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参与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听证会的学者、律师、官员等的随笔,他们以各自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在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听证会上次出庭或抗辩的经历、如何准备和应对磋商程序、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采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成员的人格魅力与气场、律师出庭应该采取的抗辩和应对技巧、第三方和法庭之友在争端解决程序中的地位与表现、WTO为何没有将争端解决机构命名为“法庭”、WTO争端解决方式与民商事案件争议解决方式的差异、WTO案件有哪些幕后推手、启动WTO案件需要评估的因素、常驻日内瓦WTO使团外交官在前方的工作内容、WTO业务对律师体力的考验等。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轻松漫谈在WTO打官司的感受,以求达到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WTO的目的。
本书稿详细探讨了WTO争端解决裁决执行机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四大内容:,深入考察了WTO争端解决裁决执行机制的基本结构、执行对象与执行目标、基本原则等理论问题。第二,以规范和实证的视角,重点研究了WTO争端解决裁决执行机制中的合理期限、遵守复审、补偿和报复等四大核心制度。第三,结合DSU改革谈判,提出了改革WTO争端解决裁决执行机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改革方向,并对WTO争端解决裁决执行机制相关具体制度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评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四,以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况为背景,剖析了影响我国关于WTO争端解决裁决执行机制的立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我国的因应对策。
作为一个潜心研习中外法律二十余年的学者,在美国、欧洲的留学经历使作者十分熟稔WTO反倾销法。作者把本书定位为“逻辑分类法条,介绍评论判例得失,提供WTO法律对策”,这就让本书有了相当的竞争力。一方面,书中在整体上把握构架,讲述了WTO反倾销法的一般知识,使全书显得逻辑严谨,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另一方面,本书的一个*特征是案例丰富,全书都是用案例来“说法”,把似乎遥不可及、冷冰冰的法律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来说明,令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反倾销法有更深的了解认识。在本书的后,作者道出了本书的主要目的:为完善中国反倾销法提供对策和参考。
WTO体制将对中国税收法治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书在总结中国税收法治实践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和WTO体制的原则、精神相参照,提出了未来中国税收法治发展的宏观趋向,同时对关涉中国税收法治发展的具体制度也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杨国华、张晓君、陈咏梅、陈卫东编著的《法学教学方法--探索与争鸣(WTO案例教学与研究初探)》中,杨国华还提出,WTO课程,应当主要以WTO中国案例作为讨论课的材料,因为这些案案例中有精彩的法律分析,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此外,其他法学专业的课程,也可以通过讨论WT中国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法的魅力”。全国四十余位法学院教师就法学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示范和讨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案例教学、讲授式教学、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异、双语教学、教学评估方法等多个主题。讨论还涉及WTO的*发展、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况、WTO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专题。《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与实务教学研究文丛·法学教学方法:探索与争鸣·WTO案例教学与研究初探》就是对这一建议的落实。
本书的两位作者作为欧盟代表团的团长和成员,全程参加了1996年缔结WCT和WPPT的外交会议,因此他们充分掌握了手资料,特别是能够了解一些不对外开放的谈判内容。本书还将WCT和WPPT与之前缔结的《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以及NTRIPs协定进行了比较,使读者能从历史的角度更加清楚地了解国际版权保护的*发展。本书是本详细深入地分析这两个条约缔约历史以及条文内容的著作。它对于所有可能与这两个条约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本书的章(“条约的发展”)作为导论,介绍了WCT和WPPT的缔约历史背景,并且联系现有的保护版权和邻接权的国 际条约进行了展望。此外,这一章还详细介绍了1996年外交会议通过WCT和WPPT时的议事规则和表决机制。第二章(“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条文
本书主要包括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庭之友"、WTO中贸易自由化和国内管制权的平衡、巴西进口翻新轮胎案评述、习惯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在成员方国内法院的适用、RTA与WTO管辖权的冲突与调和--以RTA反措施为视角、GATT第20条对WTO入世议定书的适用研究--"中美稀土案"为例、WTO争端解决与人权法、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本报告从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人手,包括农业议题、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议题、规则议题、新加坡议题和服务贸易议题五部分内容。本书的写作工作得到了WTO学院2010级研究生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学习之余,他们承担了繁重的写作任务,他们是王璨、陈金换和蔺焕焕(章农业议题),孙镜程、俞劲鸥、陈旭和刘艳艳(第二章非农产品市场准人问题),徐呙颢和李晓宇(第三章规则议题),闫宏光和魏逍霄(第四章新加坡议题),张丽(第五章服务贸易议题)。其中每项议题基本按照如下框架展开:首先对各项议题的谈判背景进行梳理,然后对目前*的谈判情况和各成员方的立场进行回顾、总结,并分析谈判搁置的原因,后对未来的谈判前景进行展望。作为一份非官方的研究报告,本书主要是对各领域中的谈判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的谈判前景进行展
