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基础,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运用简单明确的逻辑,以地缘为角度,以历史为参考,直观展现地缘形势。本书分四章,每章围绕一个地理单元展开,分别为蒙古高原、大中亚、青藏高原,以及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搭配79幅原创地图,论述了深居内陆的蒙古高原,隐藏着哪些影响世界局势的变量?让人眼花缭乱的中亚地区,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带,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如何形成未来世界的 新压力源 ?系统解读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过去与未来。
《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对世界权力转移现象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是关于崛起国何以成功和霸权何以衰落的理论。这是一本政治决定论的著作,与经济决定论的理论截然相反。该理论将政治领导作为导致国际格局、国际规范和国际体系三者演化的根本原因,将实力作为界定国家利益的基础,并认为在利益明确的条件下政治领导的类型决定了对外战略取向。政治领导类型与道义相关,而道义所发挥的作用又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该理论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有关道义取向与领导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被国际学界称为道义现实主义。本书对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建议中国选择王道的崛起战略。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本书精选多篇《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报刊已发表的理论、评论文章,围绕 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这一主题,从理论基础、现实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本书有助于读者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涵养新风正气。
本书叙述了自公元初年至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止的东南亚历史,考察了东南亚各国受印度文明影响这一突出特征。在世界历史研究中,这是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部论著,受到国际上东南亚历史学者的推崇。
作者以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包括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描述了一个未发达地区政治制度的状况。他论述了当地两种极端的政治观念(一为权威型的,一为民主型的),以及当地人实际的政治运作行为是如何作为上述两种观念的折中并在长时段的演进中摇摆于这两极之间。
本书是关于世界*神秘和*前沿的机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书。通过历史历史梳理与阐述,揭示了美国与人类社会军事科技发展史的故事,揭示了武器进化的艰难过程与未来趋势,揭示了军工一体化、军民议题、军事技术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和促进人类发展历史,美国科学家群体如何在军事战争决策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揭示冷战后美国历次参与局部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具体细节,几乎折射了世界所有的重大科技的发明及其应用。通过一个部门的复杂历史发展探索美国军事防务科技的兴衰成败,光荣背后的艰辛历程。 本书通过货币战争式的叙述方式,讲述了DARPA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集科技、经济、军事、政治等前沿性问题于一身。本书不仅阐述了互联网、人造卫星、计算机、星球大战、GPS、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穿戴设备等是DARPA首先发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本书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由远及近地阐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对腐败定义的认识过程、腐败的测量方法以及国外腐败的几种典型案例。全书以精准的概念阐述、历史沿革梳理和多层面的数据,令人信服地介绍了国外的腐败问题以及国外学术界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对于丰富我们既有的关于腐败的理论与知识储备、从权力运行的角度认识国外政治制度的本质以及建立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理论和提升腐败研究的国际话语权都有所助益。本书逻辑严谨、文风扎实、学术视野开阔,是目前反腐败研究领域的*作品。
古希腊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多样化的时代,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其成为多种政治制度的发明者和理论家,围绕着希腊人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当时和后世的诸多学者都为其著书立说。本书聚焦于希腊政治史中相对被忽视的一面 寡头政治,从对古代希腊政体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实行寡头制与贵族制的希腊城邦的历史,从中发现寡头政治的基本特点,到对这些希腊城邦政体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呈现出寡头政治在希腊政制发展史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及寡头政治的多样性,再到对寡头政治中的各种组织进行详细研究。伦纳德 惠布利通过对这一政治体制的详细考察,充分展现了寡头政治的运行特点与运行方式及其在希腊历史中的重要性,本书成为了解和研究希腊历史以及希腊政治制度发展史的一部参考书。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国际政治变革中新的重要理论,它建立起了一个概念性框架,这一框架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吉尔平教授认为,几千年来,国际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他利用历史、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来论述世界秩序中引起变革的力量。讨论集中在国际体系中不同的力量增长以及这种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经济或军事力量平衡的变换削弱了现存体系的基础,因为实力增长的国家看到改变体系的好处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吉尔平认为,其结果是,行为者试图通过领土、政治或经济扩张来变革体系,直到维持变革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当国家根据它们的利益来发展实力、变革体系时,它们会为之奋斗,不论是通过增加经济效率,追求共同利益的*化,或者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
