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思想史论(套装上下卷)》共分四辑,收录了20余篇论文,*辑为五四专辑,从经济伦理、自由与保守、启蒙与救亡、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个角度解析了五四这个复杂而矛盾的大时代,探讨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二、三两辑重点讨论了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风起云涌的各种观念与论战;第四辑则梳理了五四以来激荡中国的各种思潮。
《永远的丰碑 全国八路军办事处抗战纪事》是*部全面介绍八路军驻全国各地办事处的图书。本书采用文图并茂的形式, 较为翔实地反映了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 (留守处、通讯处、交通站或联络处等),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翔实的文字史料,全面展示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设立在国统区的 八路军办事处 为宣传、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争取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主要贡献,介绍了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系统回答了一些中共党史的重大历史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详细阐述了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分为上册、下册。《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册,主要介绍1921年至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下册,主要介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把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紧密结合,在撰写过程中采用多种写作手法,生动还原历
《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文集(2024)》约80万字。本书收录了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24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35个,涉及国企改革发展、央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文明文化建设、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国际传播等多个领域。这些获奖的优秀研究成果,集中代表了中央企业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是中央企业不断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各单位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继续探索研究新时代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律,努力形成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作出新的贡献。
本书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自满、守正出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立党为公、严以修身,制度治党、常抓不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七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汇集了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典型性的 100 个故事,以案传道,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保鲜秘方和不竭动力,展现党的实践创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立正确党史观。本书表述精炼准确,讲故事生动活泼,讲道理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本书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史的生动读本,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该书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好 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这样 好 等重大问题,分上、中、下篇,力求全面、系统、准确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 ,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在分析逻辑上,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设有四大板块,大体上贯通和体现了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比较逻辑。在行文风格上,出于通俗易懂的考虑,该书没有采用严整理论论证的学理分析方式,而是突出问题导向,以问答体的方式开展分析阐明,回答人们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这一总问题而生发的各种疑惑。鉴于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胸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奋力开拓,探索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历史使命。本书由知名经济史家赵凌云率领研究团队历时多年编撰而成,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史,梳理史实,厘清脉络,提炼思想,总结成就,以十个阶段的划分为基础,系统整理和阐发了各个阶段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发展战略与策略、政策与方针、决策方法、工作组织方法、工作成就、历史经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史料和全面深入的分析,客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中“为了人民的利益”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及其伟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充分展现了中国共
本书近80万字,3300多条,以编年体的形式,系统梳理和记述了党成立百年来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动,包括党的重要教育文件和指示、重要法律和规章、重要会议和活动、重要机构和组织等等,全面展示了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中国教育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探索与实践,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诞生、发展、创新与变革的历史过程,客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中国实际领导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如果气质有颜色,中国共产党的气质一定是红色。百年奋斗波澜壮阔,伟大精神光耀千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共通的精神气质,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故事。本书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 收藏的珍贵照片,以独特视角深情讲述了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 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本书分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六个专题,从历史、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解读中国共产党,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论指引和道路开辟等方面考察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力图告诉读者,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仍然充满生机活力,取得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核心内容,通过文学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抒写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以及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49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深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风貌。全书紧扣历史脉络与时代背景,精选重大事件与典型人物,通过纪实与叙述融合的笔法,将“精神”从宏大叙述中还原为一个个可感可触的人与事,让我们看见精神如何落地生根、如何跨越时空,润物无声地流淌进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全书内容丰富,表达庄重严谨,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感染力。本书既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读本,也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传统、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重要参考,对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
文稿收录邓子恢自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三八年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九五七年以前,与闽西相关的文章、讲话、报告、书信、日记、谈话记录等各种文稿。文稿大部分是编者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相关单位收集整理,还有部分为经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的以陈丕显同志为主任的《邓子恢传》编委会收集保存。其中大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子恢文集》《邓子恢自述》《邓子恢淮北文稿》收录的文稿共一百六十九篇,除《我的自传》(一九二六年),其他文稿不再收入。文稿为作者本人起草,或是主持撰写,或经本人署名发表,或是本人讲话记录。为保持历史原样,均按原文照录,对少数明显的错别字和漏字作必要的订正,并加[]标记识别;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字,以×代替;缺漏的字,以□标识;会议发言或谈话记录稿作必要的文字整理。
2017年7月25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理治诞辰110周年,我们在2007年出版的《纪念朱理治文集》《朱理治传》《朱理治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的基础上,分类整合内容,编辑了这套《朱理治小丛书》,宋平同志为小丛书题写了书名。《朱理治金融论稿》收入了朱理治1941年至1943年担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以及1949年担任东北银行总经理兼东北人民政府总会计局局长期间撰写的文章、讲话、报告等18篇。《朱理治小丛书(六):朱理治金融论稿》起初于1993年由《朱理治金融论稿》编撰委员会、陕甘宁边区银行纪念馆编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陈慕华同志题写书名,袁宝华同志作序。同年,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编辑出版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李先念同志作序的《纪念朱理治文集》一书中,收入了该书文稿,并增加了朱理治1943年所写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上一位重要而独特的人物,他从事党史活动和党史研究的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胡乔木不仅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斗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长期的宣传和研究,胡乔木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理解和研究是无人能够替代的。因此,研究胡乔木对中共党史的分析和评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在形式编排上类似之前编辑出版的《坚定历史自信反对虚无主义》,是一本文集。这本文集收录相关理论文章19篇,不到20万字的篇幅精致。这本文集的作者覆盖群体广泛,除了的一些党史国史研究机构和知名党史国史研究专家,还包括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研究专家、媒体工作者,高校学者,同时还收录了近年来的一些访谈类文章,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