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有别于学科教育,应具有更加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岗位针对性,应更加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播。”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建设的需要,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各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会同院外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了一套高职法律教学专用教材,《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即为该系列教材中的一本。 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法学教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在内容编排上“重理论,轻实践”,但是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传统教材就显得不太适用。因此,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主持编写本套高职专用系列教材时,切合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明确提出“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强化实践性教学”的编写思路,按照“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等
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法所规范的行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其不可或缺的法律手段。 本书在体例上基本依据陈小君教授主编的《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共精选了57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分为三个部分,即:“ 案情简介”、“问题梳理”和“法理分析”,体例清晰、内容精当、分析透彻。书中所精选的案例绝大多数来源于真实的判例,力求生动、贴近生活;有少许案例选自其他案例教程,但都根据合同法条文和*的司法解释重新进行了简明且深入浅出的探讨,突出了合同法知识理论的掌握与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其他层次的合同法教学用书以及对合同法感兴趣的社会读者的参考读物。
近年来,法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国内的法学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效果。模拟法庭审判案件是一种可以有较多学生参与,涉及程序法、实体法、证据制度和诉讼文书格式与写作等许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在进行模拟法庭审判实践教学时,我深感无程式可循、编写案例脚本费时费力。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我决定发挥自己本科毕业后曾在法院工作多年的优势,主持编写一套模拟法庭审判的讲义及案例脚本,以期为同行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2007年4月我首先主编了《模拟法庭审判讲义及案例脚本(刑事卷)》,经过近两年的使用,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次印刷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加印,在总结《模拟法庭审判讲义及案例脚本(刑事卷)》编写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又主编了这本《模拟法庭审判讲义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智力创造成果、商业标志的归属、利用和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产生、维持、行使、限制和保护进行规范。本书按照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以现行法律规定为基础,广泛吸收他人教学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突出反映了时代特色。本书共五编,二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法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其他商业标志法、商业秘密法、其他智力成果法律制度等,其中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内容为重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法律学习和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评析了36个新经典知识产权案例,分为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和商业秘密保护四章。本书所选案例均是近年来的实际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也富有影响性和争议性。每个案例中都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论,帮助读者加深理解知识产权法理论和增强知识产权实战技能。本书的内容和文字具有趣味性。本书既可以和知识产权法教材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本书面向的读者既包括学习和研究知识产权法的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也包括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知识产权代理人员、律师、法官及产业界和科技界的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等。
面对高等法学教育中的种种现象,我们感到困惑,也产生了很多的忧虑:十年前的时候,法学专业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之一,现在的热门专业排行榜早已不见了“法学”的踪影;法学本来是很“专业”的专业,但在日前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求职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感觉法学学生似乎没有专业;很多学生学了四年的法学专业,知道了很多法律上的专业名词,在被问到一个案子如何处理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满口专业词汇,甚至德国如何规定、美国有某个新鲜的理论,但是就是不知道中国怎么规定,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案子究竟该如何解决,等等。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称为“专业教育的非专业化”。2005年贺卫方教授在网上宣布停止招收研究生,就是针对现在考研过于注重公共课程、不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的喜好这种现象而进行的挑战。法学教育中出现的
《民法案例》是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民法》的配套案例教学用书,所选案例按照《民法》的编、章顺序编排,但不再分节,直接按章排序。 本书所收案例大部分是真实的案例,但是,为防止负面影响,除已经在《人民法院公报》是刊登的案例和其他已经公开发表的案例外,在保持案件所反映的法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案件发生地、当事人作了模糊处理。我们认为,这不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也有一部分案例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编写的。
本书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的案例分析教材之一。自本书版出版以来,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相继修订,此外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的行政法规。在修订二版中,作者根据相关的立法、教学研究的发展,对案例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本书分为导读篇和案例篇。导读篇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知识体系,与后面的案例篇相互呼应。案例篇又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部分。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现实,从活生生的案例中学习法律,全面了解有关案件的真实情况,编者在本书中力图客观描述案情,在此基础上将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在评述中对相关概念加以解释。本书所收集的案例大多采自法院判决或有关执法机构的决定或裁定,也有一部分案例来自学者们的著述。
按照本套教材编辑部的要求,本次修订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了较大的变动。兹说明如下: 一、按照教材编辑部的要求,在教材的每章结尾,添加本章小结和课后练习题。对此,本教材在“本章小结”中,对每章的内容都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便于师生和读者掌握本章的要点。在课后“练习题”中,增加了名词解释题,对关键性的名词作出了界定;增加了案例分析题,精心选择了典型案例,围绕本章的内容要点设定问题,提出分析提示要点,便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的内容。? 二、在每章中的关键部分增加参考案例。全书共选择了60余个典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穿插在教材内容之间,使教材的阐释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的难点和要点。? 三、教材内容根据*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了部分修订。例如,将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
