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WTO角度分析解决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问题的专著。全书以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为引线,从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互动关系入笔,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翔实分析,论证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冲突和挑战,并进一步就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规范与整合提出立法建议,尤其是就多哈回合及未来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书中所强调的是体制层面上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全球多边框架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其意在于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弥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缺憾,并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此有更多的深入研究。 作者力图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WTO法律文件、发展和中外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参与多边及区域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持。该书
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法成为国际经贸交往的重要工具。本书结合经济、贸易、税收等法律制度,重点介绍了国际经济法中与国际经济实务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制度,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制度(货物买卖与贸易支付)、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以及为适应入世需要,专章介绍了WTO相关规则,并将部分内容穿插于其他相关章节中。本书采用以英文为主,中文解释为辅的双语形式编写,英语表达地道、精炼、易懂。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双语教学之用,也可供涉外培训使用,并对研究和应用WTO规则及国际经济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文化建设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其基础则是制度建设;甚至,制度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无疑又是制度建立与形成的根本保障。于是,法律改革就成为中国在加入WTO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WTO就有关问题对发展中国所提出的时间进程表,也挞使我们必须尽快地审视我国现有的法制状况。本书就是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的一种尝试。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指责又有所加剧,不仅通过双边层面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且通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主导权,推动IMF执行董事会于2007年6月通过《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从而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对中国汇率调整施压的态势。贺小勇等编写的这本《WTO框架下知识产权争端法律问题研究——以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为视角》以IMF和WTO规则为基础,对这些法律问题做出了回应。
本书择取了近年来WTO争端解决实践中发生的两起以中国味申诉方而非应诉方的成案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国际法的视角有选择性地对其中涉及的法理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析,有助于我国今后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解和运用。
本书介绍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再从能够取得的客体、取得的方法与具体途径、知识产权如何进行保护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用一种基于实用分析的、全新的视野来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相关知识产权问题。
国际贸易争端十大焦点:数量限制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海关通关手续与程序植物卫生检疫与商检标准及安全标准等政府采购服务贸易投资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实施市场准入与开放国际贸易争端七大原因贸易不平衡贸易领域矛盾积累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压力增大经济贸易地位实力变化战略中心向经济利益转移国内政治压力贸易伙伴间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高度相似导致“零和竞争”国际贸易争端六大态势:争端对象在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高技术产品转移,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争端领域在从国家间,国家与某些地区之间向国家怀经贸集团之间、经贸集团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不断扩大。经贸关系越密切,对外贸易依存关系越大,发生争端的可能性则越大,但实施贸易报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美国、欧盟是经济贸易争端的中心,是引起
本书以中国能源安全为视角,在汲取国外研究成果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能源贸易摩擦的态势,就WTO能源贸易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厘清WTO框架下能源贸易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WTO法视野中能源贸易的焦点法律事项,分析WTO能源贸易纪律的重构对中国的影响,力求为中国参与WTO能源纪律的构建、实现在能源新秩序建设中的话语权贡献可资借鉴的法律对策与建议,同时也为当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面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提供应对思路。
本书汇编了作者有关WTO法与中国涉案WT0争端解决研究的20多篇论文,涵盖WTO的体制性问题与中国入世后国内法制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WT0争端解决机制与国际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WTO法与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突出体现了作者善于从中国视角观察WTO及其法律制度,善于将国际法理论与WTO法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全书每一部分均有阅读提示,可供涉及WT0与争端解决的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的专家学者和对此感兴趣的公众参考。
本书是国家法官学院建院后全面推进改革的本法官培训教程。 本书由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作序:WTO与中国法治建设。分4编18章阐述了WTO的基本法律制度、WTO对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WTO与中国的司法审判和WTO千年回合涉及的问题与司法取向。
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的成员,知识产权问题正日益走近每一个普通大众。如果不掌握相关的知识,我们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就难免要受到各种损伤。 本书紧紧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具体规定设问作答,旨在以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手法,向我国公众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普及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国际贸易当中著作权、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多方面知识,使大家充分了解国际条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规定,熟悉国际贸易交往中的知识产权游戏规则,明确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权利的同时如何捍卫自身的知识产权,从而避免交纳无必要的贸易纠纷的知识产权“学费”。
文化建设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其基础则是制度建设;甚至,制度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无疑又是制度建立与形成的根本保障。于是,法律改革就成为中国在加入WTO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WTO就有关问题对发展中国所提出的时间进程表,也挞使我们必须尽快地审视我国现有的法制状况。本书就是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的一种尝试。
本书对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介绍和探讨。同时分析了该协议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关系,并且从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尤其强调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分十一章进行论述:章为WTO知识产权协议概述;第二章为WTO知识产权协议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比较研究;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全面论述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其与WTO知识产权协议的差距和完善措施(第三章是专利制度,第四章是商标制度,第五章是版权制度,第六章是地理标志制度,第七章是工业品外观设计制度,第八章是集成电路法律制度,第九章是未披露信息制度。第十章是对限制竞争行为控制制度。第十一章是知识产权的执法制
《WTO框架下新型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管制概述、WTO时代的贸易管制、WT0时代的新型贸易壁垒、WT0框架下约束贸易壁垒的基本原则及例外、与新型贸易壁垒相关的配套协议、碳壁垒的形成与表现形式、壁垒合法性的国际法分析、中国碳壁垒应对机制的建立、WTO协议在中国法的适用、中国外贸管制法与WTO协议的协调、中国国际贸易管制措施与法之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