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对青少年关心的话题,读书、升学、作文、做人、修身、谈情、爱恋等做了探讨,劝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眼光要深远,夯实基础,勿贪图世俗名利。娓娓道来,很受读者欢迎。本是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之作,此后多次重印。本次出版,补充了朱先生相关的文章多篇,以供青年朋友参阅。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了凡四训》将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译文、点评四个部分,以文意完整、便于点评的原则划分段落,点评中或结合历史典故相互印证推演,或超越时代局限辩证分析,对原文中的部分观点给予理性解读,取其所长,完善不足,其中也不乏译注者的一己之见,仅供读者参考与讨论。
本书是中世纪哲学家司各特的重要著作,作者在其中探讨了上帝与靠前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从靠前原理的角度谈了对上帝的认识,涉及哲学基本概念和问题。司各特在书中对存在概念的讨论,在中纪纪经院哲学家中是很好独特的,尤其是对上帝是否“存在”(存在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上帝)的精细分析,他找出安瑟伦的先天证明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动摇了阿奎那的后天证明。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也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你才能得到别人也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强有力地回应各种质疑之声,发出了鲜明信号。对普通大众深入把握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大众的哲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丛书在表达方式上,力戒纯粹的抽象思辨和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力求适应大众的新要求,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中国老百姓的话”,追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明扼要,娓娓道来。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立脚点,分别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论、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实际的事例和历史小故事,深入浅
牟跃主编的《商务馆小学生图标手册》是普及常用图标知识的实用手册,也可作为小学生生活指导用书及学校辅助使用。书中介绍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常见的公共标识600余个,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密切相关,同时还设有“图标猜猜看”和“小知识”等栏目,及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使得这在掌握图标知识的同时,提高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晏子春秋》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古书,全书既有子书的特点,又有诸如《战国策》等史书的风貌,共8卷,由短篇故事组成,刻画了晏子及其身边诸人物形象,所载史实,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
迟方旭著的《保护英雄烈士人格利益民事公益诉讼法立法建议稿及简要说明》内容包括: 章:总则;第二章:公益诉讼的提起;第三章:公益诉讼的管辖;第四章:公益诉讼权利和义务;第五章:附则。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是一部有重要意义的作品。莱布尼茨是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德国的哲学家和伟大的科学家,而克拉克则是牛顿的朋友和拥护者。这一论战实际上是莱布尼茨和牛顿派之间有关世界的一些根本观点,特别是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本性的观点的争论。莱布尼茨虽然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但他对牛顿的时空观的批判,不论对哲学家或物理学的发展都是有的促进作用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对哲学史和科学史的研究者,特别对有志于探索时空观念的发展史的人是的历史文献,对一般学习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学生也是重要的读物。
这是一本图文结合的有关分析哲学的通俗读物。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仅创造了四大发明等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凝聚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智慧。这些财富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陶冶我们的道德和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库本着推出新、继往开来的宗旨,精选了经典传统文本28种,重新整理和编译,并采用双色套印的手法,配以多幅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收藏价值。优雅的文笔、精致的装帧和低廉的价格是这套丛书的闪光点。
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中的沧海一粟。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这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意识,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坚强或懦弱,果断或犹豫等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大师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 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
庄子,姓庄,名周,生年约在公元前三七○年至前二八○年之间。那是个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也是传统秩序与价值系统面临崩解与重建的危机开头。庄子在深度烦恼中,洞察了人生智慧。“道”是究竟真实,宇宙万物(当然连人在内)是源之于道,又将回归于道的。因此,由“道”的观点看待人生,只会有觉悟的喜悦,而不会有情绪的波动了。庄子可以活在当下,也十分珍惜他所拥有的一切——在物质上极度穷困,并不妨碍他在心灵中无比充实。 就从这种体认出发,本书分为四辑:一、“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从鱼的快乐到庖丁解牛,无不彰显万物相通的理趣。二、“提升人生的修养境界”,从果若木鸡到鼓盆而歌,其间亦有循序渐进的不同阶段。三、“怡然自得的处世哲学”,从黏蝉老人到得意忘言,每一则故事都发人深省。四、“凌忽世俗
《菜根谭》,乃明代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此书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不可思议、潜移默化的力量,被视为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社交明规则”。本书将《菜根谭》中的箴言在理想立志篇、修身处世篇、心态交往篇、做人做事篇四大方面加以归纳提炼,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配以人情事理、人际角度的加以解读,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书有所感悟、有所获益,进而在人情社会中游刃有余地修身养性、得体处世、实现理想,共同营造我们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