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印章集书法、美术、雕塑于一体,又以众多名贵,稀有的矿产物质依托,是非常独特的一种艺术珍品。人们在收藏印章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之美,汲取很多有益的知识,又能以此作为一项稳妥的日渐增值的投资项目。《印章三千年》环绕上述内容,作全方位介绍,并结合160余幅精美的图片,披露中国印章三千年演绎,发展的辉煌历程,同时还首次由收藏、鉴定专家详细传授鉴别印章真伪优劣的科学知识和宝贵经验。这是一部印章收藏的事典性著作,是知识性、实用性很强的工具类图书。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继续整理、编目,作了大量工作。国家图书馆的这批敦煌遗书,部分曾以缩微胶卷的形式公布,但缩微胶卷有不少不足之处;部分从未公布,不为人们所知。今天全部公之于众,给世界文献宝库增添新内容,意义非同寻常。 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国家制定古籍整理规划,大规模、有计划地对中国古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规划。佛教、道教古籍也在规划之内。先着手编订《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上编。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一万多号敦煌遗书中,绝大多数为佛教典籍(汉文以外,尚有藏文等其他文种),有很多为历代藏经所未收。《中华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的成果。 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令人叹为观止!面对这么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
本书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它包容了小学各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并渗透了现代教学知识,如集合、函数、对应等,本书也是一本学习小学教学的工具书,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整除、应用题、简易方程、几何的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图表等分章编写,每一章又分若干小节,凡重要的小节都编入目录,便于查考。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刚起步的特点,本书对概念、定律、性质、法则以及解题规律的叙述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还配有适量的例题与图解,做到知识性、实用性并重。
《国际经济法学刊》刊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发展,服务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本期内容包括:《国家主权豁免的法理基础和外交实践:以“密苏里州诉中国案”为视域》《论GDPR数据跨境传输二元保护模式的选择》《海洋环境保护义务与对世义务之关系辨析》《论国际法的正当性》等。
本书是当代赏石界的一部以图案石为主,艺术个性独具的奇石专著,是一部深受石友钟爱的石坛珍本。书中精品云集,令人震惊。奇石,均由赵洪飞先生自己收藏。每方奇石的拍照、撰文及版面、封面设计等也都由本书作者自己完成,在奇石书籍中实属空前。 书中所奉献给读者的每方奇石,都经过认真选材,严格审视,配以巧拟妙境的标题和匠心独运的赏析撰文,加之作者的部分文章与诗句,凝结着艺术的结晶,贯穿着美学的倩影。图文并茂,脍炙人口。其浓郁的书卷氛围,便于读者领略每方奇石内涵之深,风采之韵,意境之美,提高审美修养与鉴赏水平。对绘画、写作也颇具参考价值。 这部跨世纪的奇石新著,令读者“石”来运转。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和悠美的心境,从中溯源、探幽、顿悟、觅宝、寻梦……
本书总结汲取了我国古今对数字研究的成果,把中国数字作为一种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目的是启迪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数字的文化本质,正确运用中国数字,努力发展和积极繁荣中国数字文化。本书力求在数字文化理论上力求做到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
婚丧是人生的两大礼仪。作者牛志平多年从事唐代婚姻、妇女和丧葬史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又对唐代婚姻和丧葬的状况进行了总体考察,紧紧围绕唐代既封建又开放的社会特征,从各个侧面对唐代婚姻和丧葬进行了描叙和论述。《唐代婚丧》学术性较强,但语言平实,雅俗共赏。它对人们了解唐代婚丧状况,进而深入理解唐代社会大有裨益。
本书以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了江南的美丽春光;以及各个城市中村庄的情景。
我国标点符号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句读符号到现代的新式标点,再到今天的标点符号,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不少人对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使用中也存在不少的错误。编写此书的宗旨是在确保科学性的基础上,力求简明扼要地阐述相关知识,通过具体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般用法和易误例说,让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知识,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凡人说:“感谢上帝创造了女人,不然生活真是没有趣味。”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人。” 的确,女人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风景;而美丽的女人,则是这道风景线中最靓丽的花朵。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人们公认的女人就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人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种典故来形容她们的绝色之美,说她们的美丽令动物(鱼、大雁)、植物(鲜花)和天上的月亮都惊讶得不敢正视。这美女为悠久的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增添了美韵和趣味,成为几千年来人们永远咀嚼不尽的精彩话题。 然而,中国古代毕竟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时代,美女在史书中并没有留下多少篇幅,而民间传说又支离破碎,致使关于美女的故事众说纷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