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基础,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度创作,以文学的形式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具有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坚定政治品格和高尚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故事性和可读性。
人类社会的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21世纪中叶的中国,仍将存在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虽然其表现的内容、类型、场域和空间会发生重大变化,但是民族差别、文化差异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仍将以新的形态发生和存在。因此,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是一个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的动态命题,它是答案,是过程,也是问题。郝时远著的《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丛书”中的一册,在原版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新实践,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做了系统阐述。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延安精神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品格与气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气神的体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光辉绚丽的篇章。《永远的延安精神》既讲历史,又讲理论,通俗易懂地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探索延安精神之源、诠释延安精神之魂。并结合时代特点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底色。
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经验说明,党的作风是人民群众认识党最直接、最形象的标志,民心所向。夏春涛著的《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作风建设问题》系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作风建设问题、如何“真正成为世界上不错大的一个政党”、百炼成钢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与2014年版相比,该书在内容上作了大幅度增订,重点补写了新时代迄今党风建设的新论述新实践新气象,融汇了作者关于该专题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是一部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的通俗理论读物。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分为纪事、建言、评述、信函、抒怀五部分。作者何载追忆了自己跟着党走过的几个的战略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与领导、同志、朋友一起经历的往事。其中一些涉及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例如陕北革命斗争、土地改革运动、平反冤假错案、处理西北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人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作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作者在书中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随文附图50余幅,直观记录了作者的革命历程。
根据前两集的体例,《末编》仍分为两辑:“党史札记”和“往事琐忆及其他”。《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对九十年代后期并上溯到五四以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历史的回顾,《一个希望》提出了近现代史料整理编辑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故归人“党史札记”一辑。“往事琐忆及其他”一辑,收入了五篇文章。前三篇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其中《我在清华的三年》是他很花了些功夫写的。《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是他八十年代写的一篇书稿提纲,提纲设计的框架相当完整。据孙小礼教授说,龚育之同志当时准备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因另有工作而搁置。提纲有些内容也关涉党史,但限于主题和体裁,不便归入“党史札记”。《物理,永恒的辉煌》是他在“物理与人类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谈到了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责任问题。文章的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曹聚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历了八年抗战,他从采访淞沪战役开始,随军走遍了大江南北,采访了台儿庄大战等大小战役,写下战地通讯无数,并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抗战胜利结束后的1946年,即撰成本书。??《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一书曹聚仁先生以战地记者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还原历史真实的画面。可以说这是部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抗日战争的史论。
本书的编写得到中共党史、北京史学界领导和专家的亲切指导。张化、郑谦三次审阅书稿。石仲泉、李君如、冷溶、张注洪、张静如、邵维正、鲁振祥、王国华、庞松、柳建辉、杨凤城、谢春涛、刘国新、卢洁等专家在不同阶段参加了本书大纲制定、内容修改、最终审定等工作。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北京市委各部委办、各区县委党史工作部门的鼎力相助。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新华社档案馆、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校史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尤其是北京市档案馆、市委办公厅机要档案室、北京市委原《刘仁传》编写组、全国
《张召忠说军事①史说岛争》是一部资料翔实、文笔精练、结构清晰的军事专著。作者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以亚太国家的岛屿争端为核心,以历史史实为纵轴,以岛屿主权、现代海洋观为横剖面,运用科普知识的写法,采取的形式详细叙述了古今中外大量证据确凿的历史事实,引证了国际国外许多关于应对岛屿争端的理性认识和法律条文,得出自己在“捍卫国家主权原则”及“维护国家主权措施”方面的独到见解,以此引导广大军事迷对岛屿争端进行理性分析并深入思考。其中专门对国家主权,以及对中国领土、领海和领空等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剖析,并把隐含在其中的“主权与和平”理念进一步细化到对“岛屿主权”的战略思维中,借此唤起广大仁人志士在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等方面的思考和作为,具有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图解》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文为纲,对条例全文进行了图文并茂的释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图解》在对逐条规定进行图示的同时,讲解该条规定的修订背景,通过新旧条例对照指出条例的新变化和修订意义。对条文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图解》也逐条予以深入阐释和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