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 逻辑经验主义 曾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思想界风行一时。殷海光即是深受这波学术思潮影响的学者之一,本书正是他长期钻研的心得之作,对一般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皆详加说明,引领读者进入逻辑研究的世界。 在清华大学跟随金岳霖先生读研究生期间,殷海光先生写出了《逻辑讲话》,此书别出心裁,采用独创的对话体,有如拉家常,试图将高深的逻辑学通俗化,上市后受到广泛认可。之后,殷海光先生在《逻辑讲话》及讲义版的基础之上,写成《逻辑新引》,依旧采用对话体,一位老师与两位学生聊天,老师谆谆善诱,学生倾耳聆听。 本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清晰易懂,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使逻辑初学者在学习时可免于枯燥无味。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技能。 《逻辑思维与诡辩》在强调逻辑本身的逻辑标准的同时,也力求探询逻辑的伦理标准。即正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如何在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在体味如何认识、破斥诡辩的方法论意义的同时,也要追寻逻辑之 法的意识 下的人文价值。
《逻辑十九讲》是美国著名思想家、作家、 新思想运动 之父威廉姆 沃克 阿特金森针对大众读者所撰写的一本逻辑学通俗入门读物。全书从逻辑学*浅显的概念入手,用通俗和生活化的语言,系统、简洁地阐述了逻辑学*基本的原则与思维方式。其中诸如推理、归纳、因果关系、真假命题、是非条件等专业术语,作者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旨在让读者明白逻辑对于日常生活及普通思维、行为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并掌握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以扩展、提高读者的认识面和认知能力。
《逻辑新引》作为一部通俗逻辑学著作,是殷海光先生多年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结晶。本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对每一命题、每一推理之对错,均有例证,清晰易懂;同时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殷海光先生认为,唯有在中国大力普及和发展现代逻辑,才能把人们的认知能力从泛道德主义、泛情绪主义、泛经验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真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昌明。
名学是中国文化由形而上学至形而下学的关键所在,是通天人之际的根本。对于修正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中的还原论思维取向,对于中国正确引入西方学术以及中国学术的本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名学与西方逻辑学相比较,二者具有十分不同的学术品质: 名学更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系统,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治理,这使名学成为儒家名教之学和法家名法之学的基础,而西方逻辑学显然没有这样实用性的社会治理功能。 站在中国名学的角度反观西方逻辑学,我们能清楚看到后者的局限性。西方学术建立在对现实的抽象定义和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一旦沿着逻辑链条推演下去,常常发生 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 的现象,就是道理上行得通,却与现实不着边际。 中国名学能够为本土学术体系提供牢靠的思维防火墙,同时建立起不同文明间
这是一本关于逻辑思维训练的选题。逻辑能力训练题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转变能力,因此,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被人们看中。本书精挑细选500个世界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目,按照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分作十篇,让大家能冲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养成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及时应变,游刃有余。 一个人智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上,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时,更可以发挥突出的作用。
为什么要讲理?为什么希望别人也讲理?因为: ,也是重要的一点,是好的论证使我们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决定。那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理有据的人,无论是实现目标还是完成计划,成功的机会更大。 第二,遇到艰难的道德选择,好的论证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使我们避开有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三,好的论证,使我们更愿意只遵从那些我们有充分理由信其为真的、牢固的观念。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我们就该加强现有的信念,或暴露其不足,以便取舍。 第四,运用好的论证,还能提升我们在社交、工作及个人事务中思考和行动的水准。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某个观点,讲道理通常要比吓唬人、讨好人等办法更有效,至少效果更长远些。 第五,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平息冲突,把注意力放到道理
