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美国和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遇难、二十多人受伤、大使馆被毁。这是人类文明史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野蛮时间。本书作者潘占林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使馆人员自救的指挥者的视角,用白描和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炸馆事件的前前后后…… 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北约公然轰炸中国使馆:不是间接轰炸,是直接轰炸。轰炸使馆的行动是如何进行的?那一颗针对大使的炸点缘何未炸? 是误炸还是故意:炸馆事件解析。本书将为你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这是一本描述变化的书。过去十三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这种变化;今后,我们还将经历更大的变化。在作者笔下,1990年至2002年中国的格外引人入胜之处,不是在于她的轰轰烈烈,而是在于她的平淡从容;不是在于她的崇尚伟大精神,而是在于她的伟人风范和英雄辈出,而是在于一代新人已经长大。对变革的期待取代了对历史的崇拜,进而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书中牵涉众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叙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内容浩繁,巨细混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叙述流畅从容,见解独到精深,具有极强穿透力和震撼力。
给沉默的大多数以温暖、勇气和力量! 在一片纷乱喧嚣中,冰点仿佛一位笃定的观察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大变革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注视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诉说他们微小的愿望与简单的快乐、深深的无奈与绵长的苦痛…… 透过冰点所讲述的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命运。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冰点一直着力维护许多最基本的价值,比如悲悯、比如同情、比如宽恕、比如正义、比如自由。它让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光有丛林法则;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另一些没被压倒的、也不可能被吞噬的价值。 《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
《讲话》只是一个由头、凭借或突破口。毛泽东意欲完成对整个文化的革命,去建立他想要和认为正确的新的文化秩序。选择文艺作为突破口,是因为文艺影响广泛、便于发动群众、行动立竿见影。这也是他的贯思路。 韩寒代笔门或许永无答案。韩寒的史诗或许结束了,唱颂史诗的土壤还在,矗立神像的基座犹存,新的史诗还会塑造新的神像。 钓鱼岛是钓鱼之岛,是一块包含多种可能性的“饵食”。既然美国用它来钓中国、钓日本、钓亚太地区,进而钓世界,日本用它来钓中国、钓“正常国家”的入门券、钓政客的选票,那么中国同样可以用它钓点什么,将坏事变成好事。一起来翻阅《话题2012》吧!
苏联解体.因其出乎世人预料,成为20世纪末期的“一个谜”。是什么原因导致苏联解体,也成了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时逢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学界围绕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诸多解读,《中外热点论争丛书:苏联解体之争》选择说理性强、影响较广的一批学界新作以飨读者。《苏联解体之争》是《中外热点论争》丛书的其中一本,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在美国对华安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美国总统和国会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国会有对台军售问题上试图与总统分庭抗礼?为什么在数次台海危机期间却又对总统俯首帖耳?在构建对华战略定位问题上,国会和总统又是如何一唱一和,共同维护美国的利益?本书将和你一起探讨上述这些谜团,共同解读中美安全关系的风云变幻。本书首先对国会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从结构—功能视角对国会发挥作用和影响的环节、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随后,全书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决策,即战略型安全决策、危机型安全决策和结构型决策三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战略形势发生显著变化的一年。在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的前提下,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突出表现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国际战略格局大幅度动荡,大国关系开始明显调整,其中诸多问题涉及面广,其影响带有全球性。回顾一年来世界总体战略形势的特点,分析造成世界战略形势变化的根本原因,展望2009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趋势,对于深入认识我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意义重大。
洞察时局变迁审视社会脉动,聚焦高端争鸣干部决策参考 《决策内参》立足中国改革发展进程,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和难点,梳理发展经验与教训,推介发展模式与方法,借鉴海外经验与 启示,透视历史与现状,探讨改革发展的路径与未来。 《决策内参》传递中央及各部门改革发展的声音和政策精神,聚焦高层智囊的争鸣交锋,直面改革关键时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汇集各个社会阶层对改革发展的感受、观察和诉求,透过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挖掘政治、经济、社会等事件背后更深刻的复杂因素,提供国家战略、公共政策的决策参考。 《决策内参》将可读性与理论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是各级领导干部案头不可或缺的决策参考资料。
为什么许多人读了他的文章之后坐立不安,甚至不由地愤怒起来?究竟是什么触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我眼里的百姓民生》是一部以百姓民生为主题,汇集民权、民主、民本、民建的时评杂文随笔的精品之作,不但是真心话真性情真思想的真实流露,而且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民而著”的真情实感。
文明对话是知识界近20年来最关心的课题之一。纵观人类智慧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各个大文明传统无一不是在对话的基础上开始的,文明对话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课题。而近10年来与文明对话有关的另一个现象特别令人瞩目,那就是全球化的出现。人文学者们更关心全球化对人的生活信念等方面的改造。人们正在反思,一个在政治、经济上日益强大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信息。这部文集对全球化可能引发的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对我们深入认识这一课题极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