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古代巴西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到达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开始了长达约3个世纪的统治。1549年任命总督。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迁往巴西。1821年葡萄牙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西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佩德罗王子宣布独立,建立巴西帝国。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891年2月24日,国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1964年3月31日,军人政变上台,实行独裁统治,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1月,军人还政于民。巴
近代中国遭遇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有清廷大举洋务,推行实用科学,苦心孤诣造就“同治中兴”.然而甲午之败,让人不免慨叹国家之积贫积弱-5只在于器物.也在于制度和人心,对“百代犹行秦法制”之弊,认识日深,于是立宪制,开国会,倡共和,修律法。然而以中国之老大帝国,难有小国“船小易调头”之利,沉重的传统,也不易收获一转百转、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转型之艰.历时之久,似乎是国誊使然。
本书收录了中文及英文原版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另收录了刘小冰的《美国宪法的综合分析》与张彩凤《一个民族的图腾:美国宪法导读》。如果说,《法国民法典》开近代民法之先,那么,美国宪法就是开近代宪法风气的作品。而且,它凝聚着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治国理念与独具匠心的制度设计,成为世界法律文明目前的不朽之作。两百多年来,美国宪法依然是西方宪法目前的经典性蓝本之一。
本书着力揭示司法审查制度的内在机理——理论基础,并指出此种理论基础与美国理念的相关性,进而考察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美国社会中的正当性问题。司法审查作为一种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其内在的原理符合美国社会的共同理念。司法审查的原理就是自然法和制衡分权理论,这两大理论可以追溯至《独立宣言》(TheDeclaration ofIndependence)所蕴含的美国社会的理念。美国是个以共同理念为纽带而形成的国家。《独立宣言》所蕴含的理念是美国社会的正当性来源。司法审查的原理源白《独立宣言》所蕴含的理念,故司法审查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正当性。
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忙做农活,阴错阳差,孤儿院送来了喋喋不休的11岁红发女孩安妮。 安妮过上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幸福生活,却开始不断闯祸,让所有人都头痛不已。 但她亲近自然,总给花朵湖泊取名字; 喜欢幻想,让生活焕发诗意; 善良坚韧,而不失天真; 知道努力去追求梦想,也懂得珍惜当下。 不的她能够赢得大家的喜爱吗?
本书收录了中文及英文原版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另收录了刘小冰的《美国宪法的综合分析》与张彩凤《一个民族的图腾:美国宪法导读》。如果说,《法国民法典》开近代民法之先,那么,美国宪法就是开近代宪法风气的作品。而且,它凝聚着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治国理念与独具匠心的制度设计,成为世界法律文明目前的不朽之作。两百多年来,美国宪法依然是西方宪法目前的经典性蓝本之一。
美国行政法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变革导致人们对行政法在我们法律制度中的适当角色产生了疑问。在相当程度上,该变革是由联邦法官们一手促成的,而本书集中关注的正是这些联邦法官们的努力以及此次变革所蕴含的意义。
本书对美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文化背景作了立体的全景式描摹,使我们看到一个富有生机的程序制度在特定语境中得以演进的全过程,为我们提示了美国民事诉讼制度及其诉讼规则背后积淀的公正、自由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反思滞胀现象根源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想路线开列的处方,发动轰轰烈烈的私有化实践。私有化实践几乎无所不及,几至登峰造极的程度,甚至传统视野内只能由政府亲力为之的一些公共事务,也广泛引入非政府主体和私人部门的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竞争的市场机制开始作用于政府垄断性供给的传统公共服务领域。此轮私有化实践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能不引入深思:私有化的边界究竟何在?私有化实践存在底线吗?私有化果真是提高效率的灵丹妙药?如果私有化的实践含义极其复杂,其现实效应模棱两可。私有化真正的意义何在?私有化的前景又将怎样? 本书自监狱这一特殊领域的私有化现象人手,揭示美国监狱私有化实践的历史渊源,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线索及现实情况,梳理监狱私有化的原因及目标,
拜部分传媒所赐、不少人对美国法律的认识,可能就止于有杀人嫌疑的O.J.Simpson可以无罪获释,又或者是麦当劳热奶茶烫伤一名老太婆、老太婆告到法庭,可以获赔偿几百万美元等——这的确是美国法律现象的其中一面,却不是全部,更不足以借之诠释美国法律及其文化背景。 寄案容易不胫而走,却未必助你真正了解美国法律。真正认识美国法律,令自己得到保障,是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情毫不曲折的导常官司的操作,及运作背后的文化心理。 面对美国法律,不单要知其然,还要明其所以然。作者兼本丛书主编陈纪安先生,会向你一一交代。陈纪安先生移居美国近四十年,在美国攻读法律,毕业后在美国教过书,也当了十多年律师,他在分为十章《美国法律》中,首先会介绍源于开国时期的美国法律渊源、美国的宪法、民权与法律、美国法律的原
《当代美国丛书》一套十册,分别论述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法律、宗教、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十个方面。这套丛以普及有关当代美国的知识为出发点,以客观介绍为主,同时也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加以剖析,做出适当的评论。所谓“当代”,是指90年代。当然,上述这十个方面情况不同,有的如外交,可能变动很快,有的如社会、宗教,可能有更多的延续性。但本丛书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比较全面、比较客观地介绍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
作为一本聚集美国多个州及世界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法规的出版物,该书共有416条小法规,其中美国50个 州有248条,另有43个国家和2个地区共有168条。都属于作者——美国资深记者迪克.海曼经过长期调查揭露2000多条中的少部分,如他所说多是“荒谬、可笑、奇异、陈旧的法规”,同时与这些法规相匹配的还有18幅漫画,可谓图文并茂。本书对于中国法学界的读者了解外国的法律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亦可作为学英语的大学生、中学生和英语爱好者的可读素材
