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周恩来(1898-1976)-生平事迹。书中所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见亲闻,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和内情,并纠正了不少流传较广的不切实际的说法,确实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珍贵读物。从书中,读者会更真切地了解到周恩来坚定的原则 性和过人的智慧、巧妙的斗争艺术以及丰富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周恩来寄语(青少年版)》是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编辑的。书中主要收录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对人生的感悟、理想和追求;参加革命特别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对于青年一代的期望和教诲。文字简洁,内涵深刻,是一部适合青少年学习的读本。
《*书信故事丛书:*致国民党人》中*历来重视统战工作,尤其重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阶级斗氧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谁是革命的敌人,谁是团结的对象,谁是依靠的对象,谁是领导力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政策。而后在这_思想和政策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工作。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打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旧军阀的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左派以及广大的小资产阶级都是团结对象。当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时'蒋介石等便不是团结对象,而成为打击对象。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者陈独秀及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者没有认清当时形势,没有制定正确的政策,结果使革命遭到惨败。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今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 1920年9月,16岁的邓小平在重庆乘“盎特莱蓬”号邮轮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他化名邓斌,任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同张云逸等于12月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军第七军和右江根据地;次年2月,又发动龙州起义,建立了红军第八军和左江根据地。他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我)25岁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小宁乡县花明楼乡的炭子冲一户普通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喜欢读书,求新上进。14岁时,他剪掉辫子,以示与清王朝决裂。17岁在玉潭学校就读期间。刘少奇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斗争,后又参加护国讨袁运动,并将字“渭璜”改为“卫黄”,以示保卫炎黄子孙的志向和决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少奇深受影响,利用暑假赶赴北京参加了营救爱国学生马骏的斗争。这年秋天,他进入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准备留法勤工俭学,后因留学费用昂贵未能成行。 1920年10月,刘少奇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经人介绍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这时他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包括刚刚译成中文的《共产党宣言》……
本系列丛书共有八卷,即:《*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开国元帅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开国大将的故事》、《早斯革命家的故事》。书中收录的人物,都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然书中所试进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留下的精神的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下竭的财富。 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无疑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能够从这套书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境界,领悟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