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是我国台湾著名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民法研究系列著作中的一册,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多次出版,且享有很高的赞誉。2009年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大陆法学研究和教育有深刻影响。 《侵权行为》作者以侵权行为法为研究对象,分别就侵权行为法的基本理论体系、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比较、论述,并贯穿了比较法学、案例法学的精髓,使读者透过每个法律问题,体会到侵权行为法的博大精深,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本书旨在深刻发掘现代公法制度体系中蕴藏的丰富的统一性。研究表明,在现代公法主体制度、行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制度和责任制度中,普遍存在着部门公法之间的共同性、关联性和交融性制度,它们将分散于各部门公法中的公法制度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了公法制度体系的“形散而神聚”。当然,本书的探索只是推开了统一公法世界一扇长期虚掩的门,使我们身临其境于现代公法制度的统一性之中,看到了统一公法学与公法实践需求之间的契合性,而远没有登堂入室。
《律师职业伦理》是一本规范、实践性强的律师培训教材,契合新时代律师职业伦理建设的要求。本书从律师职业伦理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出发,阐述了规范委托关系、避免利益冲突、依法合理收费等问题,从一般到具体,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律师职业伦理的各个维度。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律师职业伦理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律师执业行为的底线与红线。本书既可以作为律师协会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法律院校关于律师职业伦理教学的入门导引读物。
《行政复议法对照与解读》一书,收录行政复议法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和地方性规定以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法院审结且已生效的裁判文书加工而成的典型案例。作者对行政复议法在逐条梳理关联法条的基础上,精选重点条文梳理该法条的要点解读,总结出法律实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全书对照拟修订后出台的行政复议法以简约易读的形式梳理总结,方便读者查阅关联规定,同时能够在主法条下迅速查找到实务中应该主要的重点问题。对法律实务人员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法律漏洞填补是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真问题,具有高度疑难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作者以优选贴近本土司法实践为追求,将国内典型案例中的裁判方法与法学理论密切关联,以内在参与者的“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案例观察法律漏洞及其填补,揭示了中国司法的实践特色和理论逻辑,丰富了适应中国国情和法治语境的法律方法理论。研究成果契合了法律方法实用研究转向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提升理论回应现实的能力,提高法官对于法律漏洞问题思考的理论自觉。同时,研究成果向法官提供了法律漏洞识别及填补方法选择的方法论指引,可以有效规范法律漏洞填补操作,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增强裁判结论的正当性和说服力。
本书取名《司法沉思录》,凸显了这些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司法和司法改革问题一种持续不断的观察和思考。司法和司法改革是当今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事业的基本环节,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司法改革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可以了解我国司法改革的历史沿革与思路演变。
本书以近期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条文为主线,归纳条文主旨,分析条文要义,关联现行有效的相关法律、部门规章、立法和司法解释、相关案件请示答复等规范性文件,主要关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重要的司法解释,收录典型案例。在编写体例上,以法律条文为主干,以要点提示解读重点法条,以关联规定梳理相关条文,以典型案例指导执法司法,将现行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对《民事诉讼法》的具体适用进行多维度讲解。我们力争做到收录文件的全面性、业务指导的实用性,打造一本实用好用的民事诉讼业务指导手册。
《私法的历史与理性》是关于反映普遍理性的私法思想和私法制度结合研究的专论,内容由思想史渐入私法的具体制度,以及对方法论的反思。全书围绕基础性的私法思想和制度展开历史和逻辑的纵深分析,彰显了私法的自治和人文主义精神。
本书为国资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书稿以双层股权结构制度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双层股权结构制度实践广泛开展的背景,探讨中国法语境下双层股权结构制度运行的潜在疏漏。通过比较法视域,探寻不同双层股权结构制度规则背后的立法逻辑,并从域外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的实践中获得经验启迪,探索消解双层股权结构治理潜在问题的方案,从而为我国双层股权结构制度完善,实现特别表决权行使约束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博弈均衡提供可行的对策建议。我国证监会于2019年允许双层股权结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本书是“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之一,由两编构成:第一编行政法的基础,第二编行政过程论。以“行政与法的一般关系”“日本行政法的基本构造”“行政法的法源”“日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论述第一编;以“行政过程论的概要”“行政的行为形式论”“行政上的一般性制度”“行政过程中的私人”论述第二编。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本书对有关比较法领域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二元古典模式之修正进行分析,在行政过程论的体系架构下,对行政的行为形式论和行政上的一般性制度展开系统论述,并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力、公法上的事务管理论、公法规定的私法性效果论、公私协动论、违法性的承继论、判断过程统制论、行政执行中的根据论、行政程序的瑕疵论等争点问题进行范导式论述。伴随《公文书管理法》《番号法》
