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政治学通识》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政治学通识》,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这本书不是针对具体某个话题,而主要是进行政治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接地气地告诉读者 政治学 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为什么重要、普通读者又怎么样参与政治和怎样用政治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身边的政治学问题。 推荐阅读: 政治学十五讲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中宣部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该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比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数据翔实,图文结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人类至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他提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故而,人类社会生活怎样安排与组织才是公平合理的,即所谓 正义 ?便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政治学虽然是许多学科中较为晦涩难懂的学科,但也是普通人应该了解的一门重要学科。《政治学》一共分为八卷,在书中,作者系统地提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基本政治问题,并进行深刻阐述与解析。如论述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本书是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汉译名著本13)》是巴枯宁的主要著作,是他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他是从无政府主义立场来反对当时马克思的国际组织。这部著作有三个特点: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鼓吹建立一个全世界范围的自上而下的人类自由联盟。消灭所谓 资本主义文化 ,建立一个包涵各民族、各种语言的广泛的人类文化圈。反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把马克思学说同卑斯麦主义混为一谈,认为实现人类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建立泛斯拉夫联盟,以此来反对德国等中西欧国家。作者通过对19世纪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件的评述,反复论证了无政府主义的主要论点:国家是主要祸害。作者主张,无产阶级一旦掌握了国家,就应当立即把它当作人民群众的永久监狱加以破坏。他的无政府主义理想是:破坏一切国家,消灭资产阶级文明,在一切国家的废墟
作为本真正意义上研究政治仪式的专著,该书对仪式这一人类学的核心议题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解释了仪式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指出无论是保守还是革命的政治群体,其成功都与仪式的有效使用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潜藏在仪式的政治作用中的诸多普遍原则,使用了古往今来、遍及全球的各种仪式资料,既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本书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结合新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紧紧围绕《意见》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根本任务、方针原则、基本内容、基层基础和渠道方法,对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研究者学习领会贯彻《意见》精神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
《历代官制概述》为黄本骥先生《历代职官表》中瞿蜕园先生所作部分,为《历代官制概述》与《历代职官简释》。为了使读者了解历代职官的沿革和表中所列职官的职掌、演变的情况,《历代官制概述》是通论历代官制沿革的情况,以便读者对历代职官制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历代职官简释》其实是为了解释《历代职官表》中官名或者文字名为出发点,本书并没有脱离《历代职官表》的基础,所以对清代的制度说得比较详细、具体。为《历代职官表》提供辅助说明的作用。
休谟的政治论文首先收集在1741年和1742年分作两卷发表的《道德和政治论文集》中,当即引起人们的广泛赞赏。1752年发表《政治论》专集(实际上其中有许多重要的经济论文),使他不仅誉满英国,而且驰名全欧。本书所收文章均选自上述两书。 这些政论文,颇有特色,思想主张自成一家,博引史实,富于哲理,笔调模仿略早于他的英国散文家约瑟夫 艾迪生,既似论说又带有小品随笔的风味,写得亲切生动、启人思索。当时流传颇广,影响较大,据说对后来的法国革命领袖和美国开国元勋们均产生过一定影响。不过休谟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较为复杂含蓄,颇难简要概括。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献给广大读者的国家智库型学术版著作,本书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组织编写,胡鞍钢和周绍杰执笔,以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为主题,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探讨到2035年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实践途径,深刻回答了共同富裕这一宏大目标的意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基础等关键性问题,并给出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和具体建议。
《政治学通识》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本书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保守主义》的作者为英国保守党政论家、著名保守主义思想家休 塞西尔(1864-1958)。本书写于1912年,是英国保守党的重要政治理论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地描述了一般的守旧思想,以及英国保守主义的渊源和形成过程,并认为英国近代保守主义有三个主要来源,即人类天生的守旧倾向、王党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保守主义的思想史,对世人了解和研究英国的保守主义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政治科学》是沃格林政治哲学的纲领性文献。本书首先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自我理解的符号与政治科学的理论概念,主张新政治科学的研究旨趣在于通过对社会上先前存在的符号予以批判性的阐明,探索关于人性和秩序的知识。本书基于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提出三个类型的代表,即初级型的代表、存在意义上的代表和超越意义上的代表;进而指出,就社会将自身理解为超越真理的代表而言,人类历史上有三种类型的真理符号化,即宇宙论真理、人类学真理和救赎论真理。现代各色意识形态是真理的败坏形式,即所谓的灵知主义。本书着重阐述了灵知主义的内涵、在前现代的根源,以及灵知主义支配下的现代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 《新政治科学》对西方政治观念的生成机制、传承历史及观念和现实的互动关系的探索,特别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诠释和批判,
本书是一本系统探讨情感与政治、公共生活的专著。作者首先讨论了公共生活研究的三个传统 哈贝马斯、阿伦特、桑内特 对情感的理解,然后以现有研究为基础,提出一种理解情感的 实践 路径并将之作为理论框架,认为情感不仅是身体的、生理的反应,也是人们参与世界的方式,能够帮助创造意义、形成社会关系和建构政治-社会秩序。借助这一框架,本书细致分析了共情、同情、愤怒、恐惧、嫉妒、怨恨、怀旧、自恋、焦虑、苦闷等在政治与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和影响。对每种情感的分析都包含两个维度,即情感与现代性的关系、情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本书是甘布尔教授多年来思考政治、研究政治、教授政治及体验政治的产物。在书中,甘布尔教授将 政治学为什么重要 这一中心问题拆解为四个子问题:为什么要劳心于政治?政治中至关紧要者是什么?研习政治有什么意义?政治能让这个世界更好吗?如此宏大和复杂的 大哉问 ,这本小册子极为有效且极为典雅地做出了回答,既说透了政治生活为什么重要,又阐明了政治研究为什么重要,并以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气质肯定人类政治生活与政治研究的崇高性,呼唤一种更具整全视野与公共精神的政治学。本书言简意赅、辞约义丰,哲思独运、慧见迭出,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受益。
本书分为十一章,通过武则天的家庭关系、武则天参政的前因后果、武则天称帝的历史真相、武周时期的政治格局、武周时期的经济状况、武周时期的军事形势、武周时期的文化风貌、武周政权的历史地位、武则天的悲剧结局、武则天的归宿之地、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武则天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存12章内容及附录,较为全面书写武则天这个人物及武周社会发展状况。书稿插入几十幅图,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读者了解武则天这个人物历史的一本权威的图书。
《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修订版)》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乌托邦之后:政治信仰的衰落》是施克莱出版的首 部作品,是以她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做了大量修改写就的。这本书属于思想史研究。施克莱站在 二战 结束后、西方对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感到灰心丧气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启蒙时代那种宏大、乐观的政治理论已经失败了,现在已经无法再提出这种类型的政治理论。事实上,不仅是启蒙主流失败了,启蒙运动的批判者 主要是浪漫主义思潮 同样处在一种非常沮丧衰颓的状态,无法对时代问题作出回应。这本书对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等重要的现代思潮作了极具洞见的诊断,奠定了施克莱对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理解。
本书从讨论市场奇迹和市场失灵开始,讨论信息不完美下的不完全市场,并使用委托-代理框架研究国家的结构,将经济与国家解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系统地分析了国家组织对于经济运转的效用。作者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简明分析,并将现代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进展融合起来,并通过概念和工具,使读者明晰市场和国家的关联,并评价其功能。本书叙述风格明白晓畅,既是一部出色的教材,又是一部激发新思想的重要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