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国家所面对的诸多社会问题,包括法律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这在私法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法律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科学,其任务在于揭示那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法律的原理、原则和规则,正是对这些规律的揭示、概括和归纳。今天,当我们着手去解决许许多多已经被法律发达国家面对过、解决了的问题时,当我们可以从它们的法律文库中找到可供借鉴的能帮助我们解开疑团的钥匙时,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其中的合理成分拒之门外呢。
相对于其他有关美国高等教育法律的研究,马立武的研究是从教育法学的视野出发,以当代教育和法律中的核心问题一一平等受教育权利为重心,从多方面分析了现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及其法律平等保障问题。其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在美国高教的发展历史中分析少数民族平等受教育权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二是从美国重要的高教立法、执法、监督中探讨弱势群体受教育权保护的思想支撑与程序保障;三是从美国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出发,以高等教育之外的重要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一一联邦法院的司法裁决为线索,分析其相关法律的支撑特点与切实保障。使读者能看到在美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背后的积极、务实的法律支撑与社会文化背景,通过比较知道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真正缺少的、需要认真学习的到底是什么。
《美国破产法案例选评》是针对美国破产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挑选相关的案例加以编辑评注而成的集子,也是我在讲授比较破产法课程的过程中,与我的学生们课堂讨论之余,留给今后同学们的一份资料。相信这本案例集选评对同学们在学习国外破产法律量,对深入理解美国破产法以及美国破产法的司法实践是会有所助益的。当然,完成这本案例编著的深层意愿。还在于能为我国的破产立法提供可资借鉴的基础资料。 在案例的选择上,本书注意按照美国破产法中有代表性的制度规划进行分类挑战,较为全面地覆盖了美国《破产法典》在适用中所遇到的突出的原则性问题。在案例的编排上,本书按照“基本案情”、“主要争议”、“判决意见”和“评析”等几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阐述,以有助于读者对案例的整体把握。
本书主要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论证了美国冲突法理论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其实是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在冲突法舞台上的轮番展演。全书按照历史脉络,首先厘清美国法律现实主义的法律观是规则怀疑主义、法律功能主义和规则细化主义,其次揭示兰德尔的法律形式主义如何支配了比尔的既得权理论及其编撰的《冲突法重述(次)》,再次剖析四位坚信法律现实主义的冲突法学者在20世纪早期针对比尔的理论与规则的深刻批判,后精选五种*代表性的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条分缕析其如何体现了法律现实主义的内涵。本书资料新颖翔实、论证严密清晰,美国冲突法理论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真实轨迹、其法理根基和相互关系,将在本书中得以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联邦司法中心为法官和书记官提供的培训手册,是法官和书记官的书。 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是一个主管联邦法院的研究和继续教育的独立机构,类似于中国的国家法官学院,其主要职能是:负责设计和主持对法官和其他法院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司法行政事务研究计划,促进联邦法院历史的研究,协助州法院和国外司法系统研究的联邦司法制度。作为法官及法院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机构,联邦司法中心提供培训资料。在我们与礼物基金会的合作过程中,基金会专门资助法官到联邦司法中心进行了法官培训项目研究,在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湖北法官进修学院获得了经验以及大量资料。 通过阅读此书,不仅对如何当法官和书记官可以一目了然,以后有什么问题不清楚,也随时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它既是教科书又是工具书,体现的是司法职业
《山东大学法学文丛:美国联邦民事诉答程序制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法诉答程序的形式、普通法诉答程序的特征、普通法诉答程序的不足及其克服、法典诉答程序的出台、法典诉答程序的特征、法典诉答程序的不足及其克服等等。
众所周知,美国是联邦国家,其法律也有联邦法和州之分。这可以说是美国法的个特征。但就有关贿赂罪的法律而言,联邦法*有代表性和包括性,了解了联邦法几乎就等于了解了全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只所以这么说的有两个理由。,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致力于制定统一的州法典,1962年由美国法律家协会完成了《模范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的编纂,至今大多数的州都予以采用而该法典中有关贿赂罪的规定几乎与联邦法相同。第二,在美国,犯罪的管辖权因犯罪地、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而定,邮政、货币、州际通商等都属于联邦管辖范围,贿赂过程中如涉及到上述任何一个方面,联邦都会获得管辖权。因此,实际中发生的贿赂案件归联邦管辖的时候多,而归州管辖的时候少。所以本书的范围只限于联邦法。 本书虽主要作为法规示研究美国有关贿赂罪
这不是侦探小说,也不是恐怖电影,既没有作者刻意的安排,也没有读者企盼的圆满,其引人入胜之处只在于——真实! 本书收集的案例都曾在美国社会轰动一时。其中不乏犯罪学、法医学、侦查学和诉讼法学,以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经典,也有被法学界人士广为传颂的法庭辩论精华,更有奇案、悬案和历时数载乃至数十载的疑难大案…… 本书以纪实的形式叙述了曾经轰动全美的8个重大案例,这些案例也已成为经典被载入美国的司法史册。作者经历年的资料收集,以通俗简洁的文笔记述了案例的全貌,并着重突出了案例的本质意义与教育意义。本书不但情节曲折,悬念叠跖,而它的引人入胜之处更在于真实!本书的经典性还体现在这些案例具有法学、犯罪学、刑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每学科的现实意义,不仅是警务工作者,而且广大公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