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尚处于开拓阶段。本书作为开创这一新学科的著作,以“真美在民间”为切入点,展开对民族民间真美意识的潜存、差异、根源、流变规律和审美意识个性与共性的探讨,揭示方言与民族民间审美文化多样性的相依关系,阐发民族民间的审美创造与流播的基本原理,证之以傩艺术美、客家民俗文化美、岭南民俗文化圈等个案研究成果,并展示民族民间美学的多重价值及人类和谐自适地生存发展的审美理想,事关中国审美人类学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建构。作者采取“古今中外打通法”,博观约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论述晓畅,配以彩图,雅俗共赏。
本书提供的是一部经过加工和添加了引文出处的谈访集。这一谈访工作是我与伽达默尔教授于今年年初进行的。书的标题就是我所提问的几个领域。 篇谈访的中心是伽达默尔对于精神科学中理解问题的研讨。其关于效果史之制约性与解释学过程之应用结构的学说洞开了我们精神科学事业的一个反思性维度。对人类传统的保存和发扬不能被描述为只是纯粹的考古性研究和以方法为主导的专业探讨。其出发点和有关视点应当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质询。伽达默尔讲到与传统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传统的阐述者总是被引向一个新的、被扩展了的自我理解。 与传统的对话应当被置放在一个对话的世界、一个解释学的天地,在对话中每个人都只是作为他人的他人而生活着,而且也只有与他人相协调他才能够过上一个成功的生活,——这些在篇的结尾部分被清楚地表达
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专为青年写作的一部美学入门书。作者从 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这个基点出发,结合典型的事例讲析美感的特性及其与实用、科学的差别,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考证、批评与审美,美与自然,美与游戏,美的创造,人生的艺术化,等等重要问题。朱自清先生说,这本小书便是帮助你把凌乱的知识理正,指给你一简捷不绕弯的道路让你走上前去,发现、欣赏和创造人生的大美。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为适应中等学校美学教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素质教学转轨而编写。 本书首先综述“美学”这门学科,然后分章对美的本质、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学范畴、科技美学、生活美学、美感、美的创造、美学新趋势进行比较深入的阐述。各章后均列出思考题,供学生练习,加深印象。 本书后面附有参考资料,可让读者在欣赏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了解工艺美术、摄影艺术、戏剧艺术以及电影和电视艺术等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书旨在提出并探讨对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的解答。审美判断的本质和基础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根据,凭什么权利,按什么原则能够断定一件艺术品是好的、伟大的,或是不好的,为什么它和另一个艺术品比起来更好或更差? 最近,一位著名的作者在谈到美学时,提出一种回避这类重大问题的论点。我觉得必须重提这类问题。美学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在哲学的各分支学科中也如此突出,正是由于它提出了这些令人棘手的问题。我认为,正如下面要谈到的,如果这类基本问题得以解决,其他问题至少在原则上将迎刃而解;反之,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其他问题仍会惘然如旧。 美学的活动,与一般价值哲学的活动一样,很容易受到一种在文学批评和更具 客观 性质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僭越性比较的损害。近代哲学的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进步是逐渐认识
本书是作者的四次较为重要的美学演讲集,分别讨论了“美学”、“美”、“美感”、“艺术”四个领域中的诸多复杂话题,既有古今各家各派的观点评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见,与久负盛名的《美的历程》一样,条理畅达,堪作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