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科学与假设(精装)
    •   ( 459 条评论 )
    • 彭加勒 /2023-11-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庞加莱代表作之一,开创性地阐明了 假设 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合法性,通过对假设进行分类,深入探讨了建立在假设之基础上的数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体系。庞加莱看到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存在的自由约定的特征,由此提出了 约定论 ,既要求摆脱狭隘的经验论,又要求不囿于先验论,这一思想在本书中得到了明确的阐发。具体而言,庞加莱在书中精辟地阐述了他的一系列富有创见和智慧的思想要点,包括:经验约定论;关系实在论;科学理性论;科学中的假设;统一性和简单性;数学归纳法;相对论的前瞻;进化认识论;操作论;科学中的语言翻译;空间问题;等等。本书出版后已成为科学哲学领域的经典,深刻影响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

    • ¥35.4 ¥42 折扣:8.4折
    • 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汉译名著本21)
    •   ( 282 条评论 )
    • 玻姆 /2023-09-01/ 商务印书馆
    • 《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是当代卓越的量子物理学家与活跃的科学思想家戴维 玻姆的著作。在本书中,玻姆发展了一种量子理论,把存在作为一个未破碎的整体来处理,同时引入 隐缠序 的观念,对意识以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给出了说明。本书中,既有对语言、知识等主题的哲学讨论,也有丰富的科学实验案例,用以说明何为物质与意识的共同基础。在书中玻姆提示: 破碎性 观念的流传遍及社会和个体,艺术、科学、技术等等被分割成专业性的东西独立于他物,随之而来的还有世界性的政治、经济上的混乱,而 整体性 的洞察或许能够帮助人们缓和社会冲突、弥合思想上的分离。

    • ¥42.2 ¥50 折扣:8.4折
    • 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汉译名著本17)
    •   ( 422 条评论 )
    • 汉斯·赖欣巴哈 /2022-07-01/ 商务印书馆
    • 《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汉译名著本17)/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对量子力学系统做出哲学解释的代表作,也是作者赖欣巴哈的一本主要著作,写于1942年。作者从实证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了量子力学的科学成果,从中论述了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并据此阐述了关于知识的性质、客观实在(即所谓 观测之外的食物 )以及因果性等问题。

    • ¥35.4 ¥42 折扣:8.4折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科学史译丛)
    •   ( 1907 条评论 )
    • 埃德温·阿瑟·伯特 /2018-12-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科学思想史领域的经典名著,既是科学史著作,也是哲学史著作。对后世的科学思想史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考察了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和原因,强调科学与哲学、宗教等人类思想领域密不可分。本书对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吉尔伯特、波义耳和牛顿等16、17世纪 哲学家-科学家 的方法和形而上学预设做出了精彩的分析,解释了近代世界观的成功和局限性。其明确的哲学动机是,为什么近代思想的主流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认识论问题会成为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 ¥49.1 ¥68 折扣:7.2折
    • 物理学(汉译名著本)
    •   ( 214 条评论 )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982-06-01/ 商务印书馆
    • 亚里士多德讨论自然问题的著作,除了这个《物理学》而外还有《天论》、《生灭论》、《气象学》、《动物志》、《论动物结构》等等。它们都研究自然界某一特定方面,或为天文学或为动物学或为气象学,虽然也发挥了作者的自然哲学观点,对《物理学》有所补充,但它们与其说是哲学著作还不如说是原始的自然科学著作更恰当些。这些著作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曾经是很重要的,但随着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著作的结论已大都显得陈腐不堪,成为科学史上的陈迹了。 《物理学》则不同,它的不少结论至今还是正确的。《物理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基础,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化着的,没有任何一段时间里没有运动。这个结论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关于运动的学说是《物理学》的精华,是亚里士多德对自然哲学的

