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于2014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行政法学者原田尚彦教授的《诉的利益》一书。但由于该书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研究成果当然无法对其后尤其是今天的理论发展风貌有所体现。鉴于此,同时考虑到 诉的利益 作为行政法学上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于是萌生了撰写本书的念头,一为梳理日本诉的利益的来龙去脉,二为填补原田教授《诉的利益》成书之后的理论空白。 本书中,笔者主要以日本行政诉讼的主要形态 抗告诉讼,尤其是撤销诉讼为素材,在对日本行政法学上有关诉的利益的理论,从行政处分性、原告适格、狭义的诉的利益等三个不同角度做一个整体把握之后,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典型意义的*法院判例,梳理并详细分析诉的利益的发展脉络,对该理论所面临的各种课题加以全方位考察,以期揭开日本
日本共同侵权行为的解释论,是在197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此起彼伏的公害诉讼和药害诉讼中,围绕探讨如何追究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责任问题而逐渐展开的。近年来,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伴随着尘肺诉讼的提起,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法律责任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共同侵权行为法的解释论再次倍受关注。《共同侵权行为法论》采用实证分析、法解释学等分析方法,在以日本1960年代至今的有关10件公害诉讼判决、12件药害诉讼判决、27件尘肺诉讼判决,共计约50件关于 共同侵权行为 的代表类型判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提炼出了有关民法第719条的判例法理,展开主观共同说的正当性及其论证研究工作。
周超*的这本《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及中 日比较研究》从比较法学的立场出发,对于日本以《 文化遗产保护法》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制体系进 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对中国和日本的 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分析 。作者立足于中国文化遗产之法律保护状况的基本现 实,在开展文化遗产相关跨文化行政法之中日比较研 究的过程中,努力探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之法制体系 建设的经验和今后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方向。
在刑事证据法领域,有关域外法治发达国家证据制度的译著、专著、论文层出不穷,但是系统性研究日本证据法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为数不多的日本证据法乃至刑事诉讼法专著、论文面世时间相对久远,且多因法律修改而不再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学界由此得来的有关日本证据法、刑事诉讼法的知识、认识有待更新。在此背景下,作者广泛搜集日文原文资料,广纳各家观点,经过潜心研究,撰写了《立法 原理 判例:日本刑事证据法要义》,成为国内部系统性研究日本刑事证据法的专著,学术开拓精神难能可贵。 作者从立法、原理、判例三个角度对日本刑事证据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细致的论述,为国内学界展示了日本刑事证据法的三重样态,也构成本书为显著的特色。同时,作者并不满足于对法律规定、理论观点、司法判例进行表层梳理、简单罗列,而是在此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南亚国际河流的5项主要双边条约机制,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条约机制,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科西河条约机制、根德格河条约机制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条约机制。本书阐释了南亚次大陆国家在面临显著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环境退化所带来的严峻水资源挑战的情境下,这些国际河流的背景情况和法律机制。对于国际律师、自然资源专家而言,本书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且提供了翔实的信息资料。
《日本非典型担保法》是《日本典型担保法》的姊妹篇。同样以专题讲义的形式深入地阐述了让与担保、融资租赁等非典型担保中的重要课题。与抵押权、质权等担保物权不同的是,此类所谓的 非典型担保 在民法典中并无明文规定。如何分析此等非典型担保,是解释学上的难点。对此,要关注其与民法上既有法理的关系,与其他民法条文(特别是典型担保条文)、民事执行法和破产法各类条文、判例和学说的关系,以及在解释中思考应有的担保制度为何。《日本非典型担保法》展现了如何在上述 不自由 的思考中推导出妥当结论的艰苦探索,并希望能给与中国的担保法学和实务以启发。
本教材系2010年云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本教材精要介绍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并重点介绍了东盟十个成员国各国的法律制度的内容,包括宪法、刑事法律、民商法、经济法、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律、和司法制度与诉讼制度。
《日本行政程序法逐条注释/上海三联法学文库》是一本逐条注释1993年颁布的日本《行政程序法》的著作,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具体条款乃至具体的法律词汇用语在立法过程中的由来,以及在适用阶段学说和判例对其内容构成的影响。
本书依据日本商法典文本,在对日本重要商事法律术语精确考证基础上,对商法总则编和商行为编逐条进行学术性注解,并对日本主要商事法律制度进行了详实的分析。 本书是2019年日本商法典修正案颁行后国内翻译注解版本,吸收了法典二十余年的历次修订,并结合其他商法单行法,通过学术性注解向读者呈现一部系统、立体、多面的法典全貌。相信这样一种比较法视野下的外国法研究形式,不仅能够使读者清楚明白地看懂日本商法典的条文,全面了解条文及其重要制度的立法背景,更为重要的是,能为我国商法学研究者清晰地把握日本商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学术意见和前瞻观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译日本法规大全》,190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它是一部汉译日本当时所有法律规范的作品。全书按照行政官厅顺序划分为25类,涵盖了宪法、行政法、刑法、监狱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出版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律规范,收录法律、法规、敕令、规章等近3000件。 1896年,经盛宣怀(1844―1916)奏请、朝廷批准,南洋公学成立于上海。1899年,南洋公学设立译书院,并聘请张元济出任院董。张元济到任后,与南洋公学总理沈子培合意提出翻译《日本法规大全》,获盛宣怀允准后即着手进行。1904年.商务印书馆主人夏粹方也参与此事。至1907年,《新译日本法规大全》终于面世。 在近代,学习西方列强成功的东方国家乃是日本。其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完成的近代法律体系,一直是中国法学界所向往的学
本书主要收录了自1990年起在日本《札幌学院法学》上刊载的中文论文。
