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与毛泽东的哲学交往》采用纵横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按照历史发展进程组织文稿,在历史发展中透视李达与毛泽东的哲学交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评价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系列的一部。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法德农民问题》原版通释、《法德农民问题》俄文版韦利奇金娜译本考释、译本考证、译本影响、结语、后记等几部分构成,旨在考证《法德农民问题》俄文版韦利奇金娜译本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目前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考证研究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考证研究的意义以及思路方法等,让读者了解该译本对推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特别是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有什么意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也是外学者较为重视和经常使用的学术资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该著作中,恩格斯系统而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探讨社会结构的内在机制,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时代和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范式转向,即如果说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心还是主要落在生产场所(如工厂)的话,那么恩格斯在此处即打开了另一个重要场所的研究,即家庭。由此,也打开了通过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去逐步展开并透视整个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为
本书从新的角度分析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学术研判,着重评析国外学者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内涵、性质、特征等问题的观点,提升我们党驾驭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将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视域集中的中国道路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实态势、未来发展走向以及中国模式等方面进行理论架构,并以政治经济发展为重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内涵、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全面考察;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内在的规律性特征,从国际维度全面、科学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指导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