    • ¥40.5 ¥48 折扣:8.4折
    •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汉译名著本17)
    •   ( 1183 条评论 )
    • 亚历山大?柯瓦雷 /2018-12-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名著,作者为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创始人亚历山大 柯瓦雷。本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 ¥30.3 ¥42 折扣:7.2折
    • 科学与假设(汉译名著5)
    •   ( 1362 条评论 )
    • 彭加勒 /2021-02-01/ 商务印书馆
    • 《科学与假设》(1902)是法国伟大的数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理论天文学家、科学哲学家彭加勒的一部科学哲学经典名著。在该书中,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前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其*创的约定论思想在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像彭加勒的其他科学哲学著作一样,《科学与假设》也是多由已发表的短论、讲演、书评、科学著作的序言或绪论串接而成。例如,*章是1894年发表在《数学评论》上的文章,第二章*初发表在1891年的《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总评论》上,第三章是对罗素的《论几何学基础》一书的评论(发表在1899年的《教学评论》上),第九章根据作者1900年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议上的报告写成(原题为 实验物理学和数学物理学的关系 ),第十二章由两部著作 (《光的教学理论》,1889年;《电学与光学》,1901年) 的序

    • ¥32.1 ¥38 折扣:8.4折
    • 科学与近代世界(汉译名著本)
    •   ( 21 条评论 )
    • [英]A.N.怀特海 /1970-01-01/ 商务印书馆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科学与近代世界》要研究的是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中,西方文明受到科学发一展影响后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我认为,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这一研究就以这种信念为指导原则。由于文化的部门繁多,观念体系也可能不止一个。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和宗教等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这些部门在每一个时代中,都各自提出不同宇宙观。由于同一群人将受到一种以上或全部上述活动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实际观点便是上述各来源的综合产物。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专门活动。在本书所讨论的三个世纪中,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宇宙观压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独步一时。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要问的是:现代世界新出现的科学思

    • ¥32.1 ¥38 折扣:8.4折
    • 技术哲学导论(清华科史哲丛书)
    •   ( 510 条评论 )
    • 胡翌霖 /2021-05-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基于作者从2018年起在清华大学开设 技术哲学导论 本科生通识课的课程讲稿整理而成,总共十四讲的课程整理为七章内容。内容围绕问题与历史双重线索,讨论与技术相关的若干哲学问题,如:什么是技术?人类的起源与技术有什么关系?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自然哲学)?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有何异同(集置)?现代技术有什么危险(工具理性批判)?技术是自主的吗?

    • ¥38 ¥45 折扣:8.4折
    • 物理科学的哲学(汉译名著本15)
    •   ( 544 条评论 )
    • [英]阿瑟·爱丁顿杨富斌 鲁勤 译 /2016-01-01/ 商务印书馆
    • 《物理科学的哲学》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阿瑟?斯坦利?爱丁顿撰写的著名科学哲学著作之一。本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基础,探讨了当代物理学科中的基本哲学问题,对主体选择论、科学认识论方法的范围、认识论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关系、以及发现、分析、结构、存在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开端与综合等,提出了独到见解,把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32.9 ¥39 折扣:8.4折
    • 科学哲学的兴起(汉译名著本)
    •   ( 869 条评论 )
    • [德]H.赖欣巴哈伯尼 译 /1983-04-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出,从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言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 ¥35.4 ¥42 折扣:8.4折
    • 先锋派理论(现代性研究译丛)
    •   ( 17 条评论 )
    • [德] 彼得·比格尔 著,高建平 译 /2024-03-01/ 商务印书馆
    • 《先锋派理论》首先阐释了批判科学的概念,说明批判科学要反观科学本身,说明科学知识是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由此转到对先锋派理论的讨论上来,指出审美范畴不是永恒的,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先锋派则是对这些范畴的批判。书中专门讨论了艺术自律问题。自律使艺术离开现实生活,而先锋派艺术则使艺术回到现实。最后,作者讨论了介入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生活与艺术相互干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体制问题。 本书是西方探讨先锋派理论影响最大的专著之一。

