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该书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隆美尔战时文件》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 哈特
《1944:龙陵会战》叙述的是1944年滇西抗日反攻主战场的战事 中国远征军的龙陵会战,及其后收复芒市、遮放、畹町,与反攻缅北的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友、打通中印公路的全过程。全书中心在远征军以重兵三战龙陵,其间还粉碎了日军 断 作战攻势,终于以硬碰硬的攻坚方式攻克龙陵古城,创造了抗战史上中国军队以大兵团及空前规模的步炮空协同,实施攻坚作战并赢得完全胜利的全新战例。 《1944:腾冲之围》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八年抗战"短短四字中所包蕴的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灾难极为深重的一次战争,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本书沿着时间轴,全景再现二战的完整过程,汇集大量史实资料,配以宝贵的照片和精美的手绘信息图,是了解和学习二战史的经典入门科普读物。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以史为鉴,共同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国殇》一卷,记述自1931年 九一八 事变、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直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将士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英勇杀敌的详细过程,重点描述了战略防御阶段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晋中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次次空前惨烈的大会战,谱写出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起反抗、浴血沙场的民族壮歌。 《国殇》第二卷,讲述了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的艰苦历程,重点记述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几次重大战役,详细地描述了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上高战役、浙赣会战等。歌颂了中国官兵顽强不屈、殊死血战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从日军发起的一次次 围剿 战、 扫荡 战和细菌战中,揭露出侵略者的凶残和罪恶。 《国殇》第三卷
作为20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40年6月,年仅22岁的路易 阿尔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的第XA号战俘营。他作为编号70670战俘,在那里一直呆到1945年5月,出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路易 阿尔都塞带回了三本笔记本,记录并评论了他在战俘营的生活经历、他与战友的讨论、他的感受、他的阅读以及他在哲学、宗教、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思考。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追踪他疯狂的最初迹象。这部《战俘日记》还摘录了他与亲友的通信以及在营地出版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位真正的作家。
1
本稿叙述和刻画了发生于1944年9月的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将领预计几天内可较轻松拿下该岛,不料守岛日军依托大量诡异而坚固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致使攻岛美军蒙受重大伤亡,战斗拖延了两个月才以守岛日军被整体消灭而结束。战后美军仔细研究了守岛日军的防御工事及战法,吸取了大量血的教训,并将之广泛运用于后来的对日作战之中。 本书基于详实的史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具体生动而客观地讲述和刻画了发生在贝里琉岛那场残酷、激烈、令人难以遗忘的战争。
*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本书是英语世界*部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的视角重新讲述这场战争的现代历史著作。作者亚历山大 沃森关注的不仅仅是在柏林和维也纳的领导人,还有中欧的民众。这场战争打碎了他们的社会,摧毁了他们的国家,留下了苦难和暴力掺杂的有害遗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空军凭借先进的战术理念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一度称霸欧洲天空。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由于战略失误和资源枯竭,空军的优势逐渐丧失,最终走向崩溃。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本书从不同时期的战场表现切入,生动讲述了德国空军从一战后的重新武装,到二战初期的闪电战、北非鏖战、入侵苏联,再到东西线败退、本土防守,直至最后溃败的全部兴衰演变过程,重点论述: ★ 编制组织:新式 空军建制的 诞生与演变; ★ 装备技术:新型武器与科技的列装迭代; ★ 后勤保障 : 军事补给体系的优势和劣势; ★ 晋升机制:空中机组成员的选拔与升迁; ★ 理论学说:军事思想体系的构建及发展。 全书涵盖5大发展阶段、近30幅单兵装备彩绘图、50多种德国主力战机手绘图、100余位历史人物、逾250张珍贵历史图片
