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生经历曲折,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畅言少年中国鼓动国人的梦想到流亡海外,从保种保教到保国保皇,其间他拥有多重身份:改革者、政治流亡者、政论家、新闻鼻祖、北洋司法、财政总长、进步党党魁,直至清华“导师”。然而最突出的是他身上的那种浓重的文化先驱意味。犹如一枚阴阳鱼的活化身,在中国文化经历数千年、萌发巨大嬗变的节点上,梁启超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非常美妙地融和到自己的灵魂当中,并日渐有成。起初,很生硬,有点格格不入,然后随着生命的历程,日渐通融,并推云播雨,开出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一朵奇花。本书从他的浩繁著述中,撷英掬粹,精思集益,虽然不免有遗珠,但希望任公的智慧能够启发极具慧根的当代读者们,也能从这部浓缩其人生和思想精要的语录里,读出有益的启迪、同心的共鸣、同境的沉
佛学犹如人生的经线,让人们心神合一,在颠沛流离的世事中波澜不惊;儒学犹如人生的纬线,让人们徐图自勉,在对手如云的硝烟中成功登顶。 本书《品佛学养心读儒学修身》收纳了经典的佛学禅理以启发世人养心,促进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收纳了儒家精髓以启发世人修身,促进世俗人生达到更高境界,获取更圆满的成果。
法顶禅师,如同一棵傲然屹立的青松,以单纯而清贫的修行之道向人们启示生命的真理。他是自由之人的象征,如同大雪中的寻花者,为生命不断寻找灵魂的出口。《心灵·出口系列:美丽的结尾》了国家与语言的界限,是享誉世界的人生哲学精粹,在世界多个国家同步发行。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之一。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编写了本书,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使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本书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个单元组成,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的一切重要言论不是通过词句而是通过精神来判断的——这是在历史中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而呈现出来的精神。我们懂得基督教的真实含义是在观察它的当代生活各个方面而得到的——无论如何,它与早期的基督教,甚至在重要方面都可能是不同的。 印度伟大的宗教圣典对于西方学者来说似乎只具有
知识就是力量。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会交一个好运。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顺境时的美德是节制,逆境时的美德是坚忍,而后一种是更为的美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 一代又一代。除了知识和学问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 《培根谈人生》这部文集是培根一生的智慧经典,不仅涵盖了人类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四百年来伴随这些经典智慧而终身受益的人实在不计其数,在人类各种文字中几乎均有译本,为各国人们所推崇。本书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是一部经世思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是尼采《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的一篇相对独立的短文。提起尼采,人们不禁会问,他就是那个主张“权力意志”,提出“超人理想”和“永恒轮回”,要求“重估一切价值”,并且敢于宣布“上帝死了”的“天才”或“疯子”吗?是那个被称为“法西斯主义思想先驱”的哲学家吗?对,就是他!他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遭受误解多的哲学家之一。尼采较早开始批判西方社会,当人们还陶醉在近现代文明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中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宗教、道德、哲学、历史等领域开始了对西方文明全面而深刻的批判,这些深邃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著作中。
《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是《保富法》《心相篇》两部古代著作的合集。《保富法》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所作。此书写于1942 至1943 年间,聂云台将自己一生所见所闻的官宦家族盛衰实例,与历史的经验教训相融合,阐明了获得财富与保住财富的方法。《心相篇》为宋朝初年的道家传人陈抟所著,用一百多句话,揭示了相与心,也就是行为结果与存心之间的因果关系,阐发了事相吉凶与心念善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两部著作虽然距今年代较远,但谈论的问题仍然是现今人人关心的切身问题:如何获得和保有财富?如何庄严自己的身相?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手册,它告诉我们如何从根本上如理如法地获得和保有财富以及修炼出端正相好。
本书收入120个充满哲理智慧的小故事,按对开页分类编排。为了增强全书的趣味性,本书在每个故事末尾安排了“一指禅”哈哈镜”“急转弯”“试金石”“箴言录”等小栏目,并根据故事内容配上大师漫画。这些设计,使本书更具可读性,更具收藏价值。 近年来,中高考作文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其材料往往就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以注重对考生思辨感悟能力的考查。为此,本书在编写本书时,不仅收录了近几年中高考作文材料,而且书中的其他故事,都可以作为作文材料使用。大家在阅读本书时,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小故事折射人生哲理。如何化解我们在成长、创业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就让本书帮助你,丰富你的人生智慧吧!
有林、李慎明编著的《抽象的人性论剖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讲述了:所有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世界观上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看到抽象的人性论的危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因而没有抽象的、全人类共同的人性。阐述了在阶级社会里只存在阶级性的道理。十分重视批判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包括“经济人假设”、超阶级的民主、抽象的公平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都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批判抽象的人性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