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道路交通事故物证鉴定的现场勘验、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微量物证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基于EDR 的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道路交通事故信号灯指示状态鉴定。
通过剖析来自鉴定实践或司法实践的临床各科约约100件医疗纠纷案例,详细介绍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医疗损害鉴定)的思路与方法,阐述鉴定理论,可以为医疗纠纷的鉴定与防范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医疗损害鉴定中常见的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大量案例从理论上探讨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判定原则,为医疗损害鉴定提供技术指引。本书共5章,第一章主要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审判案件及鉴定案件进行分析讨论;第二章为常见医疗损害过错类型,包括诊断、用药、与手术有关的过错及过度医疗、知情告知、机会丧失、病历书写等过错的认定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为常见疾病医疗损害鉴定技术指引;第四章为《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的制作与评析;第五章为医疗纠纷尸检概述,提出医疗纠纷尸检有关程序规定及要求。
本书遵循“以科学捍卫公正”,凸显司法鉴定标准根本依据作用,以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方法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内涵与外延、鉴定程序与审查、具体项目内容及鉴定方法,并对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方法的现状以及未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帮助开展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鉴定方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质量,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本书对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读,分析妇产科医疗纠纷特点,并对各类妇产科纠纷案件鉴定予以剖析,旨在探寻各类妇产科医疗纠纷相对统一的鉴定技术路径,希望为妇产科医生注重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提供法律指导。同时,本书结合法院判决,以案说法,从鉴定实践角度提供案例给法官借鉴。本书共有八章,第一章介绍妇产科医疗纠纷的相关概念;第二至五章分别介绍产科、妇科、计划生育、妇产科超声检查纠纷鉴定及相关案例;第六章介绍妇产科医疗纠纷法医病理学鉴定;第七章介绍基因检测在产科纠纷鉴定中的意义;第八章介绍法官对妇产科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此书的出版拉开了聚焦司法鉴定图书项目的序幕,该项目由美国法庭科学学会和Wiley-Blackwell出版社合作开展,主要出版一些与美国法庭科学学会的活动和目标密切相关的书籍。这本书聚焦的“全球性”恰如其分地强调了司法鉴定学科和美国法庭科学学会的国际性属性。由来自30个国家从事法医鉴定的作者撰写的章节构成。这30章能够涵盖足够多的国家感觉全球变化模式的同时也为每一章的作者提供了足够的篇幅来涵盖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主题的多样性。国家的挑选是为了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样本,并代表世界不同的地区。
本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 环境法学 民事证据法 司法鉴定学 环境损害评估技术 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本书以现行立法、司法解释和各类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法学专业知识为本体,介绍环境自然科学相关的原理,将相关的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知识相结合。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并掌握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基础理论,了解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发展历程,从法学视角建立主体、对象、管理和司法适用的相关知识结构,从科学视角了解以水、土壤、大气、噪声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本书既有基础知识的介绍,收纳了大量环境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也针对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引导式介绍。 本书的推荐阅读对象既包括法学专业中对环境法学特别是环境诉讼法学和环境证据法学感兴趣的学生,也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化工、环境法医学
本书评析的鉴定文书取材于2020年度35项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部分鉴定机构的反馈结果,别是 尿液中滥用物质的定性分析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 血液中常见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毛发中滥用物质的定性分析 个体识别(血斑与唾液斑)鉴定 个体识别(血斑与精斑)鉴定 三联体亲权鉴定(血斑) 二联体亲权鉴定(血斑) X染色体STR检测(血斑) Y染色体STR检测(血斑) 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鉴定 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 法医临床伤残程度鉴定 法医临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 法医临床听觉功能评定 法医临床视觉功能评定 法医临床男性性功能鉴定 法医学活体骨龄鉴定 法医临床学医疗过错鉴定 法医精神病学行为能力评定 法医精神病学伤残程度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笔迹鉴定 篡改文件鉴定 印章印文鉴定 朱墨时序鉴定 文件形成方式
司法鉴定是一种认知行为,司法鉴定错误是一个复杂而沉重的课题。和其他同类著作不同,作者以认知科学为工具,将司法鉴定认知行为解析为一种层级结构:特征识别、特征比较、个体识别、关系推断、事件重建,并对各个层级结构进行了 再解析 ;以此二元解析为框架,探究了司法鉴定错误风险的 病理 。同时,吸纳当前关于认知偏差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认知偏差导致司法鉴定错误的可能性。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一项司法鉴定错误的经验研究。最终提出了优化认知为导向的司法鉴定错误管理方案。本书对司法鉴定教学、科研、实务都极具启发性,对减少司法鉴定错误、提高司法鉴定品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司法鉴定学》注重司法鉴定理论与鉴定实践的结合,充分反映司法鉴定制度、司法鉴定技术及鉴定方法发展的新成果,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基础上对司法鉴定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做出系统、全面、准确的论述,提出了解决司法鉴定与司法实践相关问题的新思路。本教材侧重于鉴定制度、鉴定原理以及鉴定管理、实施和适用,并对各类鉴定的科学原理、依据、标准、方法、规范,特别是对司法鉴定易于出现的问题及其审查判断的方法进行了阐释,是目前反映前沿理论、带有专著性质的司法鉴定教科书。
该书重点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指南》(GUM)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法庭实验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四章主要介绍法庭测量、计量中的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溯源,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表征方法,不确定度评定的程序与步骤。第五章利用法庭科学中的距离测量的示例:犯罪现场距离和枪械长度测量,说明不确定度的捕获和评定方法的使用;第六章利用法庭科学中的称重示例介绍天平使用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使用;第七章介绍了呼气酒精测量中的不确定度评定。第八章补充介绍了不确定评定中的其他事项,包括定量分析、采样、灵敏系数、不确定度与方程式等。
司法鉴定是诉讼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调查取证活动。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加强司法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给司法鉴定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司法鉴定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本书紧密联系司法鉴定活动的实际,按照司法鉴定活动的顺序,对司法鉴定思维活动中常用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以及思维形式的结构、作用及其逻辑要求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概括,期望能为广大司法鉴定工作者提供有助于提高思维效率,保持思维严谨、清晰、正确的逻辑工具。本书既可供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执业人使用,也可作为政法类院校司法鉴定专业学生的参考读本。
本书回顾了司法鉴 度改革的历程,对其热点、焦点和堵点等问题予以省察,基于司法鉴定原理对司法鉴定改革的路径选择、制度变迁和实践偏差进行了反思,从制度层面对司法鉴 度与诉讼制度、证据制度之间深层次关联作出注释,为推进司法鉴 度深化改革描绘了清晰的图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被运用于司法审判活动中的事实认定,其中 为重要的方式便是司法鉴定。然而,鉴定人应当如何遴选、司法鉴定活动应当如何开展,尤其是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单位的鉴定委托,该行为在法律上属于什么性质,应当如何规范?这是司法鉴定领域中一直存在争议且没有答案的问题。本书将司法鉴定委托行为界定为民法上的合同行为,属于法律服务合同。从司法鉴定合同的概念、特征等基本法律问题入手,在明确司法鉴定服务合同法律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司法鉴定服务合同的内容、形式、相关义务、违约责任承担以及投诉处理等,尤其是明确了鉴定人的专业注意义务的内容,这既有利于在法律理论层面解决司法鉴定的有关问题,又有利于在实践层面规范司法鉴定委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