本书是民法典时代又新又全的婚恋财富法律指南,突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较原婚姻法的变化,重点关注近年来社会涌现的热点婚恋财富法律问题,涵盖从恋爱到婚姻各个阶段常见的法律问题和潜在风险,对财富从法律的视角提供规划和保障的方案。同时,作者根据多年办案实战经验,总结务实的技巧、策略,通俗易懂,易于掌握,有效对婚恋财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 本书共计八章,分别从恋爱、结婚、分居、离婚的财富处理和保障,遗嘱与传承,债务、房产、股权、知识产权、保险的婚姻与继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述。
本练习题集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刑法》的配套辅导用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了同步练习题,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内容,真正把专业知识学好。每章都设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等题型。本练习题集的编写还考虑到了法科学生通过法考和考研的需要。本次修订主要结合近三年的真题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修订,对相关内容进行增删。
1.本书作为系列丛书之一,借助丛书影响力,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2.本书各文章作者不同,都是对热点问题的探讨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是对规范的解读,是对理论的诠释,是鲜活的教材。本书按照刑法总论的体系,即刑法概述、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的结构与内容选取了203个案例,每个案例按照“知识点—问题—基本案情—处理结果—相关法条—简要评析”的逻辑顺序编写。本书兼顾体系性与精练性,融专业性与通识性于一体,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书是在观察和了解生态环保类案件司法实践样态,梳理和明确此类案件办理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研究综述、专题论文、标准规则三个板块。“研究综述”板块主要是围绕损失评估、责任界定、证据认定难、人工智能审判逻辑推理四大主题,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所做的综述分析,用以把握研究动态,有益于对相关问题作具体判断。“专题论文”板块主要以论文汇编形式呈现对生态环保类案件办理个中问题作专门化分析的成果,更为深入地探查了生态环保类案件裁判难点。“标准规则”板块主要介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生态环保类案件知识体系认定标准”和“生态环保类案件损失评估工作规则”文件草案,以期借此直接助益司法实践。
本书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配套辅导用书”系列之一,全书共包含28章以及三套综合测试题,按照合同法总则和分则的结构编写,总则部分包括合同法概述、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违约责任等内容;分则部分包括多个典型的有名合同,如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物业服务合同,行纪合同,中介合同,合伙合同等,以及准合同。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作为我国“刑法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共有452个条文,条文众多且用语简略。为方便实务工作者和普通读者更好地学习、应用刑法,本书采用32开、双色印刷,排版舒朗、清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进行较为深度、立体的解读。图书的每一页都有留白,在留白部分,将对应条文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精准注释,并对此部分内容配套相关规定、公报案例、指导案例、典型案例等,同时对配套规定及案例内容进行提炼。附全书案例目录,使得读者对于案例的检索和使用更加便捷。
《公法学的规律与迁变》从“宪法架构与实践”“权力运行的轨道”“公众参与法治过程”和“司法审查的广度与密度”四个方面反映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公法学,主要是行政法学)是如何规范公权力的(规律),又如何推进或扬弃原有的制度或理论的(迁变)。“宪法架构与实践”涉及我国旧政协、《联邦德国基本法》的守护是如何被架构的,《宪法》第46条和人大对非法运营的监督该如何实践。“权力运行的轨道”论述了行政承诺、法制副厂长制度的设计、预防行政、欧盟预算和终身教职中的权力该如何运行于法治的轨道上。“公众参与法治过程”通过公众参与环评和律师参与法治过程两方面来展现。“司法审查的广度与密度”包含以下案件的司法审查:夏沃案、齐玉苓案与罗彩霞案、行政迟缓案和行民交织型的案件。附录部分也与主题有些许关联,涉及“
鉴于法理属性与应用功能的特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诉讼程序上通常可分为当事人的举证程序规则、裁判者在当事人参与下的查证程序规则以及最终规制裁判者形成心证的采证程序规则。在逻辑关系上,举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证据披露规则、很好证据规则、自认规则;查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关联性规则、适格性规则、主询问规则、反询问规则、诱导性规则、唤起证人记忆规则、预防规则、特权规则、排除规则、传闻规则、意见规则;采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推定规则、司法认知规则、经验规则、盖然性规则。该书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上述证据规则的基本概念、原理属性、历史渊源、法理基础、适用范围、应用要点、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与此相关的基本要义与适用规则等,进行详实的阐释、解说和论述,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有密切联系审判实务的宽度,对
鉴于法理属性与应用功能的特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诉讼程序上通常可分为当事人的举证程序规则、裁判者在当事人参与下的查证程序规则以及最终规制裁判者形成心证的采证程序规则。在逻辑关系上,举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证据披露规则、很好证据规则、自认规则;查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关联性规则、适格性规则、主询问规则、反询问规则、诱导性规则、唤起证人记忆规则、预防规则、特权规则、排除规则、传闻规则、意见规则;采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推定规则、司法认知规则、经验规则、盖然性规则。该书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上述证据规则的基本概念、原理属性、历史渊源、法理基础、适用范围、应用要点、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与此相关的基本要义与适用规则等,进行详实的阐释、解说和论述,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有密切联系审判实务的宽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