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但今天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既熟悉也陌生。熟悉的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和计划经济年代,它给人们留下了亲切的面孔和难以割舍的情怀;陌生的是,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逐步转型的今天,这个传统优势似乎悄然地离我们渐行渐远。从人们对日益杂乱的精神家园守望的无助和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更多的人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必须艰难启程了。 当作者真正思考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才能走向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触及了一个至为复杂的领域,这不仅是多学科的研究焦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占领的高地。直到再深入下去才发现确有“读天下书未遍而信口雌黄”之嫌,由此感到惴惴不安。这正应验了布莱克进行现代化研究的感触,“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
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全书定位于准确、系统地记录和整理这些重大决策、重要方针、重要举措,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事件,全面、客观、准确地再现了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2006年12月底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辉历程,真实记录了28年来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重要文献、重大活动、重大典型和重要学术成果等,对于学习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掌握我们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提供基本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本书结合微观与宏观两种研究视角,围绕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书中结合信息技术采纳、电子政务、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理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环境的信息技术采纳综合模型(ITAIM),并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采纳的实证分析,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书中还从战略角度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定位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分析成果建立微观的政府部门信息技术采纳研究与宏观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间的联系。书中多角度的分析对从学术研究视角全面理解电子政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所裨益。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传播学等领域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关注电子政务及相关实证研究的阅读参考,也适合作为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管理者和实践者思考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问题的参考读物。
中国古代军事斗争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战争主体的古代军队是如何构成的?如何进行训练的?他们又是如何打仗的?很多读者只能从影视作品中获得一些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片面知识。本书试图还原中国古代军队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古代军队为众多读者所不知、所不熟之“秘”。本书从士兵入伍讲起,详尽阐述了士兵的训练、将帅的选拔、作战所用的冷热兵器、安营扎寨、粮草运输、防疫治病以及兵学理论等诸多问题。本书语言简练生动,资料翔实,对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和军事迷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外军政治性工作100例》精选了外国军队开展政治性工作的100个事例,分为思想教育篇、人事工作篇、政治作战篇,每个事例后作了评析。这从政治性工作的视角,打开了认识外国军队的一扇窗口,具有丰富知识和启发思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