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的实际修订而成。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核心问题,对于读者学习、理解国际经济法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书分为六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际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书及时反映了国际税法理论发展和实践的*变化,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理论探讨部分更加凝练,实务分析部分更加细致,内容适当,对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税法的有关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国际商事仲裁法(第3版)》是为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而编写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双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常用语、关键词和一些重要论述及案例均用英文表述,或者专门加以注解。本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书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步伐的要求,针对大学本科法学专业和经贸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借鉴、吸收国际商法*研究成果和国际经贸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对国际商法课程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对其内容及框架体系进行了改革与重构,力求做到内容新颖、体例科学、文字精炼、深入浅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是一本集国际商法法理、规则和实例为一体的精品教程。
本书涉及国际法基本的理论问题。重点介绍了国际法的历史发展,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近代国际法奠基人格老秀斯及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并结合不同时期国际法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后在与国内法相比较的基础上论证了国际法强制力的特殊性。 本书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入手,系统阐述了国际法的渊源问题。其中条约和国际习惯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国际习惯是各国在其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国际习惯的形成还应具备两个条件: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而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之公法学家学说和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决议,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
本书是关于国际金融法及相关制度的教材,作者以先进的学科建构为导向,以科学的体例设置为保证,力求打造一部经典之作。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国际金融法制与实践的*进展对国际金融法体系进行了补充和更新,例如将离岸金融和国际金融市场准人等重要制度首次纳入国际金融法的研究体系,不仅展现了国际金融法相关部分应有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形成对国际金融法体系的科学认识。同时,本书还注重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对有关制度的阐述中,使用法学与金融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力求语言简明易懂,以便受教育者领会和掌握。因此,本书不仅适合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使用。对从事国际金融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士也将有极大帮助。
本著作以国际金融法的重点发展变化与问题为导引和主线,按照国际金融法体系排列组合,在对现代金融法与国际金融法基本理论进行科学建构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和阐发了国际金融法的以下重点发展变化和问题: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指控与拟采取的行动及其发展变化,当今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及其*发展,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国际货币法衡量,国际金融市场的准入与经营制度及多哈回合的相关新进展,以新《巴塞尔协议》及其修改为代表的国际银行监管制度,IOSCO的证券监管规则,离岸金融与离岸人民币的法律问题,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改革。 本著作强调前沿重大问题.但辅之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背景材料,以便于读者把握和领会;强调理论与实际、实务相结合;以法学为本并适度地与金融学,经济学的成果实行有机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用于法学
本书是作为法大精品教材工程的一部分完成的。为了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有效地结合,本书尽可能地采取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法条和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际经济法的基本体系、原则、概念和问题等力求提供客观、简明且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并力求在体例和观点方面有所突破。本书的参与者都希望通过新的尝试,探索一条更有效、更科学地传播国际经济法知识的途径。 本书采取了大国际经济法概念,尽可能多地包括国际经济法的相关问题。本书共14章:章国际经济法概论;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和国内法、惯例的适用;第四章国际货物买卖支付法律问题;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法;第六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第七章国际金融法;第八章国际投资法;第九章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法;第十章世界
本书在体系上分为三编:编是国际法基础的理论阐释,内容主要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道德基础、国际法的理念、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创制和国际法规范的体系结构等基础性问题;第二编是国际法发展的宏观分析,主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探索国际法体系的发展轨迹、现实演变和未来走向;第三编是国际法制度的微观研究,内容包括人权保护、国家豁免、核武器控制、国家责任、国际刑事责任、知识产权保护、遗传资源合作开发等具体制度。 本书适合法律硕士研究生、国际法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适合于对国际法学具有较大兴趣的本科生及其他国际法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国际商事仲裁法》是为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而编写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双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常用语、关键词和一些重要论述及案例均用英文表述,或者专门加以注解。本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国际经济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兴法学学科,在我国则是伴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脚步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本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经济法专著就是由我院已故的刘丁教授撰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刘丁教授为我国的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十几年过去了,国际和国内经济关系及相关的立法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有关国际经济法的论著也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对国际经济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教研室为主的一些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研究的中青年教师,集体编写了这本教材。本教材力求阐明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并使之密切结合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和
