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作者为春秋时吴国的将军孙武。《孙子兵法被列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并有“兵学盛典”和“古代兵书”的美誉。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通过对《孙子兵法》多年研究,在本册书中也描述了孙子思想在当世的运用和自己的心得,故具有一定阅读欣赏价值。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荣维木所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为《中国史话》系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包括人民军队的诞生、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部分,使读者较为清晰的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早的*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 慎战 知道 等军事思想,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和一些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政治、军事、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历来被称为 兵经 ,其著者孙武则被尊为 兵圣 。该书流传已两千多年,从17世纪开始陆续有多种外文译本面世,至今它依然在全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以断代为序,分別介绍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等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46位兵家,他 们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产。这份遗产不仅属于军人,也属于各行各业;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军事理论,被各国商界和企业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孙武、曾国藩等关于军队建设和管理的原则,被许多企事业团体运用到自身的经营或管理上。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在军事上的运用,也为许多西方汉学家所景仰。这就是奉书所要带给您的智慧范例。
战区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为指挥平权、津清两路北段的对日作战,将冀鲁两省划为战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9月中旬,军委会将津浦路划为第六战区,下旬,由程潜接替蒋介石任司令长官。该战区在1937、1938两年中进行了平汉路北段沿线作战和黄河两岸作战,1939年初,军事委员会调整战区战斗序列,该战区辖区为河南省和晋南中条山区,程潜调任天水行营主任,卫立煌接任司令长官。1941年6月,经过调整,该战区原辖豫东、豫南部分地区划归第五战区。 第二战区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划晋察绥省为第二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也编入该战区战斗序列。8月,该战区进行了南口、张家口作战。不久,在八路军的配合下,进行了忻口、娘子关、平型关和太原保卫战,其中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火
十三届 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兵役法共11章65条。主要从法律上强化党对兵役工作统一领导,保证兵役工作的正确方向;优化兵役基本制度,突出志愿兵役的主体地位;完善兵役登记和平时征集制度,对兵役登记对象范围、程序办法、查验核验等进行系统规范,健全高校兵役工作机构,放宽高素质兵员征集年龄限制;优化服役待遇保障和退役安置制度,明确公民入伍时保留户籍、 义务兵可以提前选改为军士,调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政策,规范退役军人的安置方式和适用条件;创新兵役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兵役信息化建设,建立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明确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1998年12月29日、2009年8月27日、2011年10月29日历经三次修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共12章74条,对平时征集、士兵的现役和预备役、军官的现役和预备役、军队院校从青年学生中招收的学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战时兵员动员、现役军人的待遇和退出现役的安置、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规定。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将迎来全面修订,军官生源、退役方式、军校学员的去向等方面内容将被修改。
《三十六计》由《小墨香书》编委会编
图文中华传世经典系列。 《三十六计》将我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生动形象,从古至今传习久远,其用途广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等各方面。本书在重新整理编译原著的基础上,每计均由《计名探源》、《原书解语》、《用计例说》、《原书按语》四部分组成,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将这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奇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像空间和愉快的体验。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万余名百姓及全连撤离,主动将敌人引致莲花峰并数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但终因敌众我寡,被逼至绝境。他们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展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万余名百姓及全连撤离,主动将敌人引致莲花峰并数次打退日
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作者追寻历史的足迹,以翔实、生动的口述史料为依据,汲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卢沟桥事变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
《三十六计》由《小墨香书》编委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