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矿业权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秉承体系化的思维方式,侧重于对如何在实践中正确适用《解释》进行解读,结构上采取[条文主旨][问题解答]和[法条链接]的模式,以全面展示《解释》起草制定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终选择的论证,尤其注重加强横向的比较研究,借鉴吸收理论研究的*成果,以便于读者深入理解相关理论背景和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本书笔者几经斡旋,终于取得国际法学界著名出版商Matinus Nijlaoff Publishers公司的授权,将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海洋法律与政策中心过去30年来的会议论文原文,完整交付给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由其自由挑选其中的重点,翻译成为中文精选集刊,在中国正式出版。这一套论文精选集,因此得以呈现在国内读者的眼前。相信它对于中国海洋法律与政策未来的研究发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共分为21个部分:部分是环境保护基本规定;第二部分是水污染防治;第三部分是大气污染防治;第四部分是环境噪声污染;第五部分是固体废物管理;第六部分是海洋环境管理;第七部分放射性污染防治;第八部分是生态保护;第九部分是城市环境保护;第十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管理;第十一部分是环境经济政策;第十二部分是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第十三部分是消耗臭氧物资管理;第十四部分是有有毒化学品管理;第十五部分是环境标准管理;第十六部分是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管理;第十七部分是资源保护等相关法规;第十八部分是应对气候变化;第十九部分是依法行政与立法、执法;第二十部分是有关司法规定;第二十一部分是常用环境标准。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编著的《水利规划计划管理法规文件选编》范围主要是目前生效的与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在版块设置上,按照各专业领域,区分为综合性文件、规划及前期、投资计划、病险水库、农村饮水安全、灌区及泵站、中小河流、水土保持、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水利血防、水利统计以及其他等12部分。在各版块内,综合考虑法律效力层次、制定机构、制定时间进行排序。
水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人类的生存在于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水,生态与环境建设的核心在于水。水是工业的血液,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根本。 地表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并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地表水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我国城镇给水的主要水源。然而目前地表水污染严重、河湖萎缩。据水利部2006年对全国1300余条河流约13.87万km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1.7%河长受到污染,其中21.8%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全国十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海河区、松花江区、淮河区和辽河区,有63.5%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黄河区污染河段占58.4%。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地表水体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本书为《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之2009卷,收录了“能源变革与法律制度创新”为主题的年会上的论文46篇,探讨了能源变革趋势与中国现行能源法律制度的改进、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制度设计与国外经验、能源法助推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效率、能源市场竞争与监管、能源产业法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分析能源实践中的问题,总结能源法学和能源领域法制经验,以完善中国的能源法律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包括《论〈能源法〉绩效指标及其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法变革》《论能源立法的低碳化》《论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我国核电立法重大问题研究》等。
中国目前是能源消耗大国,国内资源远不够用,因此,在海外能源投资的经济活动非常地活跃。这一点,从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那些能源大国并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剪彩等活动就可以看出。在这个方面,不但中石油等能源企业,而且很多私人投资者和私募投资基金都在这个领域里积极地活动。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能源东道国还是对该国有战略利益的其他国家都非常敏感。而且,在这个方面,由于合同当事国的主权国家的地位,能源投资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纠纷也会经常出现。所以,目前国内很多单位(各个能源集团公司以及它们各自数以百计的子公司、各中介机构、私募基金和其它意图进军能源领域的企业)都非常关注相关的实务操作和法律问题。 《海外能源投资法律与实践(海外并购投资法律操作实务指引)》由隋平所著,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报告2012》共分五个部分,由国土资源产权制度评价报告、“土地违法问责制与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评价”等11个专题研究报告、热点争鸣、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附录等组成,约24万字。该报告立足我国国土资源产权研究,集成和发展了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2011国土资源产权年”成果,对国土资源产权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客观真实的评价,结合实际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汇集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精华,对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持续完善国土资源产权制度体系,发挥了先导与支撑作用。
本丛书共30个分册,2017年新增9个分册。独具以下三重价值: 1.文本权威,内容全面。涵盖业务相关的所有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部分法律法规规章的适用解释及函复;书中收录文件均为经过清理修改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法律文件。 2.查找方便,附录实用。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方便读者对某一类问题的集中查找;重点法律附加条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附录相关典型案例、文书范本,其中案例具有指引 同案同判 的作用。 3.免费增补,动态更新。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生物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引导、规范与保障。《生物质能政策与法律问题研究》立足于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所面临的政策与法律问题,借鉴其他国家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制定与立法经验,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法律和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生物质能法律和政策体系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持。全书共10章,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第1~5章),介绍我国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状况,梳理我国生物质能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分析现行生物质能管理与监管体制,系统阐述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及科技政策;第二部分(第6~9章),全面分析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法律与政策问题,以生物质能的投资、建设、生产、销售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法规政策选编》收录了2000年以来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法规政策,纳入了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涉及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法律法规、政策、条令,并归纳划分为法律法规、综合类、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五部分。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还配套出版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标准条文选编》,以便读者日常工作查阅。 本书是电力行业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者了解、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参考资料。