《国际人权法》一书分为八部分,共有二十四章。主要阐述了国际人权导论,联合国人权保护制度,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国际人权法的国内实施,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少数者、土著民族、妇女和儿童的人权,以及人民/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等内容。 本书作者均为在中国高校从事国际人权法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许多英国人权法专家和学者的帮助。本书的特色之一在于:在较为系统地阐述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对中国相关实践的介绍和探讨,从而更为适合中国读者和对中国问题有兴趣的外国读者的需要。本书对中国与国际人权法有关的教育、研究、培训和实际工作以及中国国内人权保障制度的健全也不无裨益。
国际私法是以直接规范和间接规范相结合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并解决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是司法部门审理国际民商事案件的必要手段以及处理涉外民事关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本书介绍了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和外国国际私法的具体规定。
国际人权法是全世界的学生目前都在学习的一门课程。传统上,国际人权法是被作为国际公法课程的一部分来讲授的。然而。周际公法越来越不足以使学生对正在经曲国际人树法发展起来的能动的国际义务体系产生充分的理解。关于公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两个主要的人权公约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另外一些国际条约详细规定了某些类型的人权保护措施,区域性的人权制度也已成长起来。有关这一领域的法律的内容和意义因而有了迅速的扩大。在一个持续不断地发生国际冲突的全球化的时代里,对于规定了保护个人尊严的方法的国际轩定的理解和适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学习和研究国际人权法的核心目标。 本教材旨在使读者对国际人权法的标准及其发展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它有两个不同寻常之处:其一,它是国际合作的结晶;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法律适用部分、程序部分和区际私法部分。本书虽在谋篇布局和编排体例上与其他教材无异,但在章节架构和内容设计上依然具有匠心独运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专设“特殊商事领域的法律适用”一章。此为契合2012年《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的规定,在内容上集中论述票据、海事、民用航空和破产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二,理论阐释佐以实践案例。本书几乎每节之初必先以*或经典案例引出该节所要探讨问题,之后再详尽论述相关理论内容及法律规定,后在每节结尾之处再次例举案例以将前述理论内容寓于实践。第三,内容新颖,例证充分。本书内容紧跟国际私法立法*动态,国内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深入浅出,国外的晚近立法
这是国内高校讲授国际贸易法课程主流的一本教科书,经高校师生长期使用,广受好评。本书自1998年面世以来,内容不断更新,结构更趋完美,处处流露出作者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作者着重阐述了平等当事人之间的国际贸易法律关系的调整和政府对贸易进行管理的法律制度。书中补充与修改之处甚多,重点包括依据我国《对外贸易法》对中国的外贸管理制度进行了全新的介绍、阐述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增加了电子单证法律问题的讨论等。而且,作者对重要案例的评析也使本书增色不少。
作为我国目前内容丰富、体例*颖的国际私法教材,本书力求准确地阐述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从而为公平合理地解决国际民商事关系中的法律问题、保护中外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制度运作的基本框架。 本书共分五编: 总论 、 冲突法 、 统一实体法 、 国际民事诉讼法 、 国际商事仲裁法 。在第二编冲突法中,除了包含传统的民事冲突法的内容,还增加了海事、票据、破产等商事冲突法的内容、知识产权的冲突法以及区际冲突法。第三编将有关国际民商事关系的一些国际统一实体法集中加以论述,并且将 统一实体法 和 冲突法 平行并列,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适合于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需要。
本教材版自我社1999年出版之后,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赞誉,并分别在2002年获得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本次修订,吸收了近年来国际私法在教学、理论研究与涉外审判和仲裁实务方面新的成果,反映了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法典化的发展趋势,并体现了国际私法的国际统一立法新进展。 全书分为四编共二十六章。编“国际私法总论”阐述了国际私法概述、渊源、历史和主体;第二编讲述了国际冲突法的理论及实践;第三编论及国际统一实体法的主要法律制度,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货物运输及保险、国际支付、国际担保、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内容;第四编阐释了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
本书以俄罗斯联邦现行立法为基础,依据俄罗斯联邦高等法律教学部门使用的刑法学大纲,对刑法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科学论述。本教材重点研究了刑法的概念、对象、调整方法和原则等,尤其注重对犯罪、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罚等问题的研究。在论述了犯罪的基本概念、犯罪构咸、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和共同犯罪之后,还研究了多行为犯罪和规范竞合等刑法学难题.并对刑事责任的免除和刑罚的类型、消灭和撤销前科等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对许多问题的论述还引用了俄罗斯联邦法院全体会议决议的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全球投资自由化的趋势也不断加强。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趋势,并据此对本国外资法进行相应的调整,成为各国投资立法的重要任务。对外开放,并主动参与国际化大生产的分工合作,是我国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国策。 该书主要对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它不仅从一般角度上阐释了国际多边投资立法的重要趋势,还对我国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调整进行了详细论证;不仅对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也对当今国际投资领域的一些前沿性、实践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