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春*的《算经之首--九章筭术》作为《自然 国学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对中国*经典的数学* 作 《九章筭术》的探讨,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中 国古代传统数学的特点,并和西方数学做平行比较, 以展示其优劣所在。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也一直被看作是与科学发展相对立的和反科学的,在以往中国科学史的著作中,除了对董仲舒进行批判之外,极少谈及董仲舒有什么科学思想,当然也就谈不上对董仲舒的科学思想进行阐述。该书从自然观角度去研究董仲舒,一方面批评了将董仲舒宇宙论和“天人感应” 论归于“正宗神学”的错误,肯定董仲舒思想的进步性和的秋学性;同时又批判了董仲舒思想中不符合科学的东西及其对后世的负面影响,在总体上肯定董仲舒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肯定董仲舒的宇宙观是一个“变而有常”的辨证论思想,在揭示和认识自然规律上有进步性,拓展了董仲舒思想研究的领域,是董仲舒思想研究方面一部有创新、有深度、有份量的著作。
蔡其勇所著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共六章,分别为“绪论”“科学与科学哲学”“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解读”“小学科学课程实践的科学哲学检讨”“基于科学哲学的小学科学课程建构”“小学科学课程走向的科学哲学透视”。本书全面分析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哲学思想的表现形态,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哲学检讨,建议运用现代科学哲学理论建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预示了未来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走向。
蔡其勇所著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共六章,分别为“绪论”“科学与科学哲学”“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解读”“小学科学课程实践的科学哲学检讨”“基于科学哲学的小学科学课程建构”“小学科学课程走向的科学哲学透视”。本书全面分析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哲学思想的表现形态,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哲学检讨,建议运用现代科学哲学理论建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预示了未来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走向。
蔡其勇所著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共六章,分别为“绪论”“科学与科学哲学”“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解读”“小学科学课程实践的科学哲学检讨”“基于科学哲学的小学科学课程建构”“小学科学课程走向的科学哲学透视”。本书全面分析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哲学思想的表现形态,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哲学检讨,建议运用现代科学哲学理论建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预示了未来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走向。
本书所涉及的虽说是哲学体系和科学思想,但在写作时并没有假定读者对于它的主题已具有专业知识。这里所谈到的哲学概念和学说一一都伴随着它们所受的批判而作了说明。本书虽然论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分析,但并没有预先假定读者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只要读者有足够的普通常识,期望学到一些多于普通常识的东西,他就具有充分准备,能够随着本书的论述前进了。 因此,本书可以用来作为一本哲学的入门书,特别是科学哲学的入门书。但它并不打算对传统哲学材料作所谓“客观的”阐述。对于种种哲学体系也没有企图采取那种解释者的态度去加以说明;那种解释者希望在每一种哲学里都发现一些真理,希望能使他的读者相信每一种哲学学说都是能够为人理解的。这种讲解哲学的方法是不很成功的。许多人曾经想从自称为客观的阐述中学哲
《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是作者两部代表作《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合集,亦是国内介绍和研究西方科学哲学的权威著作。《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介绍了 逻辑经验主义的一般考察 和 石里克关于认识和真理的学说 两部分内容,对逻辑经验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考察。《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则深入分析和阐释了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理论、主要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思想精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使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本。
藏明、孙开泰*的《邹衍自然观/自然国学丛书》讲述了邹衍的自然观是在对邹衍思想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以往的哲学史、思想史*作虽都会对邹衍的思想进行论述,但仅仅是对其主旨思想的阐述,并没有对邹衍的生平、思想渊源、学术思想等进行全面的阐释,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尝试。 其次,邹衍的自然观是我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等问题进行思考的思想结晶,邹氏的自然观创造性地将 五行 阴阳 等自然要素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本书对以 大小九州天下观 五德终始说 为核心的邹衍的自然观进行了论述,不仅丰富了先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为先秦时期天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全面而细致地研究了西方科学哲学的8个主要问题:(1)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研究了逻辑经验论从可检验原则到可翻译原则,直至走向整体论的内在逻辑线索;(2)归纳与验证,研究了归纳问题的回答以及归纳逻辑和贝叶斯算法对验证问题的讨论;(3)科学说明模型及其问题,研究了DN和IS模型及其问题,将科学说明的本质归结于自然定律的认识;(4)科学的发展模式,讨论了科学发展的累积模式、不断革命说、典型说等,研究了历史主义所带来的相对主义的问题;(5)科学划界,研究了划界标准从*标准、模糊标准、消解标准、直至多元标准的发展理路;(6)科学实在论,比较了科学实在论与非实在论的争论,表明这一问题的张解决在于对科学概念的理解;(7)科学与价值,研究了科学价值中立说的理论背景——客观主义;(8)社会科学哲学,对自然科
本书致力于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力图将科技哲学、社会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新思维引入到技术创新的研究中来,追求学术思想的融通;力图将理论分析和概括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图思考那些具有根本性的事关全局的问题,打破“常识”和“集体无意识”对我们心灵的束缚。事实上,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清理话语、消除盲点、重构问题。一旦我们看问题的方式改变了,老的问题就消失不见了,新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作者对技术和创新问题的探讨就是力求循着哲学的路子进行的。
本书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两部作品《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的合集。两部作品主题密切相关,关注的都是实在的本性以及自古以来人类如何感知存在。讨论了一些与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有关的社会议题,更关心的是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是如何处理这些议题的。《自然与希腊人》着重从理性与感官的竞争、毕达哥拉斯学派、克塞诺芬尼的宗教、原子论者等展开论述;《科学与人文主义》则从科学对生活的精神影响、我们“模型”的本性、连续体的复杂性等方面展开论述。本书对于物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自然的概念》是怀特海1911年11月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塔纳讲座的系列演讲稿汇编。怀特海在演讲中集中阐发了自己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提供了他对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感知的本质与过程、时间、空间、运动等问题的理解与解答。
20世纪末工程哲学的兴起,彰显了哲学研究中迷失已久的人类造物活动一一工程一一的重要地位。哲学的“进化论转向”为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且,进化论在“自然一科学一技术一产业一经济一社会”的知识链中存在“工程”环节的缺失。因此,依据哲学视野研究工程演化观,一方面,有助于对工程有更全面的认识,促进工程哲学的深化和丰富进化论的理论宝库;另一方面,对当代工程实践中树立新的工程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工程概念进行多维度的梳理,从哲学层次给予界定,工程是集成与构建人工实在的过程。工程的核心在于集成与构建,本质上是动态演化的。这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然后,从工程是动态演化的观点出发,对工程演化进行历史阶段性考察。根据不同经济时
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历史性的转型,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而且交织着东方与西方的冲突,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后果仍然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因此,应该有一部分人始终保持对现代化的反思心态和忧患意识。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中国的教育问题积重难返,旧忧未去,又添新忧。诗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本书正是借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后现代文化的批判技巧,全方位地审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理性之魂:当代科学哲学中心问题,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孙思 著作 原价 ¥23.0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