本书由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解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和重塑未来——在世界变局中发展自己三个部分组成。系统论述了WTO的基本原则和运行特征,对WTO法律体系和中国加入WTO法律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是一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著作。 将每部协定都从结构上进行了整理,使人一目了然;附录1提供了四篇*代表性的WTO法律原文,满足了双语教学和学习原典的需求,这是本书的特点。 ? 本书可作为大学生MPA和MBA的教材,也可作为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对教学和理论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以定性分析为主,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范围主要涉及WT0规范农业补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具体制度;实证分析立足于诉诸WT0的具体农业补贴争端案件。在研究和分析WT0农业补贴纪律的基础上,评估WT0现有规则对农业补贴的规范、多哈回合农业补贴谈判可能的结果、将来农业在WT0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地位,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农业补贴问题。 在体例上,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涉及GATT/WTO农业补贴谈判历史,包括GATr和WT0框架下的历次回合谈判,GATF时期就专门问题成立的专家小组报告、各回合谈判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草案、部长级会议宣言及协定文本;第二部分涉及WT0一般补贴纪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体纪律;第三部分涉及《农业协定》下的农业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纪律;第四部分涉及整体上WT0农业补贴纪律的适用及若干制度
自WTO成立以来,补贴与反补贴领域的争端就层出不穷,成为涉案多、问题复杂的领域之一。究其原因,就是WTO对全球存在纷繁复杂的补贴所持根本态度:不干预各成员方政府提供补贴的正常职能,但同时也反对政府补贴造成国际贸易的扭曲影响;允许成员对他国政府的具有贸易扭曲影响的补贴采取救济措施,但同时也反对滥用这些救济措施造成的另一种不公平。 上述领域近年来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令人感叹掌握WTO补贴与反补贴法律与实践的不易。正是基于此点,笔者认为极有必要抓住*进展对之进行全面的逻辑梳理与论证,以助于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掌握和运用之,对付2004年至今其他WTO成员掀起的对华反补贴强劲浪潮。
所有的成文法,其适用都离不开法律解释。国际条约适用的法律解释被称为条约解释。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国际法适用的条约解释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两种方式:学理解释和官方解释。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条约解释出现了另一种全新的解释方法——“先例”解释方法。实践中,世界贸易组织条约既遵循条约解释的一般规则,又遵循“先例”对条约的涵义“剖析明白”。专家组、上诉机构已经裁定的案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条约解释需要遵循的“先例”。随着这个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发布案件的增多,“先例”在条约解释上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超过条约解释的理论和原则。这一特征,使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条约适用,成为国际条约适用的一个新生事物,也迫使世界贸易组织条约的研究和应用者,必须考虑采用这种全新的条约解释方法——“先例”解释法。本书阐
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报告和上诉机构报告是理解WTO各项协定之规定的好资料。本书根据WTO诸协定及其在争端解决机制涉及案件的相对数选取34个经典案例,涉及基本法律原则、与中国有关的争端案例、国际上争论较大的裁决案例等,按照报告中主要分析的问题进行归类,同时保留了对其他问题的分析和结论,并按协定的规定编排。 本书是国内一本有关WTO争端解决机制案例的教材。此前出版过WTO案例翻译文本,但存在翻译晦涩、冗长,可读性差等问题。本书精选案例、以案说法,并经与WTO研究会各位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归纳和提炼总结,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实践价值。
学界对WTO法的“自足性”问题并无定论,因此,WTO法与国际公法间的关系也并不十分清晰。WTO案例报告中,专家依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试图来弥补、澄清、消弭《WTO协定》中的漏洞、模糊和冲突。然而,《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2条本身的规定也存在诸多模糊之处,因此,借助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报告中对第31条、第32条在诸多个案中的适用及其诠释,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两条的含义、价值、适用、模糊性、冲突等问题的探究,以达到明晰条约解释诸要素间的联系、区别及作用机制。条约解释问题还涉及其他许多重大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问题、条约解释对维护国际法体系的作用等。该研究对完善我国国内条约解释制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更是成为美国的*债权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形势更为深刻和复杂:“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有增无减;贸易摩擦范围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贸易摩擦领域由传统的货物贸易转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市场开放、汇率政策、网络审查政策、稀缺资源保障政策等国内产业政策领域;有关“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等舆论开始在国际经贸舞台上蔓延。对此,中央提出,要加强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妥善利用匡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熟练掌握WTO规则的高级法律人才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就是撰写一部合适的教材。鉴于此,我们组织长期从事WTO法律体系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合作撰写了本教材,
