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宗智,1954年9月生于成都,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多年从事司法工作,曾任大军区检察院大校副检察长。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先后返该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自称是一位“跳跃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人物”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法学论文及研究文章140余篇,著、译著作、译作(含合著、合译)6部。专业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在80年代后半期着手诉讼文化研究,将价值论 引入刑为行诉法研究领域。90年代初创立了刑事诉讼的三角结构和线型结构卽“两重结构”理论。90年代后半期探讨司法合理性问题,提出了司法改革与司法操作中的“相对合理主义”。同时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用版)(2013*版 刑事诉讼法)》特点: 权威出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直属的中央级法律图书专业出版机构,法律、行政法规的权威出版机构。 精选法规 收录常用法律文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密切、直接的条文规定。 专业解读 对重难点法条进行条文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定的精髓。 实用附录 提炼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等内容,大大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大学生英语文库”是一套面向中国大学生的英语系列读物,各本均为注释性读本,有助于通过研读文化经典,提高人文素养。 《公平机制——法律体系和程序导论》主要介绍了美国法律的起源,并分类介绍了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军事法、法庭等方面的大概情况。对于想了解英美法系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十分有用的知识性读本。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和一般读者提供一本了解美国司法机构程序的基础读本,同时为法律专业学生和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一本专业方面的英语读物。 本书语言规范、标准,难度适当。读者在了解美国法律制度的同时,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学到大量有关法律的英文表达法和词汇。
民事诉讼作为以国家公权力解决社会民事主体间纠纷的一种程序机制,是诉讼主体(法院和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所实施的系统性、连续性的诉讼行为的外在表现。正如著者所言:无论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还是法院工作主题的践行,抑或是司法理念的铸就,都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紧密相连。按照传统民事诉讼的构造理论,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应当成为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关于该问题的系统著述。 正因为如此,六年以前,张家慧同志便选择了该论题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选择开拓性领域进行研究,无疑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甘于坚守学术孤寂的精神的,当然也少不了研究过程中难以收集资料的苦恼和奔波调查的艰辛。但是她凭借一种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在2000年即以《当事人诉讼行为研究》为题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