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30-5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论爱——柏拉图《会饮》评注
    •   ( 85 条评论 )
    • 马西里奥·斐奇诺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 柏拉图式的爱 ,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 柏拉图式的爱 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其 柏拉图式的爱 的内在理论层次和最高奥义。全书分七次谈话,表面追随柏拉图《会饮》中的讲辞,其实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爱的哲学的融贯论述,是西方近代开端论爱文体的鼻祖之一,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很大。

    • ¥35.4 ¥42 折扣:8.4折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1)
    •   ( 436 条评论 )
    • 梁漱溟 /2010-12-01/ 商务印书馆
    •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现代 新儒家 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其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1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过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本书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作者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根本变革,即 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 ,因为 住世思想之圆满者无逾于孔子 。作者在全盘西化的思想狂澜中,逆流而上,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不愧为现代儒学思想人,是现代新儒家的源头活水。

    • ¥43.9 ¥52 折扣:8.4折
    • 性格学的基本问题(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原典译丛)
    •   ( 31 条评论 )
    • 亚历山大·普凡德尔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在现象学运动的早期,普凡德尔是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地位仅在舍勒之后。而且由于其他几位重要的现象学和心理学代表人物的病故(利普斯)、阵亡(莱纳赫)、调离(盖格尔)或弃学务农(道伯特、康拉德-马悌尤斯),普凡德尔后来实际上是慕尼黑现象学和心理学的唯一代表人物。普凡德尔在几个哲学领域的工作为世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这些思想可以按发表的顺序来排列:1.意欲现象学,2.主观心理学或人的心灵学,3.志向/心志心理学,4.逻辑学,5.性格学,6.伦理学。其中在第三项和第四项方面的主要阐释都是发表在胡塞尔主编、普凡德尔本人担任编委的《哲学与现象学年刊》上。而在性格学方面,他的《性格学的基本问题》则是于1924年发表在埃米尔 乌悌茨主编的《性格学年刊》的创刊号上。 关于普凡德尔的性格现象学,乌苏拉和埃伯哈德 阿维-拉勒

    • ¥32.1 ¥38 折扣:8.4折
    • 李卓吾·两种阳明学
    •   ( 719 条评论 )
    • (日)沟口雄三 /2019-07-3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为 沟口雄三著作集 之一本。作者在中日两国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试图揭示中日各自阳明学的特性:日本的阳明学产生于中国的阳明学,其后是如何走上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同时,与日本阳明学的独特性相对,中国阳明学具有何种相对独特性。 此外,本书通过讨论敬慕中国明末思想家李卓吾的日本江户幕府末期革命家吉田松阴的事迹,对于东亚阳明学的相似性与相异点进行了揭示。

    • ¥34.3 ¥49 折扣:7折
    •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8辑)
    •   ( 11 条评论 )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 编 /2015-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西哲学比较中心主编的系列丛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8辑。本辑内容以 跨文化文本研究 为主题,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70后学者的研究论文为组成主体,从哲学、宗教等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开文化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卓有新意的见解,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各自论题的认识。整个文集富有锐气,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适于有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大学各类学生阅读参考。本书由吴根友编*。

    • ¥49.9 ¥65 折扣:7.7折
    • 新时期中西哲学大论辩(平)
    •   ( 82 条评论 )
    • 韩震 等主编 /2006-12-01/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变动的规模、深度和速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一个世纪可以与之相比。社会大变动导致思想大变动,思想大变动的集中表现就是学术上的大论辩,而哲学论辩是其中活跃的部分之一。由于哲学是全部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是一切学科的概括,因此,哲学论辩实际上就是关于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的论辩,是各个学科论辩的焦点,其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本卷的宗旨就是要把这一百年内哲学论辩的整体面貌和基本内容真实、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下面说明一下我们编写《论辩 哲学卷》的一些想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本卷就是要把20世

    • ¥38.7 ¥42.5 折扣:9.1折
    • 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一辑)
    •   ( 49 条评论 )
    • 颜炳罡彭战果 著 /2012-11-01/ 人民出版社
    • 在先秦时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墨家虽然源于儒家,但却是从儒家阵营出走个反对派。西汉以下,儒家依然称显天下,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墨家式微。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孔子,而冷落了墨子?儒显墨微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1辑):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儒墨两家尤其是孔子与墨子思想的比较,从其理论形态、结构本身去揭开这一历史之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1辑):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共十一章:章,导言;第二章:孔子思想略说;第三章:墨子思想略说;第四章:即内在即超越与即外在即超越——天命与天志之比较;第五章:道德理想主义与爱的理想——仁爱与兼爱之比较;第六章:文质合一与质而

    • ¥33.2 ¥42 折扣:7.9折
    •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
    •   ( 23 条评论 )
    • 赵敦华 著 /2006-12-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质。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回到思想的本源”,就

    • ¥48 ¥50 折扣:9.6折
    • 西学东渐研究 第六辑 西学东渐与儒家经典翻译
    •   ( 65 条评论 )
    • 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主编 /2017-02-01/ 商务印书馆
    • 本辑的主要内容是 西学东渐与儒家经典翻译 ,涉及两个方面:*,明清时期 四书 的外译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第二,西学东渐研究。书稿在两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新观点、新论断,如对罗明坚的 四书 外译的研究,对耶稣会之外派别的传教士的关注,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儒家经典的外译问题,更是国内学界较少讨论的问题域。书稿的出版,将有望推动学界的相关研究。