行政执法工作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多个方面。实践中,行政执法不注意法律法规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行政处罚随意性大、行政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行政处罚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混用、行政罚没权和罚没收据滥用、不告知或不正确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相关权利等情况时有发生。针对当前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为帮助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切实掌握并贯彻法律的有关规定,为使司法机关、律师、公民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执法办案的规定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我们组织编辑本套丛书,精心打造以下独特价值: 1.文本权威——书中收录的法律文件均为经过清理修改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标准文本,废止或者失效的条款均在文本中注明,修改的条款均按照修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方
本书是“环境执法手册系列”之一,选编了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常用的各种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和各类规范性文件,并按照管理领域分为综合性环境法律法规、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管理等19个类别。
本书是笔者主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14YJA820012)*终研究成果,力图对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体系化研究。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为: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概述、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域外经验及启示、排污企业与治理第三方之间的合同关系、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的划分及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府监管。
只要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努力,碳减排交易就会以不同的形式一直持续下去。所以,无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进程、结果如何,碳减排交易是一定会进行下去的。 在中国大踏步迈向低碳经济之路时,大量中国企业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国内外的碳减排交易行列中来。然而在碳减排交易活动中,不懂交易规则却参与其中的大有人在,风险和后患无穷。 周亚成、周旋编著的《碳减排交易法律问题和风险防范》是国内本结合典型案例,全面系统分析总结碳减排交易中各种规则,以及如何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论著。《碳减排交易法律问题和风险防范》共十章,十五个相关附录。对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以及法律从业者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收录该领域常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及请示答复,除请示答复单独列出,其他均案类别分,不再按法律层级分。同时考虑到很多读者在购买民事法律时同时希望能买到劳动相关法,拟单独列劳动一类予以收录部分重点文件。每个分册单独撰写编辑说明,设置导读、条旨等。特设动态增补。
《2014年版*经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丛书(辑):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汇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政策法规汇编,较为系统地梳理、收录了我国自2000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出台的有关环境保护领域的政策及法规(包括修正的以及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策法规)。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已经失去时效或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作废、终止的政策法规进行了筛选和删除。 《2014年版*经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丛书(辑):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汇编》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领域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及更新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本书分为四部分:环境综合类法规、污染防治法规、资源保护法规、环境行政执法法规等,收录了1982年至2009年公布并现行有效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法律解释。 本书不仅是环境法教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学生,尤其是环境法学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同时也是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和环境法制工作人员、环境管理人员、领导干部以及其他环境执法人员学习环境保护法的手册,是地方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环境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了解我国环境政策及法律的可靠信息来源。
生态人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中的人,是日常人,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体现。生态人在人类生态系统中既可以是主体也可能成为客体。理性生态人是追求人与人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构建生态人模式采用的是“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及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生态人模式和理念的确立,可以为公民环境权的正当化、可实施化提供理论根据,为建设“五型社会”的法律夯实法理基础;有利于环境法与生态伦理接轨,增强环境资源法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引入生态系统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环境资源法的生态化;有利于扩大法律调整对象的范围,促进当代法律和法学的进步和变革。
由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编写的《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2010)》正如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一样,低碳经济的实现同样需要法治的保障。能源法律界的老一辈专家提出,新时期下,应当“加强能源法治研究,助推低碳发展”;同时,又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低碳发展与能源法治问题。能源法研究面对低碳发展这样一个宏大命题,既要从理念上进行变革,包括原则、伦理基础等,又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包括税收、投资、碳交易、国际法协调等。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积极构建本国的低碳法律政策,我们应当进行吸收和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系列(第二版)”根据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清理工作编纂而成,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成果。 本系列致力于为国务院及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服务;为法制工作者、司法工作者、法学研究者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