本书介绍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再从能够取得的客体、取得的方法与具体途径、知识产权如何进行保护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用一种基于实用分析的、全新的视野来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相关知识产权问题。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法学专业系列教材: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全书分为十一章,前三章是总论部分,后八章是分论部分。章对世界贸易组织法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是全书的基础;第二章研究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关系,它是学习和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法的起点和归属;第三章探讨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第四、五、六章是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法律制度,其中第四章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关税与非关税措施法律制度,第五章论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第六章介绍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的其他法律制度;第七、八、九章是乌拉圭回合拓展的新领域,第七章论述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第八章介绍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九章研究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第十章探讨当前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新议
本书为“海关法评论”2010年第1卷。全书主要阐述了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等海关法相关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WTO透明度原则在海关法领域的适用。本书的后还综述了我国海关法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国际贸易救济与贸易保护主义 ·多哈回合双反规则谈判及竞争政策 ·欧盟和美国双反规则研究 ·中国应对欧盟和美国双反经典案例分析 ·反倾销与司法审查 ·WTO贸易救济争端及案例分析 ·中国在国际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跨国公司在对华反倾销中的角色 ·上世纪欧盟贸易制度和对华贸易政策 ·中国崛起与中国律师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本书汇编了作者有关WTO法与中国涉案WT0争端解决研究的20多篇论文,涵盖WTO的体制性问题与中国入世后国内法制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WT0争端解决机制与国际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WTO法与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突出体现了作者善于从中国视角观察WTO及其法律制度,善于将国际法理论与WTO法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全书每一部分均有阅读提示,可供涉及WT0与争端解决的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的专家学者和对此感兴趣的公众参考。
法律教学应当使用WTO案例,因为研读这样的法律分析,学生必定会得到很好的法律训练。此外,对于中国是当事方的案件,裁决涉及中国的贸易法律和政策以及中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使用这些案件教学是饶有趣味的。对于中国并非当事方的案件,由于它们涉及国民待遇、惠国待遇和取消数量限制等重要的国际贸易规则,覆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主要的国际贸易领域,而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有短期或长期的利益,因此使用这些案件教学,不会让学生有“事不关己”的“陌生感”。而对于研究者,研究这些案件所涉及的国际规则和中国利益,提出对策建议,对中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以及“全球治理”的参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国华编著的《WTO中国案例精选(1)》即精选了这些案例。
《WTO框架下农业国内支持法律制度研究》著者王军杰博士,是我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长期耕耘于高等法学教育园地,对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关注及研究应溯及五年前的博士研究生期间,他阅览了众多农业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国内外著作,梳理筛选了相关的文献资料,走访了诸多农业主管部门及外贸公司,会聚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从而为本专著夯实了宽厚的理论根基。
《WTO法律制度——以案说法(2)》选择WTO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上诉机构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来了解WTO基本原则和实践。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上诉机构报告是研究WTO各项规定好的资料。编写者朱榄叶根据多年的研究及教学经验,对专家组和/或上诉机构报告作了删节,每一个报告只保留对一个法律问题的分析内容,而以中文对案件所涉及的措施作概要介绍,以便于学生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