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丛书》是一套针对“农家书屋”、“阳光工程”、“春风工程”专门编写的丛书,是吉林出版集团组织多家科研院所及千余位农业专家和涉农学科学者,倾力打造的精品工程。本丛书共分五辑,每辑100册,每册介绍一个专题。《三农与法:物权》为《物权》分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法基本问题、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征用补偿及耕地保护、相邻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担保物权等。《三农与法:物权》是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用书,一本指导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良师益友。
物权法规定现存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规则,是市场交易关系发生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基础,与债权法构成民法财产法两大基干。特权为对物的支配权,以与债权为对人的请求权相对应。物权分为完全物权与不完全物权:完全的物权指所有权,不完全物权包括用益物权与担任物权。
所谓民法典的体系,是在采取法典形式时,将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民法规则或者法律条文以某种逻辑加以安排,从而形成的体系。简言之,就是将民法的各项规则有机地组合在民法典中的逻辑体系。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程已经启动的情况下,立法者所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应当如何构建民法典的体系。法典作为形式的成文法,其追求的是高度的体系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可以说民法典的体系的确立对民法典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探求民法典的体系,是由民法典自身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 对于如何构建中国民法典的体系问题,民法学界存在广泛而热烈的争论。我们认为,中国民法典的体系应当由民法总则、人格权法、亲属法、继承法、物权法、债权总则、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的一般规定、侵权行为法构成。下面拟
本书是我国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撰写的一本提供给法律硕士研究生、民事法官、律师培训的教材。该书稿共分为部分,分别对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总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中的重要条文进行逐条解析。本书稿立足民事法律实务,同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详实,结构清晰完整。
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近60篇,论文近70万字。主要围绕夫妻之间的侵权行为、离婚的法律后果、亲子法律制度、社会性别角色、夫妻关系、其他内容等6个方面内容。提交的论文水平高,代表着我国婚姻法学研究的水平;论文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践问题,内容丰富;论文既有中国法问题,又有外国法问题,视野宽阔。但由于篇幅所限,《婚姻法学专题研究》只选取了其中的32篇。
本书中心问题是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类型、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两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可以分为激励知识创新的功利主义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德的社群主义公共利益和共享知识获益的平等主义公共利益。本研究考察公共利益的概念、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的内容,讨论公共利益与知识产权法的历史的关系,以及公共利益与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理论的关系,探索知识产权法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促进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以回应知识产权法的基础问题和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