案例研究是法律学习目的所决定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人历来认为,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学习法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故对于学习法律的学生来说,要想学好法律必须有正确的方法。由于法律教育的成败和得失事关国家法治的盛衰,无疑在法学教育中,对法学教育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就其本质而言,法无非是在人类社会中对整体秩序具有规定作用的,并以人们的外在行为作为其调整对象的一种行为规则。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当某种社会关系受到民法的调整和规范的时候,这种社会关系就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的适用,是指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以获得判决的全过程。当某一具体的法律规范规定,具备某种构成要件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特定的法律效
本书在内容上具有如下特点:(1)言简意赅。在概述部分,对于纯理论内容或者去掉,或者略写。对于争议内容,一般只介绍通说,而不一一介绍各种学说的具体内容。对于相对简单内容,一般只列主要内容,而不再进行详细阐述。当然,在概述部分仍然坚持了体系的完整性。(2)突出典型。在法律应用部分,选择的案例是实践中易发的合同纠纷类型,针对的主题都是合同法中较为重要的知识。对于其他知识,通过概述部分予以说明,或者在具体案例的评述中附带说明。(3)注重立法规定。在撰写本书时,充分考虑到了现行的立法规定。尤其是在法律应用部分,对于案例具体应用的法条都作了相应的列举说明。(4)层次分明。在本书选择的案例中,商事合同案例相对较少,这主要是考虑到商事合同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到本书读者对合同法的理解和学习,而违背了循序渐
本书以历史的、比较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作了细致、系统而缜密的阐述,同时对某些理论争议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分11章。章对“著作权”一词作了语源、含义及法律特征和国际保护的分析;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就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归属,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取得、限制、变更与消来、著作权合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著作权转让合同和者作权质押合同)、著作权的法律救济,邻接权作了具体而深刻的分析;第十章探讨了计算机程序及其法律救济;第十一章讨论了著作权法和邻接权体管理组织的有关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民商法、知识产权法专业教学用书;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系统、科技行政系统、工商行政干部培训用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
《知识产权法配套辅导》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这些习题能够考察该学科的各个知识点,采用“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通说观点,对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我们都给出了详尽的“参考答案与解析”,理论性、知识性较强,适合本科生课程考试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
本书是为配合、辅助民法学教学而编写的。作者依据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法》的体系设计、编写了本书。包括公民、法人、合伙、民事法律行为、财产所有权、合同等方面的案例,共计20章。全书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民法的基本内容,所选案例对于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民法学理论知识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作为民法组成部分的婚姻家庭法,是重要的民事基本法,也是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为普扁的法律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婚姻家庭法的教学与教村建设出现了与继承法合流的趋势,一般更名为婚姻家庭继承法或婚姻家庭继承法学。 婚姻家庭继承法课程是高等法学教育中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受华东政法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的委托,华东政法学院民法教研究至几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教师撰写了这本《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教材。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法学教育的新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系统、准确地阐述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其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
杜万华主编的《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6.3总**35辑)/*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收录了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就《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答记者问文章,《*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就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答记者问》《解读〈*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关于《关于依法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的规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的新闻发布稿等文章,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高等政法院校必修课程学习指导丛书》是一套针对国家*规定的法学专业必修课程策划的,以法学基础知识精解、学习方法、配套习题为主要内容的同步学习指导用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从某种角度讲,本丛书可以说是一套简明法学教材。 目前,全国接受不同层次法学教育的人数众多,且法学教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面对各类篇幅大、内容广的法学教材,不少入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考试时摸不着方向,确实下了工夫,却因不得要领而事倍功半。编者认为,不管使用何种教材,不管内容篇幅多大,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这个关键内容,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丛书完全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出发,总结、归纳、整理概念、原理之下的相关知识点,为
《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6.1,总第133辑)》特色: 迅捷刊登新法律规范 点评新型疑难案例 追踪法学前沿理论动态 同步解读相关法律文件 专家解答法律适用问题 剖析立法司法执法热点
这本《民法总论》教科书,是我数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总结。民法理论博大精深,民法总论的理论则更为深邃,难以驾驭,我只能管中窥豹,尽自己绵薄之力,将所理解的民法总论,展示给读者。《民法总论》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民法的整体理念为论述的重点,试图构筑一个通俗易懂、结构严谨、体系合理、内容完整的民法总论体系,以便使读者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民法总论体系观念。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终极的目标。但是否做到,只有诸位读者来作出评判。 民法理论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法,中世纪的注释法学派对罗马私法的研究为近代民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代德国全面继受了罗马法,德国法学家以严谨的思维创设了民法的基本制度和理论,形成了概念准确、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民法理论。 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自
本套教材的编写,将更加注意“高水准”与“适用性”的合理结合。首先,本套教材将以人大法学院具有全国影响的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约请全国高校优秀学者参加,形成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写阵容。同时,在编写教材时,将注意吸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研究的*的学校成果,注意国际学校发展的*动和动向,力争使教材内容能够站在21世纪初的学校前沿,反映各学科成熟的理论,反映20世纪后斯中国法学的水平。其次,本套教材主要供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将针对本科教学和新时期本科学生特点,将学术性、新颖性、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运用比较生动的案例、简明流畅的语言去阐释法律理论与制度。 担保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