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良性运转,是我国保险事业得以全面发展的动力性因素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责任保险日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不论从何种角度观察,都构成一种意外的负担。当这种负担过于巨大,超出行为人的承受能力时,不但自身将陷入贫困窘迫境地,且因此行为而使受害者的利益难有保障。科学技术的发达在为人类活动开辟了更为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因自身行为致他人损害而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民事法律制度,特别是民事责任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变化,更使得社会成员为自身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不断扩展。为此,人们迫切需求一种有效的风险转嫁措施,将所面临的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分散出去。而聚集、分散和消化损失构成了保险的本质特征。在责任保险制度中,投保人通过
根据调查发现,广大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教材和法律法规材料的结合。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种已经成;型的资料可以方便采用。有不少老师要不断地复印有关资料,然后下发给学生,这种做法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决定组织出版“教学法规”丛书,以满足法学院校的师生“教”和“学”中的需求。 本套丛书根据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所设置的主干或核心课程,分册出版20余种。每种书都紧扣教材,尽量按照教材的章节次序进行编排,收入了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我们还收入了一些已经废止的文件或者新旧文本对照。 为了使广大师生更有效地利用本套丛书,我们设置了“学习笔记”栏。其用途,一是注明以往司法考试(含律师资格考试)出题情况;二是供读
该书属于为法学课堂讲授的法规辅导教材系列,有关商法之公司法、企业法、证券法的法律、法规罗列详实,而且对于重点法条都有条文主旨、特别提醒、关联法条、论文导航等辅导板块,对于该重点法条的理解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特别对于初学商法的读者,在学习商法理论知识的同时,如果还有一本这样全面、详细的法律、法规指引,相信学习会更有效果、更有效率,也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此外该书在重点法条处还列举了司法考试的真题,做到了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训练相结合,不但让读者对法条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入,而且对司法考试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训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商标注册与管理》共四章。章回顾了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中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的有关情况和与商标有关的主要国际条约,让读者对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形成全局性的印象。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申请受理、审查、异议、评审、变更、转让、续展、等商标注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让读者对如何开始并完成一个商标的注册形成较为直观的认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如何依法对商标使用进行管理、如何保护商标专用权不受侵犯的具体情况,督促读者树立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商标权益的意识。第四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标工作的改革成效,并通过分析当前商标工作面临的国际形势,与读者探讨商标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公司法律制度类著作相比,本书最有特色之处就在于“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的特殊保护”一章。该章从小股东保护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可以对抗大股东的法定权利和约定权利。这既是本人对《公司法》进行文本研究的结果,也是多年教学和实务经验的结晶。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我对公司法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奈何才疏学浅,文中议论难免贻笑大方,纵然偶有见地,亦是前辈教诲之功。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证。
“风险与利益同在”,这既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从创建之始,就是在风险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行为往往都伴随着各种法律风险,因此,只要企业存在,法律风险就不可避免。一个企业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存在法律风险而不自知。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风险也可以说就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控制的风险。
几千年未有之变局翩然而至了吗?不期而遇的两法改革运动尘埃落定了吗?市场自治的新时代终于开启了吗?其实,对于我国经济良法秩序的生成、实现而言,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从拟草到讨论、审议再到新鲜出炉还只是行百里半九十,对两法的学习思考、普及实施乃至如何被信仰和完善仍是远未终结的一项系统工程。鉴此,本书运用了概念分析、比较研究、“点”“面”结合、“科际整合”等多种方法作了八章内容的展开:既有对两法关系及理念的形而上学思索,也有对公司治理纠纷司法介入难等问题的实证分析;既有在“面”上的卷地毯式的制度创新扫描考察,又有蹲在一人有限公司、公司解散清算、面额股去留、证券交易所公司化诸专题“点”上的细论探究;既有关于两法制度进化、取得来之不易的修法正果的追溯、梳理、评议,又有对进一步改革完善的
旅外政治学家萧公权先生在讨论清末变法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康粱之法,无其人,何以实现?他同时指出,中国历代变法。无不有此问题。 萧先生所论之变法,在于政治层面。然而他的洞见,对今日中国法律层面之“法治建设”,大有借鉴意义。我们不能不说,未来中国法治的建成及其不败,乃仰赖于万千法律职业人的参与。法律职业人愈成长、成熟、成功,则法治愈牢靠、细致、有力,如繁茂不死的巨树,扎根于中华土地。而对未来法律人之养成来说,今天的有心人们正致力于推进着的法律教育事业,其重要性可谓“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在法律教育事业的诸多部分中,法学院至为重要,此已为共识。但法学教育图书之重要性,人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尚显不足。我们,法律出版社当下正在推进的这样一件事情——以知名法学专家为咨询群体,成立法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法学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我国于1996年开始设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有资深不者认为,“法律硕士教育应当成为中国今后法律教育发展的主渠道”;2002年进行的国家司法考试对我国法律职业朝着专业化和精英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无论是法律硕士教育还是国家司法考试,都强调了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在这种意义上说,我国高校的法学教育既要重视法学理论,更要重视我国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 根据我们所进行的调查发展,广大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都已经注意了教材和法律法规材料的结合。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种已经成型的资料可以方便彩。有不少老师要不断地复印有关资料,然后下发给学生,这种做法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决定组织出版“现代法学教材教学法规”丛书,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根据高等政法院校新的教学方案,作者对原来教材分别作了审定和重新修订。 这批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内外法学教育的新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系统、准确的阐述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努力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担保法》是本规划教材中的一种,由郭明瑞教授编著。本书可供法律院校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电大、函授及大专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