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古代巴西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到达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开始了长达约3个世纪的统治。1549年任命总督。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迁往巴西。1821年葡萄牙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西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佩德罗王子宣布独立,建立巴西帝国。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891年2月24日,国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1964年3月31日,军人政变上台,实行独裁统治,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1月,军人还政于民。巴
近代中国遭遇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有清廷大举洋务,推行实用科学,苦心孤诣造就“同治中兴”.然而甲午之败,让人不免慨叹国家之积贫积弱-5只在于器物.也在于制度和人心,对“百代犹行秦法制”之弊,认识日深,于是立宪制,开国会,倡共和,修律法。然而以中国之老大帝国,难有小国“船小易调头”之利,沉重的传统,也不易收获一转百转、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转型之艰.历时之久,似乎是国誊使然。
本书收录了中文及英文原版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另收录了刘小冰的《美国宪法的综合分析》与张彩凤《一个民族的图腾:美国宪法导读》。如果说,《法国民法典》开近代民法之先,那么,美国宪法就是开近代宪法风气的作品。而且,它凝聚着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治国理念与独具匠心的制度设计,成为世界法律文明目前的不朽之作。两百多年来,美国宪法依然是西方宪法目前的经典性蓝本之一。
本书着力揭示司法审查制度的内在机理——理论基础,并指出此种理论基础与美国理念的相关性,进而考察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美国社会中的正当性问题。司法审查作为一种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其内在的原理符合美国社会的共同理念。司法审查的原理就是自然法和制衡分权理论,这两大理论可以追溯至《独立宣言》(TheDeclaration ofIndependence)所蕴含的美国社会的理念。美国是个以共同理念为纽带而形成的国家。《独立宣言》所蕴含的理念是美国社会的正当性来源。司法审查的原理源白《独立宣言》所蕴含的理念,故司法审查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正当性。
本书收录了中文及英文原版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另收录了刘小冰的《美国宪法的综合分析》与张彩凤《一个民族的图腾:美国宪法导读》。如果说,《法国民法典》开近代民法之先,那么,美国宪法就是开近代宪法风气的作品。而且,它凝聚着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治国理念与独具匠心的制度设计,成为世界法律文明目前的不朽之作。两百多年来,美国宪法依然是西方宪法目前的经典性蓝本之一。
美国经历了短短20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强国,鲜有国家可与之抗衡,这与其法律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所谓“法令行则国盛”。 本书以推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系列重要案件为主题,精心筛选了在美国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40个案例,如奠定美国法院对宪法解释权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打破黑人、白人隔离教育的布朗诉托皮卡地方教育委员会案,还有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等。这些案例主要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种族、女性权益及新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编者从案例发生的原因、解决途径、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借鉴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 纵观国内外,同类书籍不胜枚举,如《美国经典案例解析》、《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美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度案例与材料》等。本书博采众长,集各家之
古巴现行刑法典颁布于1987年12月29日,又先后于1994年、1997年、1999年、2001年进行了四次局部修正。古巴刑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卷。总则部分包括十一编:基本条款;刑法的效力;外国判决的执行;犯罪;犯罪人;刑罚;假释;刑事责任的消灭;前科消灭;犯罪引起的民事责任的宣告与执行;危险状态与保安措施。分则部分包括十五编: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行政管理与司法权力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治安罪;危害国民经济罪;危害文化遗产罪;危害公共信用罪;危害生命与身体罪;侵犯个人权和罪;侵害劳动权利罪;危害正常的性关系 一和家庭、儿童、青少年罪;损害名誉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财政罪;危害正常构移民制度罪。
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忙做农活,阴错阳差,孤儿院送来了喋喋不休的11岁红发女孩安妮。 安妮过上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幸福生活,却开始不断闯祸,让所有人都头痛不已。 但她亲近自然,总给花朵湖泊取名字; 喜欢幻想,让生活焕发诗意; 善良坚韧,而不失天真; 知道努力去追求梦想,也懂得珍惜当下。 不的她能够赢得大家的喜爱吗?
