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20-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
    •   ( 309 条评论 )
    • 何家弘 主编 /2014-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的导论由何家弘执笔;篇由刘晓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执笔;第二篇由黄星(云南警官学院教授)执笔;第三篇由李学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执笔;第四篇由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执笔。何家弘和张晶负责本书体例的确定和初稿的审读修改。在本课题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之后,何家弘和张晶又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全部书稿进行了修改润色。

    • ¥29.2 ¥40 折扣:7.3折
    • 现代社会与审判——民事诉讼的地位和作用
    •   ( 558 条评论 )
    • (日)田中成明 /2016-09-18/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现代型政策形成诉讼、ADR的扩张和灵活运用都是日本社会 法化 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着以裁判和当事人主义为特征的民事诉讼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也决定着社会 法化 的走向。 《现代社会与审判 民事诉讼的地位与作用》基于普遍型法、管理型法和自治型法三类模型,从法哲学层面思考了现代社会民事诉讼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仍应当坚持民事诉讼在社会纠纷解决中的核心地位,为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法化需求,民事诉讼可以转化为 讨论与交涉论坛 不坚持民事诉讼的核心地位,将会导致反法化和非法化的短路结合,后导致法治的虚无。 对于尚未完全确立以裁判和当事人主义为核心,以纠纷解决为导向并过于强调ADR效果的我国民事审判制度而言,该书无疑具有明确改革方向、以使之更好地满足民众司法需求的启示意义。

    • ¥26.8 ¥39 折扣:6.9折
    • 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
    •   ( 94 条评论 )
    • 王圣扬 著 /2012-09-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对学界已有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应然内涵,剖析了证明责任要素分割的危害性和不切实际,主张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均应当对其产生的法律文书承担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法律文化传统、司法状况、执法环境、法官素质等都有联系,与诉讼目的、诉讼模式、诉讼价值等更有着密切的关联。《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还剖析了我国三大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主张应辩证看待西方国家的证明标准,我国应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诉讼证明标准。

    • ¥25.6 ¥35 折扣:7.3折
    • 诉讼证明标准研究
    •   ( 70 条评论 )
    • 李玉华 等著 /2010-05-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诉讼证明标准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问题。在21世纪初,我国学术界对诉讼证明标准的讨论呈现出争鸣之势,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乃至流派。这充分反映了在社会和法律的转型期人们理念的改变。理论上的争论也影响到了司法实践,在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解与运用上,司法人员也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因此,对诉讼证明标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本人非常关注中外证明标准的研究,本世纪以来也陆续发表过一些文章,参与证明标准的讨论。李玉华是我指导毕业的博士,她自硕士论文《论诉讼证明标准》(2001年通过答辩)的写作开始就一直在关注和研究诉讼证明标准,发表过多篇相关文章并写成了博士论文《刑事证明标准研究》(2005年通过答辩),在此基础之上又主持完成

    • ¥21.6 ¥48 折扣:4.5折
    • 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
    •   ( 76 条评论 )
    • 李艳君 著 /2009-07-01/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以《冕宁县清代档案》为例;结合宝坻县档案,巴县档案,黄岩诉讼档案及清代的法律制度等,系统研究介绍了清代的民事诉讼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及法官的思想行为进行了分析;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清代的民事诉讼法源问题、清代民众的诉讼观等问题提出了与前贤、时彦有所不同的看法。

    • ¥23.8 ¥35 折扣:6.8折
    • 沉默的自由(修订版)
    •   ( 368 条评论 )
    • 易延友 著 /2015-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第50条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条款。有关中国是否应当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争议终于尘埃落定。尽管《刑事诉讼法》仍然保留了"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但有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一条款,本书作者还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对讯问有权保持沉默的结论。 作者关于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基本立场,在这本书中几乎都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关于沉默权的价值选择,人权保障、自由优先、主体性原则,这三者之间逐一递进,层层深入,至今仍然是作者观察、理解和解释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立场。 《沉默的自由(修订版)》2001年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次作者根据新刑事诉讼法对个别章节做了调整。由于这本书侧重于对沉默权的历史

    • ¥28.5 ¥39 折扣:7.3折
    • 民行交叉案件“附带审理”模式研究
    •   ( 80 条评论 )
    • 哈书菊 著 /2023-06-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阐述了民行交叉案件及其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对国内外民行交叉案件审判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民行交叉案件 附带审理 制度,强调建立 附带审理 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司法权相结合原则、先决问题个案处理原则、公共利益小损害原则、司法终解决原则以及司法权与行政权均衡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了完善民行交叉案件 附带审理 模式的具体建议,即以 诉的声明 确定案件性质、以 指定管辖 突破管辖限制、以 行使释明权 合并新的诉、以 文书间渗透 关联相关裁判等。本书从司法实践出发,结合《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针对如何实现民行交叉案件的科学立法、公正司法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民行交叉案件的审判工作提供借鉴。

