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内容涉及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等。内容广博,思想深刻,论点精辟,堪称中国古代的智谋经典。全书共分六章,仅一百三十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此次出版,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原文进行了精心的审校和精准的翻译,并根据原文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析,且配有形象、直观的图解和生动、诙谐的漫画故事,让读者是在阅读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和愉悦的心情。
书稿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重庆市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与中国道路 中的一卷。作者从写作缘起、主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传播和影响力四个方面,用当代视角,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解读。通过解读,让读者了解物质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性地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问题的原理、共产主义对现实革命运动的影响等问题,以及该著作对认识社会发展历史、全球化进程等问题的作用。
本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10版在保持第9版基本体系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充实了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既保持教材的稳定性,又紧贴时代热点,具有时代性。
日本著名学者内田树和石川康宏先生以书信往来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著作、马克思和美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能在美国扎根、马克思一直以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青年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内容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体裁别具一格,富有创意。两位先生文风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态度、观点及视角不尽相同,这种形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可读性,能使读者以轻松愉悦、快乐自由的阅读方式品读马克思、了解马克思。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系列图书在日本出版后,销售达百万册,后被翻译到世界各地,为全球青年所热爱。《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中文版自2013年出版后,迅速成为中国通俗理论读物领域的重点畅销书,并被列为中纪委推荐党员领导干部阅读的56本图书之一。
本书以恩格斯的人生历程为主线,从恩格斯的青少年时期写起,分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选取对恩格斯的人生走向、革命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故事、事件,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真实、立体地记述了恩格斯的成长历程、家庭生活、婚姻爱情、与马克思的友谊、理论贡献、革命活动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的人生历程。
“为人类而工作”是马克思一生的理想和写照。本书通过截取不同的时间段,在勾勒马克思的童年时期、大学生活、爱情故事、学术研究、革命事业等等成长与奋斗历程的全貌中,深刻地展现了马克思作为“顶天立地的伟人”和“有血有肉的爱人”之间的辩证张力,形象地凸显了他作为“人间的普罗米修斯”那波澜壮阔的英雄人生。
后现代主义哲学孕育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60至70年代,后现代哲学成为一股令学界瞩目的热潮。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在现代性时空中的充分展开,以及世界各国学者对之进行的研讨与交流的日益深入,后现代概念谱系的核心即后现代哲学概念也日益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本书精选了当代欧美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问题研究的15本著作,按照著作的出版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清晰了解后现代性问题论争的由来及主要问题域。本书对深入研究后现代哲学观念的产生、基本观念、与现代性的辩证关系等总体性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还对深入研究后现代的文化、社会政治问题、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柏拉图对话著作中的两篇,《卡尔弥德篇》所讨论的主题是“节制”(sophrosyne)。 《枚农篇》的对话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枚农,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 。苏格拉底认为必先清楚“美德是什么”才能确定地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它问题。
肖鹏著的《马克思的20个瞬间》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中的二十个经典瞬间,在他一生的某个特定时刻,他经历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的经历和思考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些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回答。
肖鹏著的《马克思的20个瞬间》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中的二十个经典瞬间,在他一生的某个特定时刻,他经历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的经历和思考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些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回答。
1927年,德国著名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在达姆斯达特“智慧学派”大会上发表了名为《人之特殊地位》的报告。1928年,舍勒在此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出版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单行本。《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德文版先后出过数版,但通常所见版本是不同编者按不同取舍标准在不同时期对原文的加工成果,包含了来自编者而非作者的文本改动,改变了舍勒生前撰写出版这本书时的原始面貌。本书根据《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928年第一版译出,为中文读者首次呈现了舍勒这部代表作的原貌和原初筹划。本书围绕“人”这一概念展开,期望在摆脱神学、哲学、自然科学视角的束缚下,从哲学人类学这一崭新视角提出“人之本质结构”的问题,获得有关“人是什么”的认识,并提高人之为人的自我意识。书中,舍勒首先揭示了“人”这一概念的二义性:“人”可以是
本书收集了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五十八篇论文。它们大约可分三类:人与世界及人群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这些文章不仅对创立英国文学新风格起了作用,而且对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及科学的思想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西方理性思想为何发轫于希腊世界?影响西方数千年的哲学和数学思维,又是如何从爱琴海诸岛诞生的?法国学者韦尔南在其经典作品《希腊思想的起源》中,给出了一个精彩的判断:希腊理性是城邦的女儿。随着迈锡尼王宫文化的陨落,开放的公共广场取代了围墙高筑的宫殿,自由的辩论取代了神圣的王宫号令,人人平等的公民关系取代统治与被统治的权力结构,希腊人也因此打开了新的视野。哲学家们将城邦的生活体验投射进宇宙,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希腊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