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黄宗义、章太炎、梁启超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精神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500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欲成大事者,王阳明!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触摸王阳明的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它的真谛。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
他曾是叛逆少年,却潜心研究学问,创立阳明心学;他是军事帅才,几次平叛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他居官场半生,只要他肯,功名富贵便唾手可得;他能出奇制胜、阴谋阳谋,把各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但他也一生历经坎坷——廷杖、大狱、刺杀、被贬、被诬……他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家庭、幼年、游历、应试、被贬、悟道、讲学、剿匪、平逆,等等。在紧凑的阅读体验中让读者全面了解一代传奇圣人的跌宕人生,真正明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真正的伟大,是像王阳明那样的第一等人物,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这样的人物。”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其内容全面丰富,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道德规范、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仁义礼仪、名利得失、修身养性、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众多内容于一体,荟萃了中华民族春秋时期的文化精髓。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大学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问大于生命:生命受学问支配,徐迟笔下的那种“白吃天才”是。还有一种,生命大于学问:生命因学问的滋养而变得更加饱满丰富,乃至气象万千。李泽厚即是如此,既有漂亮的羽毛,也有俗气的辫子。哪能可贵的是,他摆弄起来都那么自然。自然就讨人喜欢。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经典常谈》可以同时适应三个层次读者的需要:是初学者,对初学者特别有用,因为所讲都是基本精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二是对已有一定文史基础的读者,也有很大用处,因为它指引由此循序而进的学习途径与方法。三是对学已有成的读者,也有很多的用处,因为这是作为一代学者朱自清对传统文化典籍研究的一个总结。
《中华经典素读本(诗词编)(1年级下册)(第2册)》为中华诵·经典素读教程系列之一。为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国学精读精讲教材。全稿共60课,分为唐诗选、宋词选、元曲选三部分。具体到每课设置原文、注释、大意、阅读提示、创意空间等模块。
本书的编排,即按照“转识成智”这一问题的思路,将对清华学派的研究分为三编。编是关于清华学派的总论。在第二编中,将对清华学派的哲学思想源流及其历史演变加以考察与论列,其中,关于清华学派与实证主义的关系是本编的一个重点。第三编是对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学派——现代新儒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之所以收入这些对于现代新儒家的研究,是为了给清华学派提供一种参照系。 如上所述,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对于转识成智问题的关心,其实不限于清华学派。在转识成智问题上,作出了独特思考并且具有思想创获的,除了清华学派之外,还有现代新儒家。但是现代新儒家们对于转识成智问题的思考,是迥异于清华学派的。如果说清华学派对于转识成智问题是思考受惠于康德,那么,现代新儒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却是反康德或者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理论呈现出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和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的过渡性质。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比较模式,打破了过去以“体用”学说为代表的旧的“范式”。另外,他还开创了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儒学研究的新境界,将以往肤浅的比较和解释深入到本体论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层次。从这一点来看.梁漱溟的一只脚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开创者之一。但同时他的思想还带有旧时代的痕迹,用贺麟的话来说,他“一面重新提出儒家的态度,而一面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亦未完全逃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圈套”虽然我们不能将梁漱溟所说的“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的说法完全等同于以往的“中体西用”说,因为在梁漱溟这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意义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经典语录集,洪应明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书中采儒、道、释三家思想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囊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影响深远。
《圆来如此》将人生、社会及宇宙万物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简约为圆,并探究其因,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圆来如此”的和美世界。读本书,犹如赏圆,心有圆满则安宁不争,心中圆润便不会因特别而失衡焦虑。循环往复的圆,仿佛宇宙之永恒,彰显出生命通透、人生自在、社会和谐及万物自然;又宛如心旅,不仅使我们感到内心与外界平静、祥和,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做好人生规划和控制,特别是能警醒处在事业高峰期的人,学会反思,懂得“千里之行止于足下”,方能实现归零的圆满人生。该书是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及感悟等碎片化信息为基础加工而成的散文与诗歌作品集,有新意、有哲理,耐人寻味。
《尚书礼记(国学经典精注精译)(精)》由高山译注。 《尚书》意即“上古帝上之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由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雌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