在戏剧开幕之前,有几句话可能有助于设置舞台。对于本书从何处开始,试图涵盖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服务于各类读者,读者应当有所了解。 本书中有几页包含了笔者对上诉法院体系的反映,亦即那些在其中服务的——律师和法官——和其为之服务的人们。这些映像是透过两个镜头来摄取的:个镜头,基于上诉法官的经验,这个镜头将聚焦于口头辩论(0ral argument)。和上诉的判决(decision),这是以过程为取向的。这是对我近30年来通过观察律师和与法官共事的所思所想的一次总结。 第二个镜头是笔者在联邦政府的三大部门——作为一名国会议员、作为一名国际发展机构(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副部长,以及作为一名上诉法院的法官——工作的阅历。这个镜头的视野比较宽,是以制度为取向的。它将目光投向了我们的上诉司法体制,拍摄这一体制在
本书选编了反映美国财产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四十多个典型案例,分为财产的取得、不动产利益、不动产租赁、不动产转让、私人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和国家对土地使用的管理六个部分。研究了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利益的种类、不动产利益的变动,不动产权利人行使权利受到的私人权利和国家权力约束的基本原则。 美国财产法的内容十分丰富,限于篇幅,本书选编的案例旨在初步揭示美国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引发对美国财产法的研究兴趣。在收集相关案例中,本书在注意案例典型性的同时,选取了较新的案例,以反映美国财产法的*发展。 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法律学科教师和学生讲授和学习“比较物权法”的案例辅助教材,为法律工作和其他专业人士了解美国财产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对法律英语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解财产法方面
司法程序,不像其他的部门法可以通过判例或成文法来进行研究,只能通过次要的法律资源,如论文和论著来进行探讨。本书就是通过对美国法官如何审理案子及分析案情的过程的介绍,向读者揭示出美国的司法程序。本书从司法权利的来源和司法文件的起草介绍起,着重介绍了美国法律体系中普通法判决和成文法解释两大部分内容。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宪法性法案的制定以及与审判有关的一些问题。 本书共六章:章简介,第二章讲法院权力的来源,第三章法官匠艺,第四章普通法的审判,第五章法规解释以及第六章宪法解释。但全书主要是三大内容:法律解释、法官的匠艺以及普通法审判。无论在哪个国家,解释法律都是法官的重要工作,但对美国法官尤为重要。美国上诉法院原则上不审事实,只审法律,有时一审法院也是只审法律,有陪审团在法官的监督之
本书以美国20世纪中叶一位声名远播的、执业于波特兰的女堕胎师露丝·巴尼特,在堕胎立法及执法晦黯不明的背景,所经历的职业生涯及其生活沉浮为个案,对照同时代堕胎业者的不同景况,特别是通过数位遭遇意外妊娠却选择反抗法律禁令、寻求堕胎的妇女的身心历难,从那些令美国妇女扼腕的生活故事里,挖掘法律真义,揭示美国法律与伦理的紧张关系,体现美国纸上法律与实际法律的脱节。
本书着重探讨美国社区矫正演变史对我国社区矫正发展的启示。首先涉及与社区矫正发展关系密切的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制度构建以及政策指导的比较,进而探讨制度构建和政策指导的思想理论基础。重点提出了动态刑事责任论,根据该理论和人权保护的需要,提出了对发展我国社区矫正的构想,即采取不同于美国和我国现状的犯罪刑罚控制的第三条道路。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学领军人物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 部为作者带来盛誉的作品,也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也是福克纳 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 多,他自己 喜爱的一部作品。该书在出版了多年之后,才因其复杂的结构和令人迷惑的内容而引起极大的关注。小说表现了福克纳 的写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成为批评家争相研究的对象。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该小说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与《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学领军人物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 部为作者带来盛誉的作品,也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也是福克纳 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 多,他自己 喜爱的一部作品。该书在出版了多年之后,才因其复杂的结构和令人迷惑的内容而引起极大的关注。小说表现了福克纳 的写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成为批评家争相研究的对象。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该小说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与《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
本书避免了一般专业英语教材学习量大,面目呆板、枯燥的缺点,选文一方面包含了公司的独立、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股票、公司的兼并等公司法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题材不拘一格、短小生动,以便读者积少成多、灵活掌握。 每篇选文,除了公司法的基本概念、相关专题的英文阐释外,另附有法律活动相关的警句、笑话等,形式活泼、有趣,使得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而简单。
在这样一部极富感染力的著作中,我们时代杰出的政治学家就美国宪法在促进民主的目标上的作用提出了质疑。罗伯特·A.达尔揭示了宪法潜在的反民主因素,并探讨了个中缘由,将美国的宪政体制与其他民主国家的宪政体制进行了对比,并探索了如何改革政治体制,以实现公民之间更大程度的平等。在第二版新增加的一章中,作者还分析了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揭示出来的州与州之间人口差别扩大的事实,揭示了这一事实如何增大了美国微弱少数否决宪法修正案的权力。然后,他分析了改革某些未在成文宪法中规定(尽管大部分美国人认为有此规定)的重要政治实践的前景。
本研究通过跨部门的模型运算,根据对两个备选方案的比较2002年农业法和1996年农业法,阐述了2002年农业法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在分析方法上,运用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食品与农业政策模拟模型,并以农业部跨部门产品委员会对部分产品的分析作为补充。模型分析了新的农业法实施后10年的情况,也考虑了美国农业部对新农业法的立法意图,其中包括增强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出口,结果是在未来10年里市场价格的不断上升。 本研究没有预测反周期补贴、直接支付和调整基础面积、支付单产带来的影响,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对上述几种情况进行量化的分析,但是相对于价格和生产挂钩的项目而言,如营销贷款,上述各项的影响可能相对微弱,它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只有一个经验数据,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作为一本聚集美国多个州及世界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法规的出版物,该书共有416条小法规,其中美国50个 州有248条,另有43个国家和2个地区共有168条。都属于作者——美国资深记者迪克.海曼经过长期调查揭露2000多条中的少部分,如他所说多是“荒谬、可笑、奇异、陈旧的法规”,同时与这些法规相匹配的还有18幅漫画,可谓图文并茂。本书对于中国法学界的读者了解外国的法律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亦可作为学英语的大学生、中学生和英语爱好者的可读素材
这是一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民法典草案,它在自己的原产地纽约州遭遇流产的命运,却为加利宝尼亚、蒙大拿、南达科达、北达科达、关岛五个美国法域采用。 这是一部因为作者的人缘不好遭遇流产的民法典草案。 这是一部挑起了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著名的菲尔德-卡特论战的民法典草案。 这是一部立足于普通法系文化并吸收大陆法因素的民法典草案。 《纽约州民法典草案》是英语世界的一部民法典草案,它代表了英语区人民对法典纂观念的采纳。这种采纳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纽约州民法典草案》的临终弥撒,在这个场合,它被议会终拒绝。纽约民法典论战持续了四年(从1883年卡特发表其萨维尼式的论战论文到1887年他在纽约州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作证。)。此后,菲尔德就把他的主要学术活动精力投入到《国际法典大纲》的的制定上去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