    • ¥38 ¥45 折扣:8.4折
    • 科技与社会十四讲 哲学政治 刘永谋著
    •   ( 279 条评论 )
    • 刘永谋 /2022-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科技哲学在当下社会中的影响为主题,尝试从分析技术与科学的新关系、反思元宇宙可能导致的总体性风险、提炼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某些启示、研究日益猖獗的专家阴谋论、聚焦技术时代的科学可检验性问题、解读AI发展会对未来社会造成何种全局性影响、思考新科技与极权政治之间的关系、如何融合科学与人文、讨论无处不在的生命政治问题、剖析 手机囚徒 (手机成瘾)现象、批评技术失控论进而呼吁控制技术的努力、探讨科研诚信与学术自由的平衡关系、预测未来社会可能走向何种科学城邦等十四个方面描绘科技新世界的大致图像,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对于技术进步应采取的态度。在科技新世界喧嚣的表象下,探寻人类调节、引导和控制它的方法、途径和努力,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 ¥38.6 ¥48 折扣:8折
    • 量子力学的哲学
    •   ( 370 条评论 )
    • 马克斯·雅默 著,秦克诚 译 /2014-12-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专著,回顾了从量子力学建立到成书时方方面面对20世纪前沿的物理学科量子力学之哲学问题所做的全面阐释。本书的史料详实,作者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对于了解围绕量子力学产生的各种哲学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46.9 ¥65 折扣:7.2折
    • 技术的反叛
    •   ( 391 条评论 )
    • 刘永谋 /2021-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我们的时代,与其说是科学时代,不如说是技术时代。在技术时代,忽视对技术的反思,哲学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精神。 高新技术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运用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本书直面高新技术急速推进导致的诸多挑战,从技术理性盛行到日常的手机成瘾,以鲜活犀利的思考触及每个人在技术时代都曾经历的很多问题,激发人们努力思考如何将技术塑造成造福人间的 天使 ,而不是任由高新技术的不当应用制造麻烦、危害社会,甚至发动 技术的反叛 。 本书收录的文章以 技术时代 为主题,分为 人类的命运 、 技-艺新世界 、 新技术治理 、 新冠启示录 和 工程与科学 五个部分,其中一些文章在新媒体上被广泛转载,在业界也是脍炙人口,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 ¥37.8 ¥55 折扣:6.9折
    • 技术哲学引论
    •   ( 549 条评论 )
    • 陈昌曙 /2023-02-01/ 科学出版社
    • 中国技术哲学学科的确立是在1982年,科学与技术划界思想的明确提出,技术与科学存在本质性差异的确认,奠定了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独立地位。《BR》 本书以技术哲学中的10个基础问题为起点,响亮地回答了“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的哲学问题”。全书论述了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基本问题、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作为中国技术哲学的创始人,本书是陈昌曙先生在该领域的重要代表著作。

    • ¥49.1 ¥68 折扣:7.2折
    • 负责任创新(RRI)译丛:《预防原则、多元主义和商议:科学与伦理学》(技术哲学:塑造未来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议题)
    •   ( 51 条评论 )
    • [法] 伯纳德·雷伯Bernard Reber)著;赵亮王杨鹏李浩煜 译. /2023-01-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这本书旨在处理判断的负担和伦理分歧之间的挑战,通过组织科学和伦理论证共存的方式,使得它们在政治决策中能够找到合适的位置。在书中设想了几种形式的协议和解决冲突的开放方式,这些方式与大多数宏观社会和一般的政治哲学家和政治科学家的方式相比是非常不同的。它为在跨学科背景下构建决策详细地解释预防原则提供了原创性的贡献,以确保到达 世界之 。 在部分中,本书超越了我们在许多政治理论中遇到的认知 禁欲 。 以罗尔斯( Rawlsian )的判断负担的名义,或者因为这些理论在他们声称的论证要求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确定(哈贝马斯或协商民主理论)。这本书捍卫了-种伦理多元主义,这是不同于相对主义或一元论的第三种方式。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详细探讨了预防原则如何刻画科学工作中不同的不确定性来源,提出根据专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区别来划

    • ¥49 ¥98 折扣:5折
    • 论问题学:哲学、科学和语言
    •   ( 284 条评论 )
    • 米歇尔·梅耶 /2014-04-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书系:论问题学 哲学、科学和语言》内容包括:辩证法与苏格拉底:疑难性对话里辩证性叩问的作用;辩证法与作为对苏格拉底逻各斯之反应的假设方法;辩证法、分析与综合;是的问题或者问题之问题向是之问题的转移;辩证法与逻辑学;作为建构成分的叩问的死亡及其对西方思想命运的影响;作为西方传统中问题学的初级压缩形式的分析与综合;亚里士多德对辩证法的断裂等。