本书为著名军史专家刘统教授的又一部军事力作,全面叙述1946-1949年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全书分为六个部分,*部分从1942年伦敦成立联合国战争罪行审查委员会开始,叙述日本战争罪行调查的两个阶段以及战犯确认和逮捕的过程;第二部分分10章详细介绍十个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第三部分为五个重要战犯和上海集体审判日军将领案的审判经过;第四部分介绍了四个重要涉外案件的审判;第五部分探讨了审判的相关问题;第六部分附录日本重要战犯名录和审判日本战犯统计表。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的基本删节的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最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回忆录”,作者用他透彻历史的思想,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深刻背景,从历史的深处来审视这场人类文明历史记录大规模的战争;作者从其独有的视角出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叙,达到了空前的详尽,其亲身经历与文献引用相得益彰,从战略全局、重大战役全景,到战场细节,表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如此鸿篇巨制的历史著作,其构思之严密、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精彩,不输文坛巨匠,并以本书一举捧得诺贝尔文学奖。
基于39卷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及大量史料,本书深入分析1941年珍珠港遇袭事件,试图厘清其预警延误和决策失误原因: 一、固有的认知偏见:对新事物和新信息的忽略,无视情报专家意见; 二、组织间政治斗争:机构、军种间暗自竞争,情报交流和共享不畅; 三、搜集与分析脱节:未能将众多碎片化情报,整合为有效决策信息; 四、噪声情报的干扰: 信号 被 噪声 淹没,对分析判断产生误导; 五、预警响应的成本:对每个模糊预警都做出行动回应,成本过于高昂; 六、突袭者欺骗策略:虚假警报隐瞒其真实意图,或避免信号被发出; 作者认为,面对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时,决策者不能全然指望战略预警,唯有接受并适应不确定性,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及时预警、正确决策。 本书被西方业界奉为 *全面研究情报失误导致被突袭的*著作 ,具有极高学术研
本书汇集了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至2023年期间研究、重现这场战争的学术成果、文学作品、教学设计等著述和文章的书名、文章名、内容简介和封面等,是一部较全面反映130年来研究、展示甲午战争状况的工具类图书。
《敖德萨档案》由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编著。 《敖德萨档案》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有组织地屠杀了包括600万犹太人在内的1400万平民。自由记者彼得·米勒偶然得到了一位的犹太老人的日记,于是开始调查和追击日记中的“里加屠夫”——党卫军上尉罗什曼。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米勒的行动竟然惊动了西方各种团体甚至国家谍报机构。一场惊险曲折的追捕与反追捕的较量展开,从中更揭露出一桩震惊世界的重大军火交易内幕。水落石出之际,我们不禁掩卷深思:这难道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吗?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本书对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外有关上海抗战研究所出版专著和文章进行集中整理、分类,并进行适当评析,旨在立足以往相关研究基础,对上海抗战研究作全面回顾,以期反映国内外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和蕞新进展,为进一步推动抗战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是一部服务上海抗战研究的工具书,包含丰富的著作资料(含内部编印的重要文献)、论文资料(含部分重要的内部资料及论文集载文)等,分论文卷和著作卷两大类,每一类里根据研究主题分为总论、淞沪抗战、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伪统治与暴行、抗战胜利与善后、相关人物、相关问题8个小类,附录里对上海抗战研究进行了总体述评,足以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本书从通信对抗的诞生、成长、壮大和在实战中的使用,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收集了大量而翔实的资料,进行了而详细的论述。在介绍传统的通信对抗理论,常规的通信侦察、测向、定位和干扰技术的基础上,摈弃烦琐的数学计算和理论推导,用通俗的语言和图、表阐明了深奥的原理,重点论述了对各种新通信体制和可纳入通信对抗作战对象范畴的非通信体制进行对抗的机理。本书概念清晰,结论明确,系统性强,为通信对抗在信息战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见。本书可作为从事电子对抗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资料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军事指战人员的参考书。
《朝鲜战争全景纪实第1部:黑雪》详细记述了一九五〇年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及出兵朝鲜后志愿军打的第一、第二次战役。着重描写了中、美、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决策、指挥部署,每个人物的性格及变化,以及各级战争机构的内部动态、各重大战役,如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得手、斯大林允诺援军前后反复、周恩来与林彪莫斯科谈判、彭德怀临危受命、挥戈待机出奇军、志愿军初与外国军队作战的心理状况等等,作品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书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对话都有史实依据。既是一部资料丰富的纪实文学,也是一部新奇多彩的创作小说,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极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