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七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属于基本信息概述。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标准与专利的概念、种类、特征等基本属性,同时从历史的角度拓展标准与专利的发展历程,通过科学的论证分析推导出标准与专利融合的必然性结果,进而以标准与专利的融合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了二者的融合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努力尝试将标准与专利融合的过程铺展开来。第二章对核心内容标准必要专利的构成要素予以细致介绍,就其概念、内涵、范围、时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同时,还对标准与专利相互矛盾又彼此依存的属性特征进行了科学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力求对标准必要专利的本质进行更深入的内涵挖掘与核心探索。本书第二部分是对标准必要专利现有规则与制度的介绍。第三章笔者对国内与标准必要专利相关的法律规定做了一
《法边际均衡论:经济法哲学》关于法哲学和经济法哲学方面的基本绪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认识论上,法的本质是其道义价值、功利价值和实证价值的边际均衡,法的具体内容应该是这三种法基本价值的边际均衡点。 2.在法部门的划分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法学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社会才是法的本体,法学必须与其本体相连接。 3.要本体法上,应以主体—客体—行为作为法的基本结构法主体和法体是法的静态规定性,法行为则是主体之间的动态规定性。 4.在责任法上,法责任是有其相对独立于本体法的价值目标的,它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从主体责任的承担上保障本体法的实施,它的基本责任类型应包括人身责任、财产责任和行为责任,任何违反本体法的行为都可能需要承担这三种责任。 5.在程序法上,法程序也是具有其相对独立于实体法的价值的,
本书作者周旺生教授在首开立法学研究,是中国立法学学科体系的奠基人。 本书作为为数不多的立法学专著性教科书之一,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之体现,代表着立法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作者为立法学构建了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立法原理、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一系列中国立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既富于理论深度、知识广度,也彰显实践精神和国情意识。
本书主要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论述了域外取证的法律制度、法律冲突以及域外取证中程序法和实体法的适用,并重点分析了《海牙取证公约》对域外取证规则的统一、主要国家对海牙取证公约的适用以及公约适用中出现的问题。
本书是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第六主题“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项目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政策集成与综合示范研究” 课题下“水污染防治法律规范体系协调性评估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