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书从《实践论》《 矛盾论》的历史背景、内容阐释、重要地位、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等方面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权威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代表著作之一。其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后世都影响极大。本书对《社会契约论》的两个稿本即初稿本、定稿本,进行了校勘,并附录了定稿本中所删除的内容。
《乌托邦》(Utopia)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学家、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托马斯 莫尔创作的游记,首次出版于1516年。该书分两卷,第一卷借一位旅人之口,谈他周游列国所见,由此而导入对英国当时情况的观察与批判;第二卷才是对以 乌托邦 命名的一个想象的国家的描述。《乌托邦》一书是欧洲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次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和平等的原则,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为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材料。
在德国法学家卡尔 施米特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权力问题一直是他的核心关切。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施米特,整合了自魏玛时期以来的反思,在《政治的概念》出版二十多年后,推出一部言简意赅却引发热议的权力对话录。 在这部标志性的转型作品中,施米特虚构了一位青年与长者的对话,直面客观的权力运作,发展出一种崭新的权力辩证法。他质疑 人对人是狼 的拉丁古谚,向现代读者交出了耐人寻味的修正:人对人不是狼,而是人
本书是西蒙的 阿奎那讲座 的一篇讲稿,是托马斯主义自然法传统讨论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为清晰和精辟的方式探讨了问题。在他看来,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由问题是政治哲学思考的核心。在过去几百年的思想史中,尤其是在自由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等诸多现代学说中,是被极度忽视的。所有这些学说都共享这样一个基本假设:政治的存在是基于人的某种恶或是某种缺陷。在作者看来,所有这些学说立基于其上的这个前提性假设是错误的。换言之。政治是不会消亡的,因为它是基于人的自然。他从基本的哲学原则中引发出来的论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极为有用也极为重要。
《问答》紧紧围绕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主要采取问答体形式,进行全面解读和系统阐述,帮助广大党政干部、统战工作者、统一战线成员更加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问答》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汇编了新华社关于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的新闻通稿及中央主要媒体的理论宣传文章,下篇针对统一战线各领域相关理论政策问题,分15个专题、108个条目进行了具体解析。
《政治经济学定义》主要是马尔萨斯对价值问题、价值的定义及价值衡量的进一步考察,内容源于作者为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的词条,是对这一词条的扩充。本书是马尔萨斯供给过剩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后一部作品,篇幅比较小,其中包含的观点属于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尔萨斯撰写这本书是为了结束导致经济学家之间不必要的意见分歧的术语多重使用。在建立了定义和应用术语的基本规则之后,马尔萨斯展示了这些规则是如何被经济学家们遵循或违反的。
人种(race)或人种主义(racism),是根据人的可视的差异演绎出来的一套近代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本书以东西方知识的往还为切入口,概观人种概念在18世纪欧洲的建构过程,继而考察人种概念在19 20世纪中国和日本再生产的历史。通过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本书呈现了人种概念所蕴含的不同政治意涵,指出这一西来的概念在中国被解构的契机。
政法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的基本框架。本书聚焦政法传统的历史生成及其制度构成,构建了政法体制中政党、人民、法律的三维框架,在分析了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特点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政法法学的知识贡献,丰富政法法学的研究进路,进而超越意识形态之争,使得政法法学成为能够对具体部门法议题有所贡献的研究范式。
有一类会议是为集体决策召开的,称为审议性会议,例如国会、会员大会、股东大会、社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理事会等等。开会须有一套规则、程序。美国工程兵团亨利 M.罗伯特将军在总结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市政委员会及民间社团的经验的基础上,写成《议事规则》一书,于1876年出版。出版后不胫而走,并多次修订再版,后一次修订是1907年。以后仍不断重印,至1943年累计销售已达125万册。在许多团体的章程中往往说明 如有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 。当选一个团体的主席后常花费几小时学习此书,以便主持好会议。考里尔出版社的百科全书1979年版第18卷介绍此书时说,以容易理解的形式编辑的议事规则,有助于寻找会议中的疑难问题的答案。
《美国公民身份》是施克莱的坦纳讲座讲稿,这本书视角很独特,关注的是美国的公民身份问题,通过梳理、评论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美国的社会政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美国公民身份的两难,即它表面上的高尚性和并不令人满意的实际做法之间的张力。具体来说,虽然从建国开始就宣扬自由平等,但美国实际上长期实行奴隶制,甚至在南北战争之后,在法律层面废除奴隶制后,黑人依然长期遭受歧视,被排斥在外,无法获得社会尊严,无法拥有施克莱所说的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公民身份。除了种族问题,施克莱还谈了美国的其他弱势群体。他们在法律上都有美国公民身份,但在实际生活中,都无法获得足够让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因为法律上的平等不等于事实上的平等,在事实上,他们依然被歧视、被排斥。施克莱由此揭示了,虽然美国的建国理想在言语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中宣部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该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比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数据翔实,图文结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
《中西关系略论》成书于光绪二年(1876年),底本在此之前已于《万国公报》上陆续发布,主要内容为林乐知就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内政问题系统发表的意见。林乐知在书中广言家国大政,一方面是希望借自己的所学所知、思想言论对官绅产生影响,自上而下推动中国的渐进改革;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国在变法图强的同时,能善待基督教。因此本书有维新实用和护教传教的双重用意。本书对当时中国落后方面的批评,切中要害;提出的中国谋富之法,发人深思,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对《中西关系略论》进行整理、校注和出版,意义有二:一是文献价值。该书附录了以往的一些稀见、难见、散见的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二是历史价值。该书曾对晚清社会和思想界产生影响,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东西方交流史的颇具价
本书高屋建瓴地总结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等18位中国古代帝王在安定社会、安抚百姓、治理官吏等方面的治国方略。这些总结是历史的而非孤立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时代的而非僵化的,引人深思,有借古鉴今的价值。中国古代帝王位至九五,驾驭天下,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人物,不少人在制定朝纲、治理大臣、发展经济、安抚百姓、网罗人才,以及政治谋略、军事手段和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历揽千古兴衰事,其经验与教训值得警醒和总结,其成就和遗产值得珍惜和借鉴。
《君王论》是意大利政治家、作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巅峰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作者看来,要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此外,君王还需兼具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狡猾。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在人类思想目前,还没有哪部著作像《君王论》一样,一面受到无情的诋毁,一面又受到空前的赞誉。如今,《君王论》被列为最有影响力和最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与《智慧书》《孙子兵法》并称为人类思想目前的三大智慧奇书。本书语言通俗,译文经典,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及相关注解,希望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精髓,并从中受益。
本书从历代选取福建较有影响力的书院,遵循时间轴线,凸显不同时期福建书院的特点与演变。以书院为载体,联系创办者、学术主持人或有名的弟子,甚至是书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名人轶事勾勒出书院的生动历史场景,展现书院改变风气、化民成俗的社会功能,剖析书院之所以千古不朽的文化密码;本书也从文化名人的角度出发,探讨书院与文化名人之间的关系,打造出观察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力求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一方面由于书院涉及古代学者、文化人聚集、研讨和传承学术观点与思想文化,所以这部分内容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传统文化机构社团以及书院文化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是通过与书院有关的名人轶事展开,结合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了书院背后的精彩历史细节,这部分内容可以满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优选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书从《实践论》《 矛盾论》的历史背景、内容阐释、重要地位、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等方面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权威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