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论述摘编本系列,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本书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重要的著作。 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一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约翰 加尔通曾成功预言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在本书中则预言美帝国将于2020年崩溃。本书*的亮点,不仅在于对美帝国即将崩溃的惊世预言,更在于预言背后的严谨分析。作者以1980年预测苏联帝国崩溃的理论为基础,深入考察了当前美帝国衰退和没落的原因、过程、方式、时间和地点,谨慎分析了世界未来的世界格局,并对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的兴衰与西方帝国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洞察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今超级帝国的全新视野,是一本关心世界未来的有识之士的佳作。
本书兼顾国王个人的权力消长与君主制度的演进轨迹,考察了亨利三世时代(1216-1272年)的英国王权运作情况,通过对幼主时期、个人执政、贵族当权等不同样本的深入分析,对中古英国王权的个性和共性做了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关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研究的有创建性的新观点。
《法兰西内战(*作单行本)》分析了巴黎公社的 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 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 公社 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 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 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法兰西内战》在总 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既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又尊重群众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鲜明 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科学总结1848-1849年法国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次运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对法国二月革命的原因、性质和进程作了精辟的分析,具体论述并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在书中,马克思通过对1848-1849年法国革命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和策略,并*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划清了革命的社会主义与各种空论的社会主义的界限,阐明了“劳动权”的科学内涵,强调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要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的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此外,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著名论断,并阐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主要分析德国16世纪农民战争和1848年德国革命发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两次革命战争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认为15-16世纪德国总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所构成的历史条件,促使德国1525年农村战争的发生,同时也决定它必然失败。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当时各阶级的状况和政治态度,着重分析建立革命联盟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痛斥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前躯 市民等级叛变革命的丑恶行为。该文热情讴歌德国农民战争的英雄壮举,希望激发德国人民从1848年革命失败的情绪中重新振作起来,增强革命毅力。
日本右翼势力这个“政治癌瘤”的存在迄今已逾百年。它不仅在战前将日本民族和亚太国家拖进灾难的深渊,而且在战后六十余年间仍在不断恶化着日本社会的“肌体”和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时至今日已再度对日本政局走向、中日关系走势和亚太和平构成了潜在威胁。
纵观历史,原来*平常的人只要被恐惧、仇恨及愤怒吞噬,也会变成不折不扣的杀人狂魔。现代国家政府的兴起却令屠杀更具效率,因为除了武器技术的提升,国家机器更能通过种种训练及组织,令执行屠杀者铁石心肠,令杀人如例行公事。《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的两位作者丹尼尔 希罗和克拉克 麦考利,一位是社会学家,一位是心理学家,他们探讨了这些屠杀者的理论依据,因为即便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认为消灭身陷政治、文化、族裔敌对之中的平民,成千上万地予以杀害,是理直气壮的。这种思维背后潜伏着怎样的阴暗冲动?作者认为,屠杀的四种主要动机是便利、报复、单纯的恐惧、担心污染。诉诸心理情绪则有恐惧、愤怒、仇恨、爱(族裔净化时对本族过度的爱)、羞耻、屈辱和厌恶等。族群之间的差异,是民族身份的核心,却能被民粹领
2009年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拉开了欧盟债务危机的序幕,虽然目前欧盟债务危机得到缓解,但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设计弊端依然存在。欧债危机之后,英国又上演脱欧大戏 这一切不禁让人们发问:欧盟的前景如何?它还能持续发展吗?哈贝马斯认为,为了欧盟的长治久安,必须推进政治一体化改革。然而这个改革的方向不是使欧盟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要通过国际法的宪政化,为欧盟的决策提供合法性基础。面对生态和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人权等全球性问题,国际法的宪政化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而国际法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国际性和地方性两方的利益,并得到公众的充分讨论和论证,只有如此,才能建成国际共同体和世界主义共同体。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 ,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 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 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 列:一是*作单行本,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 *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 问题的短篇*作和论*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 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 局编译韦建桦主编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作单 行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为其中一册。
本书旨在呈现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对外输出的历史与规律,为我国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背景下应对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攻略提供智力支持。本书认为政治意识形态在国家政治秩序和美国主导下国际秩序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美国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美国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新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理论建设、舆论引导、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这是一本政治生态学的经典著作。书名中 西方的终结 指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物质生产和消费快速扩张的发展方式的终结, 世界的诞生 则是指一个更为平等、物质消费减少、经济生态化的新世界的诞生。 作者埃尔维 康普夫以简洁、流畅、富有思辨性的语言,勾勒了人类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并重点叙述了近几百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 大分流 走向 大汇流 的历史进程。在新兴国家奋力追赶并超越西方国家的当下,作者不无忧虑地指出西方式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和政治危机,环境的制约因素将使西方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西方在物质上 变穷 将是不可避免的。 埃尔维 康普夫应当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出这一声音的人。同时,他又乐观地认为,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是完全可能的,为此,人类必须作出改变,携手走上一条 变迁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能源的稀缺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能源也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甚至是战争的根源。本世纪,能源议题的紧迫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本书全面探讨了当前国际社会中重要的议题——能源问题,研究了对于“能源安全”概念的不同理解,阐述了国际能源组织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还涉及到世界能源供应体系的政治化和虚拟化等现实问题,着重分析了俄罗斯、欧盟、美国、中国等能源大国的能源政策,以及各大国在独联体地区能源合作与竞争的特点和趋势,并在新能源革命风生水起的背景下,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及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本书以探讨世界能源发展的问题与趋势为视角,以研究全球热点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和热点事件为背景,从国际合作与博弈的角度全面探析过去、现在并预测未
听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笑侃伦敦格调—— 一提起伦敦,人们首先想到它是与纽约和巴黎齐名的三大*城市之一,想到其著名的建筑如伦敦塔、大本钟、伦敦眼、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圣保罗大教堂 、杜莎夫人蜡像馆、温布利球场……但什么才是这座名城的精神,诸如是什么让古老的伦敦成为当今世界的创意之都这样的问题,就大多不明究里了。 作为现任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试图在本书中,向读者展示他眼中的伦敦真面目:一个古老传统与当下生活极度杂糅的未来之城。 作者以其诙谐的英式幽默语言风格著称,以调侃的修辞乐此不疲地与我们分享伦敦的生命力与其独特的个性,并选取了在他看来为伦敦精神的彰显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人逐一评说——一些是著名人物,一些则相对冷门。书包含了从罗马人到作为作者前辈的前市长
埃及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一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2700公里。全境96%为沙漠。峰沙伊卜巴纳特山海拔2187米。尼罗河贯穿南北,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至16公里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