国际冲突和安全 是国际政治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安全是人类其他福祉的基础,而没有对冲突根源的深刻理解,便无法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安全。 本书收录了八篇在美国国际关系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论文。这些论文运用博弈论模型,或基于博弈论逻辑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对 国际冲突和安全 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博弈论模型通过数学形式表述和模拟冲突情境下多个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能够提高分析的严密性和透明性,从而揭示直觉不易发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拓展我们对冲突和安全问题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变得愈加复杂,新现象层出不穷,通过研究历史和梳理文献来认识和判断世界局势的发展已显不足。博弈论模型和对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成为对传统分析方法的有利补充。相应地,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要求研究者们不仅需要熟悉相关历史
国际关系研究传统上是由西方观念与实践所主导的。长久以来,非西方国家与社会的声音与经验处于边缘地位。随着世界步入 后西方 时代,发展更具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学科便成为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当务之急。本书汇集了著名学者阿米塔 阿查亚过去20年中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短论文与演讲,主要揭示了国际关系学中的重要概念与观点的狭隘意义,呼吁其他国际关系学科更多地关注西方世界之外的声音与经验。该书反映了阿查亚自己的研究、争论、折中,并以对发展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新路径的建议结尾。
加拿大政治学家托马斯 F.霍默 狄克逊教授曾将世界比作一辆豪华礼车。车里,坐着来自后工业地区的人们,吹着空调,稳步前行;车外,则是饥饿贫穷的乞丐,朝着相反方向,渐行渐远。受此启发,20世纪90年代,美国地缘政治专家罗伯特 D .卡普兰走下 礼车 ,开启了一趟 逆行 之旅。从西非出发,他行经尼罗河谷、里海海岸,后抵达亚洲大陆,亲历充斥着种族冲突、军事动乱、人口激增、贫穷落后、传染病肆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第三世界。通过近距离观察,卡普兰严肃地思考和探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从过去到现在所面临的政治、文化、社会及种族等问题背后的真相,终得出结论:第三世界并非孤立存在,面对和思考他们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重要课题。 在我于南斯拉夫战争爆发前完成的《巴尔干两千年》一书里,我试图通过艰难的、血腥的过去来看现在。如
色诺芬的《斯巴达政制》是我们所知关于此题目的古老著作之一。这部短作共十五章,以非常概括性的方式论及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表面上看,是在论述斯巴达人的日常生活、以国王为统帅的军队生活;实际上,色诺芬的曲折笔法和隐微写作想传达出来的,却是斯巴达城邦及其公民典型的教育、律法、习俗和惯例等,这其中还暗含褒贬。 《色诺芬〈斯巴达政制〉译笺》由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花费十多年译笺而成,本书主体部分包含两大板块,一是《斯巴达政制》的完整汉译全文(以古希腊文的梵蒂冈抄本为底本,参考其他几种校勘过的专业版本译出),约一万多汉字;二是对正文的逐节笺注(参考五种专业笺注本编译,并附有作为中国研究者的译笺者本人的笺注或按语),笺注文字超过正文十倍。
本书主要构建了一种国际政治的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路径,为研究者提供在外交政策、大战略调整以及国际体系结构演变等方面理解的新视角。与结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相比,新古典现实主义对于国家行为的理解更加多元。本书系统地明确和发展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研究议程,讨论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研究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范围问题,同时将新古典现实主义与其他研究路径区分开来,提供有关国际政治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的指导。
人权是如何被发明的,它们纷繁喧嚣的历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感知,我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保留至今天呢?林 亨特教授写作了这部非凡的文化和心智的历史《人权的发明》,证明了人权是如何在持续的争议之中延续至今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新文化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在书中,作者颇富技巧地将人权置于一系列更广泛的文化变化的历程中来讲述,将人权与社会史联系在一起,提供了明晰和独到的简介。正如评论所说,该书可列入人权史的*部之作,不可或缺。
近年来,一系列公共丑闻引发了 新宪法问题 。例如跨国公司侵犯人权;世贸组织以全球贸易自由之名,做出危及环境或者人类健康的决定;全球资本市场造成灾难性风险,等等。这些丑闻不仅提出了规制问题,而且也提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宪法问题,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本书针对全球一系列超越国家边界的现象,对全球宪治的可能性做了全方位的探索,探讨了超国家的全球宪治的权力、范围和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