    • ¥42.2 ¥50 折扣:8.4折
    • 中西形而上学之比较研究
    •   ( 20 条评论 )
    • 李蜀人 著 /2014-1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李蜀人,男,1958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地质专科,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199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专业是外国哲学,方向是西方哲学史。2002年8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又回到西南民族大学从教。已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现在主要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和现代中西哲学比较。

    • ¥46.6 ¥59 折扣:7.9折
    • 本体性否定:穿越中西方否定理论的尝试
    •   ( 46 条评论 )
    • 吴炫 著 /2008-12-01/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按照否定主义美学的看法,美是不可正面言说的,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内涵是批评的概念性语言难以准确把握的。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一部作品表现出来的内容总是与该作品可以达到的境界有不同程度的距离,因而,文学批评只能依据从一部作品中得到的审美体验来分析该作品影响其审美的“不美”与“丑”的部分,依据文学对现实的穿越特性和穿越程度来臧否该作品所存在的文学性问题,但批评家因为语言的限制,不可能代替作家设计其理想的表现性内容应该是怎样的。

    • ¥34.6 ¥38 折扣:9.1折
    • 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论语》英译研究
    •   ( 26 条评论 )
    • 杨平 /2011-10-01/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如果从16世纪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算起,《论语》外译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考虑到1691年根据《中国哲学家孔子》拉丁文转译的《论语》英译本,《论语》英译也有300多年的历史。鉴于孔子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儒学在世界各国的重大影响,《论语》外译自然成了一项长期热门的活动,《论语》英译研究也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事件。 西方传教士的《论语》翻译是在明清时期东西文化首次较大规模的碰撞和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关系史主要是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以礼仪之争为动力而展开的。耶稣会士们出于传教的目的,采取了容忍中国礼仪习俗的“文化适应”策略,同时向西方报道了一个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中国物质文化风靡欧洲,营造了一个“中国热”的氛围。而“礼仪之争”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

    • ¥35.5 ¥45 折扣:7.9折
    • 中外崇高论—走进崇高丛书
    •   ( 20 条评论 )
    • 走进崇高研究院 编 /2010-04-01/ 人民出版社
    • 崇高,是高尚道德的行为,是伟大思想的结晶,是非凡的义举、壮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贤圣哲留下了大量关于崇高的睿智思想,诸如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倡导的“志于遭、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君子人格,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宋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贤哲语,不胜枚举。世纪伟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实际深刻,沁人心田,而由此涌现出的崇高者更是难以计数。在古代有倡仁行义、知其不可为而奋力为之的孔、墨、孟、荀等圣贤诸子,有赤心报国、死不屈敌的苏武、文天

    • ¥42.2 ¥50 折扣:8.4折
    • 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
    •   ( 40 条评论 )
    • 李明辉 著 /2008-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属于比较哲学的工作,它涉及德国、中国与韩国的伦理学思考。、二章首先藉由梳理康德早期伦理学经由席勒伦理学到现象学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理路。此一发展涉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我们对于道德价值的“领会”(Erfassung)究竟是什么性质?此一问题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因此上述的思考为我们之探讨中、韩儒学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极有用的参考架构。在中国儒学的发展当中,本书选择了南宋朱熹与湖湘学派关于“仁”的辩论(第三章),以及晚明刘宗周对於孟子的“四端”与《中庸》的“喜怒哀乐”之独特诠释(第四、五章)为探讨个案。在韩国儒学的发展当中,本书则选择了朝鲜儒者李退溪与奇高峰、李栗谷与成牛溪关於「四端」与「七情」的辩论(第六、七、八章)为探讨个案。在这三个个案中,朱子学作为共同的参照系统,与康德后期的

    • ¥42.3 ¥49.8 折扣:8.5折
    • 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
    •   ( 15 条评论 )
    • 吴根友 著 /2012-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是作者对自己近二十年来走过的哲学学习道路一个大致清晰的把握。从一九九○年发表的篇正式学术论文《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到这个论文集收录的近一篇论文《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中国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西方、印度比较的视野里展开的。这种不期然而然的中国哲学研究命运非常奇妙地暗合了文中所说的话: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在比较文化的视野里展开的。

    • ¥30.8 ¥39 折扣:7.9折
    • 中西认识论视域融合之思
    •   ( 68 条评论 )
    • 喻承久 著 /2009-11-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探索的是融合中西认识论而生成的一种新型认识论,它建立在对中西认识论传统进行严格反思与前提批判的基础之上,并能够适应当代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的需要。本书认为,传统的“科学认识论”通过恢复“爱智之忱”传统,并不能将认识论推向前进;Ontology情结也不能开出新型的认识理路。本书以“大生命观”作为融合中西认识论的基础,将长期被排斥在认识论之外的一系列重大领域、重大范畴首次纳入认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包括神话认识、日常认识、科学认识、价值认识、审美认识在内的宏大认识论系统,并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本书终聚焦到“有机真理”理论,这是以大生命观考察认识论的必然归结。

    • ¥43.9 ¥52 折扣:8.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