    • ¥29.6 ¥38 折扣:7.8折
    •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
    •   ( 121 条评论 )
    • 王禄生 著 /2014-1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从实践中看,冤假错案频发,突出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在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预防错案机制不畅、刑事司法"产品"精度不足、个案处断时间居高不下,以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运作的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美国刑事重罪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仅为92天,这得益于该国案件过滤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本书以案件过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研究中美两国案件过滤理论、制度与实践,探讨两国案件过滤机制的异同,并分析两国案件过滤机制差异的深层原因。本书为在著名刑诉法学者左卫民教授刑事诉讼实证分析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左教授的首肯并为之作序。

    • ¥28.5 ¥39 折扣:7.3折
    • 民诉小全书
    •   ( 1540 条评论 )
    • 刘哲玮 /2020-10-26/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新民诉法汇编作品,根据作者多年教学、实务经验及对国家法考的深入理解,将学习、律师实务和法考中*重要、常用的法律、司法解释、重要文件等,按照统一的思路架构进行精心编排,以符合读者对民诉法法条学习、实务和考试中使用的要求。本书力争做到精炼、实用、准确、便捷,成为法律人案头常备的经典参考用书。

    • ¥27.5 ¥40 折扣:6.9折
    • 疑难案件诉讼历程
    •   ( 32 条评论 )
    • 邬华良 著 /2008-05-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系著名律师邬华良的个人办案纪实专集。邬华良律师在其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共经办1400余件案件,形成了稳健、朴实而又辩锋犀利、张弛有度的办案风格,以善于寻找和发现新的角度和证据终赢得诉讼而著称。书中首次精选披露了其经办的十大经典案件,包括一波三折的徐叶松故意杀人大案、出租车司机拒载案、明清小品著作权纷争案、“不该出生的人”引发的医疗侵权奇案、我国首例“过劳死”人身侵权赔偿案、少女芭蕾课上摔成瘫痪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国内首例网络评论引发的名誉维权连环案、胡伟国纵火案、以间接证据推翻自己亲笔所写收条的否定“证据之王”案、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引发的行政诉讼案。每一案件均含有纪实报告、专家点评、辩护(代理)词、媒体报道四部分。这些案件案情迷离,庭辩激烈,承办律师以其智慧和执著,百折不挠,

    • ¥25.6 ¥35 折扣:7.3折
    • 诉审商谈主义——基于商谈理性的民事诉讼构造观
    •   ( 86 条评论 )
    • 段厚省 著 /2013-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民事程序法论丛·诉审商谈主义:基于商谈理性的民事诉讼构造观》在对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种在论证上更为充分的民事诉讼构造观。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与脉络如下:章对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理论进行了回顾,指出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理论存在着价值困惑与路径困扰。接着在第二章开始对民事诉讼价值观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选择以哈贝马斯的商谈正义观作为构造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在完成了对民事诉讼构造观的价值选择后,第三章紧接着开始寻找建构民事诉讼构造观的论证路径。通过对西方法哲学领域常用的契约方法的考察,选择了哈贝马斯的法律商谈理论作为建构民事诉讼构造观的方法论基础。在确定了民事诉讼构造观的价值目标和论证路径后,第四章开始正式提出诉审商谈主义的民事诉讼构造

    • ¥25.6 ¥35 折扣:7.3折
    • 法院证据调查制度研究
    •   ( 48 条评论 )
    • 李晓丽 /2014-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法院证据调查制度研究》是李晓丽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法院证据调查,是以法院为主体的收集证据和审查证据的制度,既包括实质层面上提出证据权力的配置,即将证据引入诉讼;又包括形式层面上证据调查程序的设置,即依照证据调查程序、运用调查措施获悉证据资料。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应当分别以修正的辩论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为法理基础,通过举证释明和证据协力义务,在实质层面上规范法院的职权运用;通过证据调查期日制度和证据调查措施,在程序层面上规范法院职权的具体运用。《法院证据调查制度研究》选取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立法,着重分析和比较了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的证据调查制度。

    • ¥27.8 ¥32 折扣:8.7折
    • 比较商事仲裁
    •   ( 2 条评论 )
    • 乔欣 主编 /2004-11-01/ 法律出版社
    • 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法律制度之一,商事仲裁所发挥的作用日趋突出和重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尽管商事仲裁在我国纠纷解决的地位得到了肯定,商事仲裁立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商事仲裁立法、理论和实践相比较我们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之后,面对日益国际化和趋于统一的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了解他国的商事仲裁制度以及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方向,更应当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吸收、借鉴并完善我国的商事仲裁制度。 比较商事仲裁的目的在于使我国的商事仲裁制度进一步现代化、国际化、潮流化。 本书是一本关于比较商事仲裁的专著。共分七章。具有如下特点: ,本书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商事仲裁制度进行探讨。该书不仅*范围地搜集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商事仲