《意义的逻辑》由 34 篇悖论系列构成,附有5篇论文,是德勒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德勒兹经由古代悖论与现代悖论确定意义与无意义的地位,探寻意义与无意义冲突的场所,探讨事件哲学与生成哲学、内在性平面与无器官身体、时间的神话构想、游戏等论题,其中涉及刘易斯 卡罗尔、安托南 阿尔托、马拉美、左拉、菲茨杰拉德、米歇尔 图尼埃等作家,斯多亚学派、塞涅卡、尼采、克罗索夫斯基等哲学家,弗洛伊德、梅兰妮 克莱因等精神分析学家。深度、高度和表面融入生命构成的复杂关系,而德勒兹摒弃深度,驳斥高度,他经由刘易斯 卡罗尔从文学维度征服表面,经由斯多亚学派从哲学维度征服表面,旨在诠释保尔 瓦雷里的名言: 最深邃的是皮肤 。
推论、二难式、三段式、诡论、谬误 是不是回想起在课堂上、书籍中被 逻辑 绕得头晕眼花的那些回忆?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逻辑,学会思考,殷海光先生别出心裁地把 逻辑课 变为 小故事 ,写下了这本好读易懂的逻辑学入门书 《逻辑新引》。全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将基本逻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情景故事中去,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本书还收录了殷海光先生为青年所写的《怎样判别是非》,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告诉我们判别真、假、对、错的方法,指出人们常常走入的思想误区。 逻辑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诡辩,而是一门让生活有理、可言的智慧学科。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掌握必要的逻辑学技能,学习逻辑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看清世事真相,让世界变得简单。
《逻辑新引 怎样判别是非》是一部通俗逻辑学著作,是逻辑学大师殷海光先生多年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结晶。《逻辑新引》全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将基本逻辑学课程的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情景故事中,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和不得门径之苦,且对每一命题、每一推理之对错,均有例证,清晰易懂;《怎样判别是非》则告诉我们判别真、假、对、错的方法,指出人们常常走入的思想误区,能够让人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养成对是非正误的敏锐判断力,从而更加理性和独立地思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内耗和焦虑情绪? 为什么我们总是追寻幸福,却无法界定幸福的标准?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人生做出的每个选择背后的逻辑吗? 《简单的人生逻辑课》是美国知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继《简单的逻辑学》影响百万读者后,写给年轻人的48堂人生逻辑课,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揭开现代人忽视的内心冲突与价值判断,教你多维度思辨自我、善恶、幸福等人生的重大人生课题,找到自我提升之路,洗涤混沌的灵魂,让平凡的人生不平凡。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世界时一切发生的事情”到“对于不可说的,人们必须报以沉默”的论述,都成功地为世界划定了一个界限。书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实”、“事态”、“对象”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 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王恩洋先生(1897 1964)自言: 昔读《因明大疏》不甚了解。民十三年从先师于南京内院治唯识学。吕秋逸学长讲因明,予得益颇多。后归川,建龟山书院,为讲《入论》,因而作释,仅成半部,因事辍笔。三十四年复在文教院讲《入论》,始续成之。 此《因明入正理论释》1947年由四川东方文教研究院印行。 周叔迦先生(1899 1970)的因明著作有《因明入正理论释》《因明学表解》《因明新例》。其中《因明入正理论释》198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今将王恩洋先生和周叔迦先生的这两种《因明入正理论释》合刊。
1935年《逻辑》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部印成讲义,1936年12月列入 大学丛书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第一版,1937年2月出版平装第一版和精装第二版。本次影印的是精装第一版。 《逻辑》一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二部分,运用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透彻的批评;第三部分,依怀特海和罗素合着的《数学原理》,建构了一数理逻辑系统,包括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类演算、关系演算;第四部分,讨论逻辑和逻辑系统的性质,即逻辑哲学问题。 原书的 目録 只给出了以上四个部分的标题和页码,检索不大方便。今依正文中的标题,制作一 详目 附于书后。
本书是一本清晰、简洁、实用、有趣的论证规则手册,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增补修订4次,被翻译成11种文字。在许多大学、高中的批判性思维、议论文写作课程及各种考试中,被奉为经典。 书中运用大量易于理解、趣味性十足、生活化的例证,归纳了50条必须遵循的论证规则,涵盖了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论证。全书首先阐述了构建论证的通则 如何从可靠的前提出发,如何理顺思路,如何使自己的论证简明、具体;其次,介绍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和演绎论证,讨论了详论、口头陈述、议论文写作和公共辩论所应遵循的规则;最后,揭示了论证过程中常见的谬误及陷阱。 本书能够使你的文章、谈话、辩论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被读者、听众和对手欣然接受。无论是论文和其他论证类文章的写作和阅读,还是辩论、演讲,本书都将是你学习参考的理想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