反垄断法新作。尽管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反垄断执法方面的力度与程度不一样,但是,凡是制定了反垄断法的国家,无不以反垄断法为利器,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促进市场竞争为根本目的。作者还研究了我国反垄断法颁布以来的执法情况,并以学者的立场,无保留地就我国反垄断执法中的问题提出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我相信,这些意见与建议有利于促进我国反垄断法的执行,有助于提
本书是反垄断法领域的又一力作。对公用事业、企业并购及知识产权行使中的反垄断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就我国电信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趋势、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美、德、韩等国在该领域的立法经验和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另外,还收集了欧共体反垄断的*立法,即欧共体理事会关于执行欧共体条约第81和82条竞争规则的1/2003条例和控制企业合并的139/2004条例。
本书从公用企业放松管制入手,以现有的经营模式为基础,重点论述了反垄断法对公用企业的适用、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间的关系,以及对消费者的保护等问题,涵盖了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性的建议。通过探讨反垄断法一般规定和公用企业行业特点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揭示了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间的衡平规律,并藉此认识公用企业行业运行的真实面貌,发掘反垄断制度发展的实际样态。 本书除丰富了现有反垄断法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之外,还突破单个领域和部门的局限,将之放置在整个公用企业行业的大背景下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反垄断法运行规则,为协调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间的关系,推动公用企业行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专门对消费者保护进行的
王晓晔教授是国内公认的反垄断法权威学者,并颇具国际声望。本书是其数十年潜心研究和参与立法的成果汇集和思考。 作者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历史考察、理论探讨、案例分析和跨国北京,对反垄断法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进行严谨和深入的论述,资料丰富,视野宏阔。尤为突出的是,作为我国《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作者更注重从中国反垄断立法、执法和研究的现实需要出发安排全书结构与内容,《反垄断法》既是其对反垄断法体系和制度的系统阐述,亦是其对反垄断法领域诸多问题的梳理和总结,更是其对反垄断法艰难出台前后以及施行以来的反思和展望。 《反垄断法》作为研究生教材,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亦可为政府机关、公司、律所等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单行经济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体规则的设计,实体规则的落实通常依赖一般行政法、民事程序和民事责任制度。但世界各法域的发展经验表明,反垄断法具有较其他单行经济法更为显著的特点,直接援用一般程序和责任制度并不能保证反垄断法实体规则的有效落实。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特殊的行政程序制度,但对民事程序和民事责任的特殊性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我国《反垄断法》要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必须加大力度研究与其需要相配套的特殊民事程序和民事责任制度。本书以民事救济为研究视角,对反垄断法特殊的民事程序和民事责任要求做了系统的考察。
技术标准化对市场竞争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故需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己任,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的反垄断法来规制。《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作者吴太轩采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海内外相关著名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捉出技术标准化限制竞争的实质是权利滥用,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的滥用;反垄断法规制技术标准化行为的一般思路是先分析该技术标准化行为是否属于权利滥用行为,再分析该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后对违反反垄断法的技术标准化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提出了一些新颖且具可操作性的建议,是研究技术标准化问题的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一部力作。
本书收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7年5月11~12日召开的“第五届竞争法与竞争政策”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这些作者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其他很多国家,很多人在竞争法领域是国际著名的专家。论文围绕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的反垄断法(草案),就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和行政性限制竞争等中国反垄断法的实体法、反垄断执法机构、反垄断法律救济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反垄断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获得通过。本书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反垄断立法、推动反垄断执法以及开展反垄断法国际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