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它理论,如直觉主义,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道德观。应当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对这种选择的哲学描述只能是:它是相互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适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本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堪称西方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在书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善、道德德性、行为、公正、理智德性、自制、快乐、友爱、幸福等十部分内容和观点,其中不乏精辟的思想和精彩的论述。
这是一本足以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的现实指南。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本书集中讨论了动物伦理学有关的问题意识,并希望由此使不同背景的读者在个人生活与公共环境中,找到人类和动物的相处、共存之道。本书从追溯 人类中心主义 的起源与演变并剖析这一症结开始,说明 动物也应是值得讨论的道德问题 。接着回溯动物伦理学兴起的社会和思想背景,并进入哲学领域,逐一介绍效益主义、康德主义、亚里士多德的 致善论 、女性主义,以及德性伦理语境中的动物伦理学。作者力求用简练、平实的语言,严密、明晰的论证,理性而温暖地邀请读者看待动物的问题,因为动物伦理不仅仅希望减少动物的苦难,也着眼于改善人性的道德品质、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本书源自 看理想 热门音频节目,整合修订后出版。
一直到19世纪末,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是同一概念。1903年,摩尔的《伦理学原理》出版,宣告了另一种伦理学即元伦理学的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王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兴起,以及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复兴,伦理学研究呈现出了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与元伦理学鼎足发展的局面。而由摩尔所倡导的元伦理学研究的哲学意义,仍然是当代伦理学大家关注的重心。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摩尔的《伦理学原理》才被列选为20世纪前半叶一部伦理学经典名著。(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分析哲学兴起以后,传统的伦理学研究受到了重挫,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重新复兴。) 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摩尔提出的 自然主义谬误 的命题,进一步澄清了伦理学的学科内容。摩尔认为,怎样给 善 下定义是全部伦理学中根本的
本书是对当代政治哲学影响*的外国伦理学名著,为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属于*自由主义。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自然状态理论,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国家;超越*限度的国家;乌托邦。
本书是为英美国家大学本科学生提供伦理学的历史背景和视野的伦理学史书,具有通俗性和研究性的双重特征。书中作者坚持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立场,简明地阐述了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路德、霍布斯、休谟、康德以及现代西方的伦理思想。 本书不仅对当代哲人的思想研究有着它的特殊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确是一部难得的有关伦理思想或者说哲学思想的史书,它是一部充满了哲学睿智的好书。本书不仅能使你获得哲学的知识,而且使你的思维得到训练。
伊斯兰教权威教义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安萨里(公元10581111/伊历450-505),全名艾布 哈米德 穆罕默德 伊本 穆罕默德 图西 安萨里,生于波斯呼罗珊的图斯,自幼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在家乡师从艾哈迈德 本 穆罕默德 拉兹卡尼研习伊斯兰教法,后赴内沙布尔尼采米亚经学院,师从艾什尔里派著名学者、 两圣地教长 朱韦尼(1028-1085)学习教义、教法、哲学和逻辑学。安萨里终生致力于诵经讲学,传道授业,修行苏菲,著书立说。
本书介绍 太傻 和一种叫 太傻 的思想锻炼方法。因为创造这种思想锻炼方法的是太傻留学咨询公司,所以使用这种思想方法的人总是被称为 太傻 ,这本书也叫《太傻天书》。 这本书将教导你如何超越时间,如何对世界上的事情和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进而行动。所以,这本书无关社会、世界、哲学、灵性、励志或者宗教,这本书只关于你。 太傻 真正的意思,你将在这本书中找到,你也将在 太傻 的指引下,找到你真正的自己和你真正的世界。
西季威克认为,伦理学是关于 应当 的研究,因而首先必须研究人们据以推断他们应当做什么的合理程序。这些合理程序即 伦理学方法 。按照人们的伦理学方法所隐含的目的,以往的全部方法可分为快乐主义的与直觉主义的。快乐主义方法又按人们追求快乐的方式分为利己的快乐主义与普遍的快乐主义(即功利主义),两者间存在重要区别。 本书分为总论、利己主义、直觉主义、功利主义四编。序言共含7篇,前5篇为西季威克为英文本前5版所撰,第6篇为西季威克助手琼斯在他去世后为英文本第6版所撰,其中包含西季威克本人的一份思想传记,非常重要。