    • ¥22.4 ¥28 折扣:8折
    •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2010全新版 附光盘)
    •   ( 4 条评论 )
    • 杨秀清 著 /2009-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一、导读 简介学科构架,指点复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二、内容提要及体系表 提示重要内容,明晰学科体系,对*修正、修改和重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文对比列表或加以说明,参照记忆。 三、重点讲解 (一)在保持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突出考点;重点讲解、辨析考试要点及难点,略讲一般知识,不讲不具可考性的内容,繁简得当,重点突出。 (二)对近5年司法考试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统计,罗列在各考点之下,一目了然。 四、实例演练 每一重要知识点均设例题及答案解析,解疑释惑,辨析法理,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解题能力的迅捷转化。 每一位司法考试考生都渴望得到名师的口传心授,悉心点拨,在此意义上,把他们亲力亲为的倾心之作编辑出版,无疑是广大考生的福音。同时,这种集大成“一站式

    • ¥30 ¥38 折扣:7.9折
    •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新论
    •   ( 22 条评论 )
    • 孙应征 等著 /2013-09-01/ 法律出版社
    •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相关问题一直是形式诉讼法律研究的热点,尤其是2013年新刑诉法正式实施之后,由孙应征等编著的这本《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新论》就是这一领域的将实务和理论想结合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基础问题;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拓展与完善。

    • ¥30 ¥38 折扣:7.9折
    • 群体诉讼研究
    •   ( 17 条评论 )
    • 杨严炎 著 /2010-03-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阐明群体诉讼的概念、价值、功能以及群体诉讼与共同诉讼、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关系、规模化诉讼与非规模化诉讼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澄清群体诉讼概念使用上的若干误区。引入国外解决群体纠纷的*理念,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进行分析、比较,澄清我国群体诉讼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认识误区,结合中国的国情,从理论上对我国多元化群体诉讼制度的建构进行分析和论证。

    • ¥22.1 ¥28 折扣:7.9折
    • 民事裁判过程论
    •   ( 22 条评论 )
    • 杨秀清 著 /2011-12-01/ 法律出版社
    • 杨秀清编著的《民事裁判过程论》为中国政法大学杨秀清教授历经5年研究之作。 《民事裁判过程论》的突出研究思路与特点在于将民事裁判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认为民事裁判过程的结构实质上分为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与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其中,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是一个由案件信息输入—案件信息加工—民事裁判输出所构成的审判者对当事人诉讼请求予以认知的内在的动态心理过程,而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则是一个由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所构成的完整的民事裁判的外在的理性重构过程。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对民事裁判过程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以及对解决民事案件审判实务中合理裁判作出的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27.2 ¥32 折扣:8.5折
    • 世界法学译丛—刑事诉讼革命的失败
    •   ( 165 条评论 )
    • 克雷格·布拉德利(CraingM.Bradley) /2009-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通过一系列标志性判例,美国联邦法院对警察程序进行了革命,即对警察程序施加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今天,沃伦法院的法学原理虽然存活了下来,但参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每一个人--警察、检察官、被害人、学者以及包括法院大法官在内的法官--都认为法院在这个领域颁布的规则是一个失败。本书作者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宪法体制导致其刑事诉讼规则以零碎的、一案一判的方式发展起来,而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以一部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的方式制定出来。只有美国期望其警察遵循如此累赘、如此复杂的规则,仅仅刑事诉讼的一个领域--搜查和扣押--就需要一部四卷本的专著来予以论述。作者建议,美国应当与国际潮流一道,用一部综合的、全国适用的法典来规范警察程序。他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刑事诉讼规则的制定制

    • ¥27.7 ¥38 折扣:7.3折
    •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早稻田大学·日本法学丛书
    •   ( 30 条评论 )
    • (日)中村英郎 著,陈刚林剑锋郭美松 译 /2001-04-01/ 法律出版社
    • 日本民事诉讼法原来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制定的,因而其系属于大陆法系,但在战后日本法却深受美国法理论的影响。可以说,这虽给沉寂已久的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带来了一缕新风,以致学者们也对这种理论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结果上造成了实务与学说背离。本书的立场是,日本的民事诉讼法属于大陆法系,其理论的本质方面必须是规范出发型,因而现为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多数说的纠纷解决说是错误的,而且所谓的新诉讼物理论也是不正确的。作为大学教学用教材,其中的内容当然是专门针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阐释。

    • ¥22 ¥25 折扣:8.8折
    • 中国传统诉讼艺术案例
    •   ( 12 条评论 )
    • 胡平仁 编著 /2009-10-01/
    • 诉讼艺术存在于许多较为发达的法律文化中,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表现得为突出,发展得为充分,实乃中国法律文化的一朵奇葩,可惜至今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制度的多次巨大变迁,面对高度科学化的西方强势法律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诉讼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在不断流失,诉讼艺术的发展正面临着种种时代困境与文化困境。诉讼艺术之花能否蓬勃开放在中国现代法治建设这株大树的枝干上?这不仅是我国诉讼艺术传统能否得到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能否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与广大民众的文化心理相契合的大问题,因而值得更多学人深入思考与探索。

    • ¥20.4 ¥28 折扣:7.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