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导读 ◎ 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要研究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规律、特征,提高领导干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防止本领 恐慌 、事到临头无对策。 ◎ 处置群体性事件,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目标,要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和说话,要善用群众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要把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 处置群体性事件是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 ◎ 群体性事件不是群众事件,不能简单将其作为群众闹事事件来对待。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因利益冲突或矛盾纠纷而起,背后总是连着利益、关系民生。不能把事件的处置与维护群众的利益对立起来。 ◎ 群体性事件大都会经历 萌芽 酝酿 发生 发展 恶化 结束 的过程。因此,只要在 萌芽、酝酿 阶段把矛盾
本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城市建设百年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这包括经典作家的相关著作,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关于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以及相关制度法规,在此基础上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城市建设的思想发展脉络。结合上海等地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历程。“以史为鉴”,分别从价值理念、思想方法、战略规划等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概括提炼,把握规律、总结经验,为新时代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巩固 基本解决执行难 成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以湖州为样本,研发并发布了全国首个人民法院执行规范化指数。评估结果显示,湖州法院树立并强化规范执行理念,积极落实地方标准,执行办案规范度明显提升,为全国建立统一的执行行业标准提供了样本。未来,在全国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执行标准,建议:树立和强化规范执行理念;深度整合碎片化执行规范;强化法院系统内部衔接机制;推广和完善询价议价机制;适当放宽终本的适用范围;完善 拒执罪 的制度设计;加强对规避执行的深度调研;尝试建立差异化执行模式;建立科学的执行考核体系;依托信息化实现执行规范化。
本书以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为研究目标,选取应急指挥组织结构作为突破口,首先,阐述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及其要素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模式框架及实现路径,进而揭示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的三种模式。其次,在设计城市群应急指挥组织协作网的基础上,对城市群应急指挥组织决策树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构建了数学模型。*后,分别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分析对象,应用应急指挥决策模型和算法对两个城市群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关系进行了优化设计,验证了城市群各结点城市之间的应急指挥有效协作。本书是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期资助课题 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研究 (2017ZHQ156)的研究成果,适用于政府相关人员、应急管理
本书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制度因素,理清户籍制度改革价值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丰富了户籍制度改革理论研究。运用博弈论方法,综合系统分析了在存在福利级差背景下我国户籍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外来人口、农民、市民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行为,并论证了合作博弈条件下各主体利益均衡的条件和结果,突破了目前同类研究的范围,系统性综合性明显增强。本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的 户口情结 ,将户籍改革的价值目标与实现手段统一起来,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稳定有序剥离户籍福利的路径和制度安排,丰富和深化了现有理论研究,对政府制定户籍改革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其瞩目之处不仅在于其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宏大的水电工程,还在于三峡移民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规模空前的。百万三峡移民在迁入地适应性如何,值得探究。本书分十一个章节,先从大方面对社会、移民和三峡移民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再从小处着手,从自然环境、人际、生活、生产、心理等方面进行详解,并对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加以探究,以详细、广博的数据,向读者展现三峡移民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新时代城市基层干部要善于运用一线工作方法,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通城市基层治理 后一公里 。 本书从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的总体布局出发,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对城市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涉及的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等治理主体、治理领域和存在问题进行全方位详细解读和分析,着重从实践层面为城市基层一线干部提供方法性指导,以克服当前城市治理所面临的缺乏治理资源、缺乏多元主体、缺乏体系化的路径和方法以及缺少文化支撑和社会认同等问题。 本书作者权威,文字通俗生动,逻辑层次分明,既有政策背景阐述,又有实践探索分析,还配以典型案例指导说明,对于城市基层干部明确城市基层治理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特别是掌握一线工作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积极指导意义。
政府公共关系展示的是政府形象、政府行为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是政府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总称。本教材要传播给读者的是:当今,政府公共关系时代的到来,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和状态;从管理学的角度,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管理。本教材共分8章,分别有三位作者撰稿,谭昆智做全书统稿。
本书结合《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基本职责,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建设,开展党内监督和纪律建设,实施党内选举,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加强农村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农村党的建设和乡村治理责任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述,并结合乡村先锋人物故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典型案例、知识链接等内容,为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具体管用的方式方法,是做好农村党务工作的实用指南。
现代城市社区承载着*基层的城市活动,是城市基层治理*主要的操作层面,城市社区的发展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书首先介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背景知识,接着通过理论梳理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和预测,并对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进行归纳总结,*后通过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实证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讨论了我国社区发展的战略构想以及提供了政策建议.
陆留生、王剑锋、史卫民主编的《中国和谐社区--太仓模式(太仓市政社互动调研报告)》内容介绍:“政社互动”是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的重要尝试,其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与还政于民、政府主导与社会自主、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也是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集中体现,其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机构调整和变化,而在于新机制的建立。《中国和谐社区--太仓模式(太仓市政社互动调研报告)》对江苏省太仓市“政社互动”的试点情况作了全景式的说明,对改革的进程和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全国其他地方的类似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案例。
公共部门领导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把握国际公共部门领导力研究的热点及趋势,对于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科学知识图谱及可视化分析工具,以1997-2013年间西方公共部门领导力研究的权威期刊文献为样本数据,绘制系列科学知识图谱,对西方公共部门领导力研究的年代增长、主流期刊、国家分布、合作情况、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词网络等做了深度研究。
......
平衡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书稿以瑞士、英国、新加坡、印度与菲律宾为例进行经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那些在民族问题上处理得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建立了一套以包容与凝聚为核心理念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的顶端是一部共同接受的宪法,在宪法意义上尊重和承认各民族的共享权力与平等权利,并予以清晰明确的界定。宪法之下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一套复合的治理体系:纵向而言,在国家结构形式上,要有合理的权力结构安排来协调国家与民族聚居地区的权力关系,以体现各民族共同享有权力、共同治理国家;横向来看,在选举、议会、行政等制度中要保证各民族的代表权;在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要有相应的资源分配、社会福利以及文化教育政策,以调和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分歧、增进相互交流、扩大共识基础;作为国内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包括城乡在内的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是我国政府的目标。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应该说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依旧没有实现“均等化”的目标,那么如何衡量我国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呢?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巨大,农民满意吗?虽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但是现实中存在着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引致该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原因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政府官员的公共决策?如何真正地克服政府官员内在的不太偏好向农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阻力?该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以为政府今后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从而使得本问题的研究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