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二战期间德国海军的巡洋作战入手,讲述了德国海军战略, 俾斯麦 号的建造、服役、训练、出征过程,并详细描述了 俾斯麦 号躲避英国海军搜索,在丹麦海峡击沉 胡德 号,多次遭受英国海军追击和袭击,在外海被击沉的经过。
《军事技术论》是军事技术哲学专家刘戟锋教授早年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我国军事技术哲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军事技术论》1991年出版。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作者运用技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入手,通过对军事技术进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缜密分析,揭示了军事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内在根本动力是进攻与防御的相互作用,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军事技术的社会转移是军事技术得以再跃迁的前提条件。在多视角考察的过程中,书中也论及了军事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平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在当时颇具新意、现在也仍具启发价值的独到见解。
马瓦拉、拉贾左著的《基于计算智能的军事冲突建模》通过利用计算智能的军事冲突建模,探讨了计算智能方法在冲突建模中的应用。传统的冲突建模以博弈论为基础。当需要处理三个以上参与者的博弈,以及克服博弈论内在的局限性时,利用计算智能的冲突建模就成为我们的。国际军事争端定义为两国或多国之间的一组摩擦互动,这可能导致军事力量的炫耀、武力威胁或者明确地使用武力。这些摩擦互动可能会以和平或战争收尾。本书研究了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两国之间冲突的风险进行建模。这些关键变量包括,同盟国一一衡量军事同盟存在与否,近邻国一一衡量国家之间是否共享一个共同的边界,以及军事大国——衡量其中一个或两个国家是否都是军事大国。利用计算智能的军事冲突建模采用各种多层感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支持向量机、神经模糊
本书对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做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概括性地介绍了网络空间及其力量运用情况,对网络空间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重点说明;全面介绍了网络空间安全潜在的威胁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重点论述了防范网络攻击和消除网络空间威胁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虚拟战场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的军事仿真系统。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网格、普适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虚拟战场的开发和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与演习、军事问题研究、武器装备论证等军事实践活动,正成为21世纪不可缺少的军事基础设施。全书以军事应用和技术开发为主线,侧重于虚拟战场的构建和工程实现,共分5章,除绪论外,包括硬件基础、软件实现、货架产品、开发案例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仿真专业学生、军事仿真系统研究和开发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
周智超、刘钢、徐清华编著的《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理论与应用》根据现代反舰导弹所具有的航路规划功能,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理论及应用问题,主要包括:航路规划的战术价值、使用要求和基本原则,反舰导弹航路规划方法,典型应用下的航路规划指挥决策,航路规划的方案评估与优化,以及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航路规划的实现等问题。并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设计与实现了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航路规划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仿真系统。作为系统深入研究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理论和应用的专著,本书主要面向武器装备研究和运用人员,也可以作为导弹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以及从事导弹武器控制系统使用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信息时代变革》主要阐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过程,辨识关键路径项目,包括为跃进式的创新和各种试验活动创造条件,关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变革关键领域,如信息的分布状态和信息质量等。《优势力量》侧重于对美国国防部的变革构想与实现途径的阐述,希望开发一套能够便于理解的原则,可用于CISR投资政策和决策之中,为正在进行的美国国防部变革提出值得注意的要点,以有助于构建网络中心战的基础,持续发展和完善网络中心战要领框架以及全面实施这一概念框架。本书内容包括:导论;背景与目标;应对变革的挑战;战争中的信息技术;未来战争的本质;信息时代的军事;变革战略;测量变革价值;导论;命令与控制;工业时代的命令与控制;工业时代组织原理与进程的破坏;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力量的特点;互操作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