《伦理学体系》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教育家弗里德里希 包尔生(Friedrich Paulsen,1846-1908)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中倡导一种自我实现的伦理观,其思想源流仍属康德主义伦理学,然而在许多问题上已转向目的论观点,并对康德伦理学提出了许多批评,这使本书在许多方面具有调和传统伦理学中义务论和目的论的矛盾的倾向。本书是在德国哲学和古典文化的气氛下使伦理学体系化的一个尝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亦不乏许多独到深刻的见解。同时,因其成于新旧世纪之交,其中也深刻反应着传统伦理学与新的伦理学思想的抗争。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新颖交叉学科,50多年来一直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生命伦理学目前不仅在学院之内活动,而且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何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实际的进路。 本书1987年出版,是对当代生命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些生命科学技术包括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和优生、生命维持、器官移植、行为控制等。本书在对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即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进行管理的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条例之中。今天增订再版此书,并附有作者近年来的多篇学术论文,可帮助读者一窥我国生命
《劳特里奇美德伦理学指南》一书是 当代美德伦理学译丛 系列图书中的一卷。本书特别强调了非西方的美德伦理学的多样性,同时展现了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美德伦理学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区的哲学中的研究进展。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将美德伦理学和其他伦理学、政治哲学进行比较的文章,以及讨论美德伦理学如何被应用于 现实世界 的文章。 本书所呈现的整幅画卷可以表明,美德伦理学在历史上可能具有的研究形态,以及美德伦理学在当代哲学中可能获得全新方向,要比许多美德伦理学家直到最近才有所承认的更加宽广、更加多样。从而纠正西方的美德伦理学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美德伦理学更发达、更值得关注这一偏见。
查理·芒格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前人发现的有用的知识才是靠谱的学习方法。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需要拥有多个思维模型。如何像爱因斯坦、巴菲特、芒格和马斯克一样智慧思考,明智决策?你就需要学习经典的思维模型。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9个经典思维模型,助你在生活、职场和投资中聪明决策。
致富不是靠运气,幸福也不是从天而降的。积累财富和幸福生活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技能。 这本书收集整理了硅谷投资人纳瓦尔在过去十年里通过推特、播客和采访等方式分享的人生智慧,向读者分享了纳瓦尔关于财富积累和幸福人生的原则与方法。纳瓦尔不仅告诉读者怎样致富,他还告诉读者怎样看待人生,怎样获得幸福,他对财富、人生的思考将帮助你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过上 富有、 幸福的生活。
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已为学人熟知,然则其中的论理学说却在《论正义》中才得以连贯阐述。《论正义》是《伦理学原理》的第四部分,是其社会进化论在社会伦理领域的运用。《论正义》与社会静力学》的结论尽管基本一致 道德法则表达的是完美社会中的完美之人,国家的职责在于防止侵害个人自然权利的不义行为,但是,《论正》却也体现了其学术观点的转变:首先,放弃了对社会伦理问题的超自然解释,而完全采取进化论的解释;其次,明确了道德伦理的生物学起源。由此,倘若要全面理解斯宾塞的柱会进化论,本书应为必需。本书亦能为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助益。
在伊利格瑞看来,性差异是我们时代的重要哲学议题,而发动一场性差异的伦理革命,更是刻不容缓。在本书中,她深入追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梅洛-庞蒂以及列维纳斯六位男性哲学家的经典文本;与此同时,也沉思胎儿与母亲、异性恋爱侣、女人之中、女人与其身体间爱的经验。 通过破除内/外、形式/质料、主体/客体、自我/他者等传统二元关系,伊利格瑞直指经典与当代理论在思索此类经验上的性别盲区。她认为,天使们作为中介本应流动起来,不停地穿梭于尘世与神性之间,以此宣告男人女人婚恋的完满。伊利格瑞深信尊重两性间不可化约的本体性差异之重要性,以 二 去爱,经由爱欲活动,方可达到身体与灵魂的丰饶和美。
作为生命伦理学世界名著,本书推动了生命伦理学学科和诸多生命伦理学派的诞生,开启了人类对生命医学研究深刻的系统反思,促进了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的伦理审查制度建设。本书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四大生命伦理原则: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这四大原则已成为普遍公认的生命医学伦理原则,成为指导医学实践和科研伦理决策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