    • ¥41.3 ¥59 折扣:7折
    • 负责任创新(RRI)译丛:《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解释学面向》(技术哲学:塑造未来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议题)
    •   ( 45 条评论 )
    • [德] 阿明·格伦瓦尔德Armin Grunwald)著;姜小慧 译 /2023-01-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 RRI)已经成为塑造未来科学、技术和创新的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这本书致力于探讨RRI辩论的初始阶段。它的主要观点是,对责任对象的审查必须超越新科学和技术在更遥远的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的责任。这与新兴科学技术发展早期阶段对其意义的分配是高度相关的。意义是通过将新的科学和技术与社会和通常技术远景未来联系起来,以及通过这些新领域的定义和特征来赋予的。 这本书的目的是揭示意义分配的这些过程,把它们放在责任的背景下,并为实现更好的理解描绘一个解释学和跨学科的研究计划。本书的观点是通过对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增强技术和气候工程的案例研究来说明的。

    • ¥44 ¥88 折扣:5折
    • 科学逻辑
    •   ( 151 条评论 )
    • 张巨青 /2021-08-01/ 学林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经验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论的学术著作,也是我国科学逻辑大学教材,曾获*优秀教材奖。全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探讨了科学逻辑的划界、研究纲领、基本特征、合理性原则等问题,以及科学发展中关于假说的形成、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确证、证伪与淘汰等一系列过程。附录部分完整梳理了西方科学逻辑方法论发展概要,对重要科学家、哲学家的生平与理论作了详细介绍,揭示了科学发现的逻辑规律和科学创造的艺术之美,是一部走入科学殿堂必不可少的入门书。

    • ¥33 ¥66 折扣:5折
    • 负责任创新(RRI)译丛:《从伦理审查到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技术哲学:塑造未来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议题)
    •   ( 53 条评论 )
    • [法] 索菲亚·佩乐Sophie Pellé), [法] 伯纳德·雷伯Bernard Reber)著;{6 /2023-01-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世纪科学和技术剧变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困难(气候变化、核能、转基因生物等)增加了对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后果进行形式化思考的必要性。 今天,专家评估和伦理委员会不能成为理解这一进步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可取性的合法来源。 必须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担责任,不仅在研究和创新项目过程中,也在社会中分担责任。 本书从道德责任的角度介绍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RRI)的主要观点,提出不少于10种对责任理解的方式,引出哪些是积极的,并支持解释和组合多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体现了道德创新。书中分析了大量案例,提出了这一新兴领域中很少讨论的观点(当前的努力评估实践、研究的完整性问题、参与式技术评估的手段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理论的不确定,但本书重新组织了科学、创新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做出了负责任研究与创

    • ¥34 ¥68 折扣:5折
    • 《小学》通俗解义
    •   ( 122 条评论 )
    • 秦敬修 秦治 /2015-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秦公敬修笃学中华传统文化,熟读《小学》书万遍,积六十余年博学践履功力而成此著,其文辞通达,语言简炼,条分缕析,说理透彻,善德一贯。阐发精微,尤多独到之处;学者有志成德立业,必先学此书以为修齐治平根基,成为学习《四书》《五经》的阶梯。学生以此书为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以为成德之本,成才之基,必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此书亦可作为小学语文课本和德育课本编订的母本之一以及教师教学课件用书。

    • ¥39.3 ¥59 折扣:6.7折
    • 负责任创新(RRI)译丛:《责任与自由: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伦理范畴》(技术哲学:塑造未来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议题)
    •   ( 45 条评论 )
    • [比] 罗伯特·吉安尼Robert Gianni)著;王健姜小慧马会端 译 /2023-01-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是一个矛盾的框架,难以概念化和应用。一方面,研究和创新看似只遵循逻辑而无视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责任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解释。不同的视角隐含在RRI话语中,这也使其应用变得困难,因为每个社会维度都提出了不同的实施路径。这本书试图表明,这种对RRI的冲突理解是如何由对伦理和责任的还原解释引起的。借鉴相关的哲学文献,作者发展了一个贯穿现代的责任和自由的连贯概念,以表明我们经常采用的版本的狭隘性。他也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将不同层次的责任与相关的自由联系起来。这促进了应对社会挑战的互补性伦理方法的分析。由此产生的框架代表了RRI 的伦理方法,进而帮助克服冲突的观点,并构建研究和创新的多层方法。

    • ¥39 ¥78 折扣:5折
广告