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八·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研究”的成果。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我国学者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什么是经济犯罪,意见颇有分歧,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所以我们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仅限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它们也可能侵犯公私财产,但与传统的财产犯罪如盗窃罪、抢夺罪等不同,它们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并且以违反一定的经济管理法规为前提。
本书是张栋承担的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中国死刑错案的发生与治理—与美国死刑程序比较”的最终成果。
《财产罪比较研究》这本书,试图通过对东西方各主要国家有关财产罪的刑事立法、判例和学说的比较研究,为学者提供一方面的参考借鉴资料。比较研究固然是一种很好的介绍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方法,但这需要作者有较好的学术修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研究资料。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相关人士参阅。
章 黑暗之境 1 向左拐,一进入环八大道,眼前便出现了惊人的堵车。外环上的车流十分顺畅,但内侧却每前进一米都很困难。仪表盘上显示出现在已经是晚上9点47分了。 因为是暑假结束的日子吗? 但也不至于这么晚了还堵成这个样子吧? 也许是交通事故? 仅仅这样想了一下,上村岬的心就“咚咚”地剧烈跳了起来。 她打开车窗,伸出头向外张望着,在闷热的潮气中,在堵得满满的车流中,警车车顶上的红蓝警灯闪耀着刺眼的灯光。前方的信号灯变成了绿色,车流慢慢地向前挪动了一些,但到了交叉路口前又停了下来。因为那 个信号灯又变成红色的了。 看来是真的发生交通事故了。事故的地点大概是在快要进入东(东京)名(名古屋)高速路口前的交叉路口处吧?也许是再靠前一些?因为到前面的交叉路口就可以拐弯走了,所以此时心里十
《环境刑法的理论与实践》分上下两篇:上篇理论篇主要涉及环境刑法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我国环境犯罪的现状以及现行环境保护刑事立法的不足两个角度对环境保护刑事法律的完善进行了论证。下篇实务篇从具有典型性的个别案例切入,并结合我国环境刑事犯罪立法的规定,重点研究环境刑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的源泉在于实践,理论的价值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准确诠释每个罪名的立法本意,才能进一步深化环境刑事法治建设。
刑法从形式上看,是一种规范构造,是一个个法条。对法条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把握立法本旨、诠释规范内容,是刑法学研究的本体和基础,主要功用是为司法实务中的定罪量刑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由刑法观念论、刑法价值论、刑法文化论和刑法现代化论四块构成,是我多年来苦思的文字结晶。其中刑法文化论在构架与逻辑上能够包摄刑法观念论和刑法价值论,但是由于这两个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特别重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单设专论进行了研讨。刑法的现代化不仅指刑法制度的现代化,也包括刑法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刑法文化论和刑法现代化论也有交叉,然而见于刑法文化论在整个书的容量上占比重,故书名曰《刑法文化与刑法现代研究》。
徐文斌编著的《刑法条文设置的科学性研究》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立法学、法理学、刑法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作一次“返回法的形而下”式的实践,对我国刑事立法中的条文设置进行一次力求全面、客观的审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刑事立法的水平、完善现行刑法提出一些可供立法机关参考的建议。
《劳动刑法:侵权与自救的刑事一体化研究》一书研究了在民生保障的刑法观念基础上,确立突出保障弱势劳动者权益的价值理念,促进我国劳动领域的民生权益保障和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为我国劳动领域刑事立法提供具体完善建议,对劳动侵权和自救犯罪正确地定罪量刑、执行刑罚提供具体对策。
本书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至五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1999年至2008年所有各集的合订精编本。《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在已出版各集《刑事审判参考》的基础上,精心汇编出版《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增补版)》自2009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好评与认可,此次增补版增加了2009年至2011年《刑事审判参考》的相关内容,为了便于读者使用和阅读,版式也作以调整。 在汇编
刑罚理论的发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刑法理论研究水平,《刑种通论(第2版)》的写作是对刑罚理论研究的开端。之所以选择刑种作为一个突破口,是因为刑法,至于刑罚的整个规定都是围绕着刑种而展开的。因此,刑罚理论的深化,必然始于对刑种的研究。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展开理论思辩,作者没有简单局限于法条的规定,而是将刑种概括为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与资格刑四种,在每一种刑种中,按照历史沿革、概念界定、理论争论、各国比较、我国立法、裁量、执行和发展完善这样一条线索展开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刑种通论(第2版)》的写作中,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立足于中国关于刑种的立法与司法,并兼采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历史上与外国的立法例,力图使《刑种通论(第2版)》达到的理论高度,从而为刑罚理论的发
免责是刑法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然而,就目前看来,囿于学术传统与体系特点,我国学术界对于这样一个具有根基性意义的重大问题远未抱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也讨论甚少。对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探索的犯罪论体系构建工作来说,这样一种研究状况亟待扭转。有鉴于此,本书试图从免责的概念、根据、内部体系以及功能四个方面就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的刑法体系研究提供的理论准备。 ???导言部分从目前我国犯罪论体系中存在的种种概念混淆与体系缺陷入手,对目前我国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进行归纳与分析,从而引出免责作为一项体系要素与刑法制度对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必要性问题。 ???章通过比较刑法研究,考察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各国刑法对免责问题的相关规定,并以此为鉴,立足于我国目前犯罪论体系与刑
《贪污罪专题整理》分为上下两编,对贪污罪进行了整理研究。新中国刑法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之后,虽然曾因政治运动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停滞,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复苏,并逐步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尤其是晚近20多年来,刑法学研究更是突飞猛进,成果迭出,成就斐然,从而成为公认的我国法学领域最为发达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新中国刑法学创建以来的近60年间,共出版著作近3000部,发表论文数万篇。面对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总结其成就,反思其得失,从而为刑法学的进一步开拓发展提供导向,显得异常迫切。这就需要加强对数十年来刑法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将体现刑法学发展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从发表在数以百计的报刊和文集上的浩如烟海的论文中精选出来按照专题汇集成册,从而为今人的研究、学习提供便利,也
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来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定罪的证明标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为“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我们围绕法定证明标准,根据各种类证据的具体特点以及证据标准的实际把握,充分考虑审查起诉阶段的办案特点,吸收公诉系统专业化办案的实践探索,对审查起诉阶段案件的证据表现形式、审查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指引》分两个部分,“关于犯罪主体的证据审查”就个罪中具有普遍性的犯罪主体问题的证据审查进行梳理和规范;“常见疑难罪名证据审查指引”就50个常见、疑难罪名按照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需要达到的证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