我国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另一种非关税措施,是应该引起人们长期关注的技术壁垒措施。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标签标志要求以及在动植物领域的卫生检疫和食品安全要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才是目前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贸易大国,要想使我国产品继续占领世界市场,要想使自己的产品顺利跨越应当跨越的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生产商、出口商必须付出相当的精力关注进口国的技术壁垒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成功到达贸易国的彼岸。 《走进日本市场 食品与农产品进口规程和程序要求》书内容涉及日本的食品、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则,其中包括13大类产品、141项产品市场准入具体技术要求。这本书中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活体动物、肉及肉制品、动物产品、渔业产品及其制品、乳制品、植物、树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印度国家绿色法庭的成立和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司法在印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道路。全书开篇以全球视野探讨环境正义,并由司法如何促进正义的实现引向专门环境法院和审判机构的建立问题。第二章客观阐述了印度国家环境正义的实现及国家绿色法庭的诞生。第三章对《国家绿色法庭法案》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解析,内容包括立法目的、审判人员组成、起诉资格、管辖、诉讼时效、诉讼费、责任追究等。第四章结合判例,对国家绿色法庭如何运用国际环境法的相关重要原则进行了分析。第五章 科学与法律 中,作者站在理论的高度识别并分析了环境法庭中科学与法律的互动问题。第六章对国家绿色法庭在过去五年内作出的1130个判决进行数据检视。作者对上述判决,从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同案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加强对话与协商,发展与各国的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投资规划制定,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确定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纲领的内容之一。本书正是对中国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如何建立有序的合作环境和有效的法律保障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开发逐渐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则到规则的完善。 本书中所研究的法律问题,只是作者所认识到并加以重点思考的,并不涵盖GMS合作中的全部法律问题,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作者愿将初步探索的研究成果呈献给对GMS合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的部门,以期发挥参考价值;并抛砖引玉,愿为对GMS合作法律问题怀有热情和兴
川出敏裕、金光旭著的《刑事政策》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日本刑事政策的全貌,尤其重点介绍了近20年日本刑事政策的 发展及动向。对于规制各个领域的法令,包括相关案例、学说在内,尽可能地作出详细解说。本书统观20年来日本刑事政策日新月异的变化,填补了该领域专业书籍的空白,是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当今形事政策不可多得的佳作。另外,近年来中国的刑事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和研究日本的刑事政策,无疑会对中国刑事政策的决策乃至相关刑事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永华著的《韩国宪法法院制度研究》立足于韩 国宪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从韩国宪法法院 制度的源流、宪法法院制度规范与宪法法院制度实效 等三方面展开研究。本书通过描述韩国宪法法院制度 的产生、变迁和发展历程,以揭示韩国宪政建设的困 境与出路;通过论证韩国宪法法院审判权的生成过程 和宪法法院的宪法地位,以展现宪法维护机制与宪政 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介绍韩国宪法法院的组织 体系、审判权及其行使程序,以全面展示宪法法院制 度的内涵;通过对典型判例的解读,以阐明韩国宪法 法院制度的宪政效用。后在全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 了韩国宪法法院制度建立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了 韩国宪法法院制度的启示性意义。
本书即对东盟主要贸易国的基本法律法规标准和重要贸易措施进行比对研究,以贸易的重点农产品为切入点,对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进行比对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双边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对促进我国和我省农产品安全,保障与东盟正常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司法制度》第三版如同其前面两版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当代马来西亚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总体面貌。马来西亚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十分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东西,才体现出既有东西方结合又具本地特色的马来西亚司法制度。马来西亚司法制度精巧而细致,它植根于殖民地历史和东西文化的多样性。《马来西亚司法制度》涉及马来西亚司法制度的诸多方面,包括:联邦与州宪法、国会、立法、司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伊斯兰教法以及多元法律。《马来西亚司法制度》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马来西亚司法制度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司法制度的诸多因素,正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马来西亚司法制度》的主题是多元文化、宗教、道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同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内相互包容。这种研究方式必然涉
王国栋呕心沥血,历时3年才完成该书的中文翻译,书中编译的许多日本细菌战战犯受审的供词,以前只有俄文版本,译成中文是,也是次在发行,为揭露日军罪行提供了新的有力的证据。该书第二、三部分,详细收录了原苏联审判12名日本二战细菌战犯的正式材料,如起诉书、审讯记录、庭审材料即各被告供词和陈述、各证人在法庭上所作供词、检验委员会结论、国家公诉人讲演词及各辩护人的发言,以及某些文件证据。
日本公司法是在2005年制定、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在此之前,日本公司法制度一直规定在日本商法典的第二编。2005年的日本公司法不仅是在形式上、同时在内容上也进行了诸多的调整,可以说是百年一次的重大法律修改。日本新的公司法强调以公司法现代化为目标,在新公司法中,将过去采用片假名文言文体的文字表述等改为平假名文言文口语体文字表述方法,使法律条文的阅读更为方便。同时,日本新公司法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重点在于构建完善的特别股份制度、加强董事的权限、公司收购、合并等企业重组手段的多样化构建以及增加针对敌对收购的对策等方面。另外,日本新公司法还新引进了会计参与、持分公司等新的概念。 通过至今近九年的实施,日本新的公司法在实践中也积累了更深入的认知与众多的经验。本书立足于解释、说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